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裡的孩子最需要人生課

作者:光明網

在吳氏看來,城裡的孩子在高樓大廈、水馬龍環境中長大,而動物、植物越來越遠,大自然的美并不多。"大自然可以教孩子們感受生命,尊重它,珍惜它,這是現在對孩子最重要的一課。

從教孩子保護環境開始

書展一開始,吳某問了一個問題:"哪隻鳥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麻雀,烏鴉,鹦鹉..."同學和家長們回答。吳宇告訴大家:鴿子,曾經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鳥兒。美洲大陸有50億羽鴿子,是當時人類總數的5.5倍。最後一隻野生北美鴿子在1900年被槍殺,最後一隻圈養的鴿子瑪莎于1914年死亡。那是人們開始後悔的時候,但為時已晚。

"旅鴿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數十萬年,但一個多世紀以來,它們一直被人類的貪婪和無知所淹沒。吳說,自然是人類生活的環境,也是一切生物的栖息地,保護生态環境的意識應該根植于孩子的心中,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未來。

"其實,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樹立環保意識,觀察周圍的草木也能收獲很多。吳說,華中裡國小有一個"注意自然"的社群,定期組織學生到全市的公園、湖泊、濕地、河灘,引導他們書寫和繪畫,記錄大自然的色彩和魔力。孩子們的作品每次都給老師帶來很多驚喜。

如何愛動物,愛環境也是一門科學

吳薇記得,幾年前,學校環保界有個學生,求父母把賣好的刺猬買回家,她用自己喜歡的巧克力、面包喂食,結果沒過多久,小刺猬就死了。後來,她查閱了資料,了解了刺猬的生活習慣,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人類一直以他們認為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待動物,我不知道這是否會造成傷害。《像渡口一樣死去的人》一書講述了大象"路線"的故事:2003年,南京動物園的一頭大象"路線"生下了一個兒子,一小時後,小象被母親踩死了。

為什麼"路線"失控,正是因為它遠離家鄉,遠離伴侶,失控,打破了動物物種的連續性正常。而正是人類自己制造了這一切——"正是我們對他們的專橫的愛讓他們迷失了自己。"

我們應該如何愛動物和環境?吳說,早在1989年,華中裡國小就在湖北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支援下,開展了"讓鳥兒有家"活動,在全市國小成立了第一支"觀鳥隊"。老師們不僅會在課堂上講解觀鳥知識,還會組織學生在大自然中體驗野外觀鳥的樂趣。

學校教學樓外的街道窗戶樹上,珍珠頸鴿家族是整個學校學生的共同喜愛。在築巢、産卵、孵化蛋、覓食的過程中,附近的兩個六年級班級都沒有因為好奇而打擾到鳥兒。

30年前,麻雀是市中心校園中最常見的,30年後,師生仍然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鳥類,如珠鴿,白頭蛾,桉樹和鴕鳥。"人們學會了好好愛動物,鳥類的變化是城市生态環境變化的見證。

大自然可以教會孩子尊重生命

這本書的标題"死者正在穿越"源于一句諺語,表達了人們對渡鳥的懷舊。曾幾何時,渡鳥在模裡西斯島上過着舒适的生活。然而,當發現這些鳥很美味時,它們被帶到了餐桌上。渡邊已經死了,髑髅地的樹不再有種子發芽。原來,這棵樹的種子包裹着一個堅硬的外殼,必須被渡鳥吃掉,然後排洩,才能發芽,生長。三十九年後,島上隻剩下13棵髑髅地樹。

"在自然界中,生物與生物、非生物有機體形成一個整體,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保持生态平衡。吳說,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能從這本書中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更看重生命。

吳偉記得,學校曾經有一個孩子叫小康(化名),是學校著名的"麻煩之王"。五年級時,他加入了學校的觀鳥社群,很快就遇到了十幾種鳥,能一眼分辨出喜鵲和灰喜鵲,還在父母的支援下從學生身上買了一台顯微鏡的物質知識。小康告訴老師:"無論是鳥還是樹花,都有自己的'小世界',都很棒。"現在"搗亂之王不僅是"觀鳥人""環保人",更是師生心中的"小暖人"。

(長江日報記者劉佳)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