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倉埠,古曰倉子埠。相傳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有神仙在倉埠湖泊中騎龍升天,而得名“騎龍鎮”。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倉埠古城碑石

至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 年)的“中和節”,民間後來又稱為“龍擡頭”、“春龍節”。本來這一節日是在毎年的農曆二月初一,後來将土地神生日納入其中,沿襲至今則改為農曆二月初二了,也是傳說中黃帝誕辰的日子。由于“中和節”興盛于唐代,每逢這一天,皇帝都要舉行祭祀和耕種儀式,象征性地賜給人民百谷,以示勸民努力從事耕織。并明文規定地方放假-天,地方官吏選勝地亦與民同慶這一節日,宴賞喝中和酒。這一年的二月初一,黃州刺史選擇了濱湖臨江的騎龍古鎮歡度“中和節”,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祈求神靈庇佑,國泰民安,以示吉慶。但他認為“騎龍”二字有犯皇帝之嫌,便将“騎龍鎮”更名為“中和鎮”。

倉埠古建築磚雕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由于地理條件優越,鎮西南有湖泊,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東漢江夏太守黃祖曾率兵駐湖操練,故名武湖,又名黃漢湖。同時扼守有發源于河南省大别山區過境的倒水河入出長江口,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還處于征戰初建的明王朝,則利用武湖直通長江的漕運,控制鄂豫皖大别山區。在此設倉建貯糧庫,屯集軍糧。武湖是通江湖,南通長江,枯水為湖,豐水為江,地則依崗濱湖,為交通要塞。因倉而設埠,倉者(俗稱倉子),倉庫也,埠者,碼頭也,改“中和鎮”為“倉子埠”,簡稱為倉埠。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倉埠武湖倉漢碼頭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倉埠至漢口輪船倉漢号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冬,為抵禦太平軍,倉子埠地方紳士段福堂等人和商戶捐資築城。城牆用紅砂石砌成,高約一丈五尺,長約6.34華裡,有護城河以及崎雲、宗海、武溪、通元、挹翠、拱辰六座城門,倉埠始有城池。明、清倉埠均為巡檢司駐地,民國時期為黃岡縣第五區治所。1949年後,設倉埠鎮政府和倉埠區公所。1951年,新洲縣從黃岡縣析置,倉埠與城關、陽邏并列為縣屬鎮。1983年,新洲縣劃歸武漢市管轄。2000年,倉埠鎮改為倉埠街。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1951年6月新洲縣由黃岡縣析出倉埠為笫十區

1965年武湖圍墾以前,每年5至10月,風帆由湖入江,西上漢口、宜昌、重慶,東下黃石、九江、南京、上海。倉(埠)、陽(邏)古驿道北接紅安、麻城,延及豫皖,南通陽邏旱路入長江,倉埠一度成為鄂東水陸貨物和客商運輸的中轉站,有“小漢口”之稱。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倉子埠至漢口船票

倉埠,自古以來是商賈雲集之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倉埠武聖廟至今還留存着有民國陸軍上将徐源泉題聯: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威震華夏,氣懾權奸,

忠義迥無俦,大力克延劉漢柞;

生民來未若夫子也,天上日星,地下河嶽,

順承欣有自,英靈應撼武湖潮。

明初有助朱元璋的開國尚書吳琳、明亡有 “父不會試,子不科場”的抗清萬氏忠烈一門;入清有乾隆年間劉墉、梁國治入仕的大主考、敢于直谏而遭罷官太史——後被學界尊為“泰山北鬥”的嶽麓書院著名山長萬年茂;嘉慶年間為湖南、湖北兩省旅京人士,光耀桑梓,聯絡南北鄉誼而倡建湖廣會館的順天府尹——倉場總督李鈞簡;被同治帝賜“叔侄聯芳”金匾的盧璲釆、盧英僩叔侄同科兩進士。

近代有“一部民國史,半數倉埠人”之說……似乎也不為之過!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蔣介石為倉埠萬氏宗譜題詞

辛亥首義笫一槍發難者,戰時敢死隊長金兆龍、北洋時期的湖北軍政首腦夏壽康、蕭耀南;民國上将徐源泉、中将程守箴、夏聲、蔡文冶,民國湖北省主席萬耀煌,著名水利專家陶述曾、社會史大師陶希聖兄弟,抗日戰争中以身殉國的國軍少将副師長林英燦,參加重慶号巡洋艦起義的國民黨海軍少将萬倚吾,與阮玲玉等影星齊名,上世紀三十年代紅遍上海灘的八大女星之一“模範美人”葉秋心,楚劇創始人之一沈雲陔大師,“二七”大罷工中拉響第一聲汽笛的黃正興,均為倉埠人;佛教聖地倉埠報恩寺,還走出了當今佛門泰鬥本煥老和尚。現如今的倉埠街道,依舊保留着以徐源泉公館、蕭家莊園、夏公館、正源中學等建築風貌類型,榮膺省級曆史文化名鎮。

