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近幾年由于後宮劇盛行,網絡上也多了個熱詞,叫“宮鬥冠軍”。通常來講,坐上“宮鬥冠軍”寶座的女子,都是從入宮時天真無邪的少女做起,然後一步步擊垮敵人,笑傲群雄,最終成為太後。被導演們取材來拍後宮劇的朝代不少,有漢朝、唐朝、明朝、宋朝、清朝等等。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後宮劇最吸引人的地方,一方面是古色古香的禮儀、背景、服化道;另一方面則是後宮裡如花的美人們,為了皇位或者真愛,用盡一切心計手段相争,誰都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于是今天你給我用麝香,明天我推你下水......在編劇的設計下,觀衆看這些情節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把以皇位為出發點産生的後宮相争總結為“定律”,那麼中國曆史上有個王朝應該堪稱最讓人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因為它完美避過了這條定律。這個王朝後宮裡的美人,基本沒有哪個想讓兒子做太子,也沒誰渴盼生兒子,倒是個個盼着生女兒,抱千金。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王朝裡,她們兒子登上皇位之前,首先會被立為太子,而一旦兒子被立為太子,他的親生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這條規則看起來很不近人情,在我們的印象中,後宮女子通常“母以子貴”,生了兒子才有地位,為什麼這個王朝完全反過來了呢?

因為這個王朝的創始人,學習精神太強烈。這個王朝就是著名的北魏王朝,創始人名叫拓跋珪。作為一支鮮卑族,北魏能夠入主中原北方,完全是因為西晉大亂,東晉又跟北方最強大的少數民族王朝大秦打半天架,雙方都傷了元氣,結果鮮卑族找到機會崛起,建立了北魏。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公元398年,拓跋珪稱帝,改國号為“魏”。拓跋珪一邊南征北戰,一邊摸索維護王朝穩定的辦法,最終他發現漢人能夠定鼎中原幾百年是沒道理的,他們的禮儀、制度都比胡族先進很多,胡族的制度,管管部落那種小公司還行,管王朝這種大公司,就有些吃不消了。

是以,拓跋珪讀了很多漢朝的史書,然後學了很多漢朝的文化,一個個應用到北魏的規章制度中。他發現漢朝最長壽的皇帝(漢武帝)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晚年,漢武帝想把幼子劉弗陵立為太子,可他的母親風華正盛,漢武帝擔心太後、外戚亂政,就早早把劉弗陵母親處死。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讀到這裡,拓跋珪不禁拍案叫絕。他想,漢武帝實在太英明,漢朝延續四百年,出了那麼多外戚亂政的例子,還不是因為皇帝們沒有漢武帝那麼果決?于是,拓跋珪就給自己的王朝定下了後宮鐵律:确立太子人選後,不管他母親是皇後、嫔妃還是宮女,統統處死,一了百了。

不敢拍後宮劇的朝代:兒子登上皇位之前,母親都會被皇帝下令處死

這種方法可謂殘忍,但北魏王朝一直延續了下去。當然,就算拓跋珪能狠下心,後世的皇帝們也不一定能狠下心,是以北魏還是出了胡太後(子立未賜死,成太後幹政)、馮太後(撫養太子,後來執掌朝政)等女性曆史人物,隻能說拓跋珪的辦法太絕對了,沒法長久起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