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不知道在你那裡,又是怎麼唱的呢?

相信我們小時候,家裡的父母或長輩,都扒着我們的手指,為我們數一下10個手指裡有幾個“鬥”,幾個“簸箕”,而長大後我們也都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指紋,而這些不同的指紋,真的如童謠中唱的那樣,能決定我們富貴與否,是否健康長壽嗎?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很多人聽到這可能會說,這不都是哄孩子玩的嗎,怎麼會有科學依據?但近年來,我國科學家進行的相關研究,卻已經逐漸揭示了指紋與生命健康之間,的确可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而這項研究釋出在了2022年第一期的《Cell》(細胞)雜志上。

每個人的指紋都各不相同,這也成為了識别個人身份的一種重要标志,早在1864年,應該植物形态學家格魯就發表了有關指紋識别技術的論文,有人曾經據此認為,指紋識别是由歐洲人最早發現的,但如果細翻中國典籍,就會發現我們聰慧的中國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指紋技術了。根據《周禮》記載:“以質劑結信而止訟。”,文中的“質劑”指的就是買賣雙方的文書,而按上手印後,證明彼此全都認同,而避免了糾紛争訟。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指紋是識别一個人的重要特征資訊,以至于在刑偵學,民用,合同簽訂等多個方面一直沿用至今,研究資料顯示,出現兩個完全相同指紋的機率是一百五十億分之一,也就是說,出現兩個人指紋相對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民間關于指紋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而“鬥”和“簸箕”的簡單區分,就是最流行的一種,鬥通常是指手指上的指紋性質能夠形成環繞的有規則的圓形的指紋,形如貯存糧食的容器“鬥”,是以被很多地方稱作“鬥”,也有的地方稱作“蘿”,而另一種指紋則比較松散,形似家中的“簸箕”。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關于指紋上鬥和簸箕的民間說法也非常多,比如我們開頭說得一頭窮,二鬥富等,就寓意着鬥越多,就能存下更多的糧食,就會越富有,是以還有“十指簸箕沒有鬥,隻往外簸沒處裝”等說法,但也有地方有這樣的俗語:“十個簸箕沒有鬥,簸去煩惱不憂愁。”,寓意着即使沒有“鬥”,同樣可以生活得無憂無慮。

這樣的一些說法,當然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隻是民間的一種美好寓意或順口童謠而已,然而作為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的指紋,其中的生理奧秘,也是很多好奇的方面,而與此相關的科學研究,也并不罕見,但多數科學研究都沒有從大資料的角度去分析到底不同的指紋與生理、健康有着怎樣的關系?而這項中科院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颠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

該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所,複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等聯合國内外十幾家科研機構,對手指花紋表型的形成與肢體發育相關基因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該研究有望通過指紋表型實作特定疾病的早期識别和篩查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人體的指紋在胎兒發育階段就開始發育,在胚胎的第10周,指尖部分就開始發育出球狀鼓包,而在妊娠第四個月時,胎兒皮膚上已經形成了指紋,而這種指紋特征幾乎不再發生變化,很多朋友可能認為指紋位于手指的皮膚上,是以可能與人體發育形成皮膚的相關基因具有關聯性,但這項新研究的分析卻發現,決定指紋的主要基因,影響指紋的主要基因,與影響肢體發育的相關基因具有強關聯性,而非皮膚發育的相關通路。也就是說:指紋相關的基因通過調控肢體發育影響了最終指紋花紋的形成。

研究者們通過面向23000多個個體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掃描與多群體荟萃分析後,識别出了43個人類指紋花紋相關的遺傳基因座。在研究中還發現了一些指紋與肢體發育有關的有趣現象,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

手指花紋與手指長度比例之間有密切關系,例如雙手“鬥”越多的人,小指往往相對越長,而整個手掌的長度相對越短。

“鬥”越少的人,食指遠端關節(靠近指紋形成處的指節)就越長。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該研究更大的意義在于對于指紋表型的深入研究,了解指紋形成的強相關基因,進而通過這些基因來預測人體健康,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比如負責肢體發育的相關基因,也并不僅僅與肢體發育有關,同時還可能在其他方面起着“一因多效”的作用。而目前該項研究的團隊正在與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機關合作,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能盡早運用于新生兒先天疾病的早期篩查中,實作更早診斷和治療。

其實指紋研究隻是對于“人類表型組”研究的一個方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表型研究已經成為了既基因研究之後的另一個重點,所謂表型是指生命體的各種生物特征,除了指紋以外,人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膚色深還是淺,耳朵的形狀,速度,力量等等,都是人體的表型名額,相比基因研究,表型組的研究是更加多為和跨尺度的生物指征研究,通過對人體表型組系統的精密測量,可以積累海量的生物資訊資料,進而發現基因-表型-環境之間的關聯機制,最終應用于精準診斷、幹預、調控,治療等方面,對人類健康意義重大。

一鬥窮,二鬥富是真的嗎?中科院發現“鬥”和“簸箕”的基因奧秘

我們中國的科學家也早就認識到了表型組研究的重要性,在2015年開始,就設立了重大專項,并在2019年在上海張江建立了世界上首個跨尺度多元度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台,目前已經有超過800位上海的20歲到60歲的或自願者在該平台完成了每人測量超過3萬個名額的全景表性測量,全球首張“人類表型組導航圖”也已初步繪制完成,其中發現了150萬個強關聯,其中跨領域的強關聯占了近四成,很多都是科學界的首次發現。

祝願我們的科學家能夠不斷前行,進一步擴充相關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這項相關研究将逐漸運用到疾病篩查,診斷,藥物開發領域,為我們的身體健康進一步保駕護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