先知先覺“二先堂”夏公館DISCOVERY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夏公館主人夏聲(1893—1953),号先文,字安铨,倉埠龍王墩人。在倉埠高等國小畢業後,考入黃州府師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北伐軍右翼總指揮李烈鈞部在家鄉招兵,夏積極應征,升至準尉排長。後考入江西陸軍講武堂将校班,1913年畢業,任江西讨袁(世凱)軍湖口方面軍彈藥縱列長(連長)。“二次革命”失敗後,1914年在上海加入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1916年被派往南洋群島蘇門答臘任教,一年後,調馬來半島加應由華學校任校長。1918年回國,在四川奉節任支援“護法運動”的湖北靖國聯軍總司令部參議,旋任籌饷總局局長。1920年調雲南靖國聯軍第一梯團任上校參謀長、獨立混成團副團長、雲南陸軍第三混成旅參謀長。1921年,入雲南陸軍高等軍事學校深造,肄業後調雲南北伐軍右翼總指揮部任參謀長。1923年調滇粵桂聯軍任副官長兼廣州制彈廠廠長。

1924年1月,任廣州大元帥府禁煙幫辦,受孫中山先生指派為漢口特别區出席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積極贊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5年任廣州兵工廠管理委員會委員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調第三軍九師孫嶽部任少将參謀長。“甯漢分裂”,1929年由馮玉祥保送赴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1932年回國,任第三軍十二師參謀長,7月參加蔣發動的并自任總司令的鄂、豫、皖“剿匪”戰争;8月辭職歸家簡居約半年。其問,由湖北保安處長丁柄權介紹,加入“複興社”。1933年任陸軍87師參謀長,重新加入國民黨。1935年調任福建省稅務稽查處長。1936年在江蘇常熟任七十一軍參謀長兼八十七師參謀長。

1937年“八一三”事變發生後,夏随軍長王敬玖率部投入淞滬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雖然部隊損失慘重,仍堅持兩月有餘的艱苦防禦戰,直到上峰下令撤離,方轉移鎮江整編。其間,夏請求軍長與日軍決一死戰,王見所部實力受損而不允。遂發生沖突,夏辭職歸家。王頗惜夏才,不計前嫌,派員帶重金至夏家催歸,夏執意不從。1938年調軍政部任參事兼軍政部駐桂林辦事處副主任、軍委會桂林行營軍政處副處長。1940年升軍政部駐桂林辦事處中将主任。1942年調軍委考核處副處長。1943年進入中央訓練團第29期受訓,1944年入陸軍大學甲級将官班第二期學習。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何應欽為受降全權代表,夏因精通多國語言而被任命為代表團随員。1946年回南京時軍委考核處撤銷,遂調中央訓練團将官班準備退役,其間被鄉人湖北省主席萬耀煌聘為湖北省訓練團教育長。1947年在南京任國防部部屬參謀。1949年10月在成都王缵緒總部任高參,12月随王參加起義。1953年回鄉病故。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夏聲公館

1924年同年,與其弟先覺拆除老家舊房,耗銀洋萬元建西式東西向上下兩進的公館,堂号用兄弟二人的“先”字曰“二先堂” 。

抗戰時期,兩名日寇帶一漢奸翻譯下鄉打擄,發現這棟與衆不同的洋房,竄入翻箱倒櫃,一日軍搜尋到一劄信件,遞與漢奸翻譯,翻譯見信件裡多是反日抗戰詞語,連叫“匪、匪、大大的匪” ,吓得跑回據點。次日,來了一小隊日本鬼子,縱火燒房,西邊一進房被燒,待日軍走後,村民将火撲滅,救得東邊一進。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夏聲公館内樓闆

今存的夏公館為磚木結構,約350平方米二層仿西式建築樓房,正門中式長條石柱外配有兩根羅馬立柱,上有“紫氣東來” 石匾。室外門窗、牆面盡顯西式裝飾,屋腳約高1.2米全用長條石砌成。室內為三開間,樓梯是用當時鄉間極少見到的建築材料水泥構件,木質樓闆。樓上樓下房間内都砌有西式壁爐火牆,建築整體儲存基本完好。1949年後為政府沒收,後為村級所有,改革開發後現住戶以1萬元購得。

李森林:虎擲龍挐中和鎮、際會風雲倉埠街(夏壽康、夏聲)

已故新洲區原政協副主席張劍南老先生曾介紹說:倉埠由于是蕭耀南、夏壽康、萬耀煌、徐源泉、陶希聖等民國要人的故裡,一度曾是黃岡西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壽康辦啟黃中學、李開侁辦武昌佛學院(今存)、陶希聖辦育英學校(今存)、徐源泉辦正源學校(今新洲二中前身)、朱懷冰、朱鼎卿辦精義學校(今新洲三中前身)、萬耀煌辦楊裴學校;徐(源泉)公館、萬(耀煌) 公館、夏(聲)公館等一批公館也在倒水河兩岸、倉(埠)陽(邏)崗上先後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