金匮之盟講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傳位于宋太宗趙光義的皇族秘聞。千百年來,金匮之盟的真實性被學界懷疑。因金匮之盟原文匿迹、官方材料也從無記錄、從不承認。圍繞大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争辯不休。

趙匡胤本人緣何皇位“傳弟不傳子”?
緣何趙匡胤的“三傳約”到趙光義登基6年後變成“獨傳約”?
緣何大哥趙匡胤打下的江山皇位,直接被老二趙光義一脈代代繼承?
直到200多年後趙光義一脈南宋趙構喪失生育能力,才重新将皇位歸還于趙匡胤一脈?
杜太後遺囑“金匮之盟”究竟是何居心?
金匮之盟講的是什麼?
簡言之,金匮之盟是一份遺囑。是趙匡胤與趙光義的親娘杜太後臨終前,對于大宋皇位繼承順序的安排。奇怪吧。一個宋朝皇帝母親臨終前,代替南征北戰打天下,“篡權坐皇位”,年富力強時年35歲的趙匡胤安排後事。
杜太後臨死前為35歲的趙匡胤安排死亡之後的事?
宋太祖趙匡胤表示同意母後安排。杜太後指令大宋宰相趙普負責記錄金匮之盟的内容。
匮,通櫃。趙普寫好之後封藏于櫃内,是以叫做金匮之盟。也就是說,大宋知道金匮之盟的人物共有4位。杜太後(即将駕崩)、趙光義(皇弟)、趙匡胤(皇帝)、趙普(宰相)。
備注:趙普與大宋趙家并無關系。
金匮之盟6大疑點
一、金匮之盟參與者趙普
趙普是大宋開國功臣,系趙匡胤治國的左右手,官居宰相高職。杜太後是961年病逝,趙匡胤是976年病逝。在杜太後死之後,趙匡胤死之前的15年中,趙普多次上書削弱趙光義勢力,并運用宰相權力大力打壓趙光義。
宰相趙普
趙普是正面硬剛趙光義的第一人,公開向趙匡胤陳述絕不可動傳位于趙光義的心思。趙光義登基後向大臣感慨,若趙普在中書省,我當不了皇帝。
趙普是金匮之盟的親曆者與執筆者,趙普屢次打壓下一任皇帝,趙普是活膩了嗎?是誰給趙普的勇氣?梁靜茹嗎?趙普一生戀愛權力,不選擇依附趙光義,反而向趙光義下死手,不符合情理。
二、金匮之盟公布的時間
金匮之盟若是真實的,趙光義為何不在登基第一年就公布,好堵住天下黎民百姓與朝堂文武百官的悠悠衆口。
金匮之盟第一次在朝廷公布是宋太宗登基第6年,宋太宗早已清除反對者。朝堂四海升平,文武百官盡是宋太宗親信。即便朝堂有反對者,也奈何不了宋太宗分毫。
登基6年才公布
金匮之盟第一次出現是趙普獻給宋太宗的。在這之前,趙普早已退出國家權力中心,仕途郁郁不得志,備受宋太宗打壓,宰相位置給了趙普政敵盧多遜,宋太隻給了趙普一個虛位“太子太保”。
金匮之盟極有可能是趙普向宋太宗獻的“政治獻金”、“皇位正統投名狀”。
三、公布後的人事任命
因為趙普向宋太宗獻出金匮之盟後,隻過了區區三天,趙普就從帝國權力“邊角料”回到了帝國權力“正中央”,任職司徒兼侍中。
趙普重登宰相高位
趙普為宋太宗解決了皇位傳承的合法性,兩位宿敵一笑泯恩仇,各取所需喝大酒。宋太宗作為回禮,将趙普的政敵,也就是趙普心中死敵——宋朝當朝宰相盧多遜處死。
盧多遜是宋太宗的左右手,是趙普生平最恨的人。趙普如願以償,既恢複了宰相位,又整死了老對手,而且與趙光義前嫌盡釋。
四、金匮之盟沒有原文
作為大宋帝國皇位傳承排序的文字證據,将來要作為“呈堂公證”向文武百官展示、向大宋趙家皇親國戚公示,以免引起非議、造成政局動蕩。
皇家檔案|找不到任何原文記載
金匮之盟明明由趙普親自撰寫,交由宮内人妥善收藏。皇家傳承問題曆來是最高機密檔案,居然找不到任何原文記載,無法讓人置信。
宋朝官方及曆代曆史的執筆者,都從來沒有人承認過金匮之盟。因為金匮之盟雖然全天下皆知,但沒有一條材料記載,實在匪夷所思。
五、金匮之盟年齡沖突
現代人高壽,古代人早衰,這是現實。但宋朝古人就是再早衰,杜太後也不至于咒詛35歲的親生兒子趙匡胤暴斃吧。
金匮之盟時,宋太祖才35歲
金匮之盟發生的時間是961年,趙匡胤的兒子已經11歲。假設按照最低生命長度計算,趙匡胤再活20年,在宋朝這非常正常。屆時,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已經31歲了。
古代弱冠之年是20歲代表成人禮,20年後31歲的趙德昭無論如何都可以繼承皇位了。元朝宰相主持撰寫的《宋史》中記載,趙德昭喜愠不形于色,心思城府遠勝于衆人,智商超絕。
六、嫡長子繼承制度
嫡長子繼承制度源自西周,傳到宋代已經幾千年。嫡長子繼承制是維系皇家宗法制度的核心保障。趙匡胤為什麼冒天下之大不可違背?趙匡胤為什麼違反人性皇位不傳親生兒子,傳給弟弟。
趙匡胤希望大宋國運代代傳承
趙匡胤若違反宗法制度,作為開國之君,自己都不守宗法禮制,宋朝國運又能維持多久呢?趙匡胤希望大宋國運代代傳承,定不會自毀江山,是以,這也是金匮之盟存疑的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