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特色

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特色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現代化資訊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的重要突破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資料發展和應用,我們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發揮資料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時代是市場競争全球化、知識化與聚合化的時代。資料逐漸成為關鍵生産要素,數字經濟産業逐漸成為主導産業,數字技術推動的産業融合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社會主義社會不僅要創造出比以往任何社會形态都更為豐富的經濟财富,而且要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上促進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要着力塑造數字經濟的社會主義屬性,使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我國實作現代化的步伐,進而成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手段。

第一,從生産力的角度來看,用數字經濟引領高品質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生産力發展。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标。中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正積極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實踐表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途徑。資料是新的生産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産力。以數字經濟發展為代表,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生産力為主要标志的新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以資料作為重要生産要素,減少了資訊流動障礙,提高了供需比對效率,有效驅動了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的網絡共享、集約整合、協作開發和高效利用,促進了資訊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新産業和新業态,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力進步的新動力。

第二,從生産關系角度看,數字平台與雲端的共享共有為探索公有制的實作形式開辟了新的路徑。數字經濟不僅在生産力方面推動了勞動工具數字化、勞動對象服務化、勞動機會大衆化,而且在生産關系層面促進了組織平台化和資源共享化。數字經濟時代較為普遍的組織方式是“雲端制”,即“大平台+小前端”的形式。在傳統經濟中,人們擁有并獨占某種資源,不與他人分享這種資源。而在數字化共享經濟中,人們對資源擁有所有權,但把資源的部分使用權出讓給他人以獲得利益。這改變了傳統的商品交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個人财産的屬性。共享共有意味着非排他性、互換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按需經濟”功能和價值。這一功能的實作來自數字經濟對所有權的弱化和對使用權的強化。由所有權轉向使用權導緻的結果是,消費的形态和路徑都發生了蛻變,從“購買才能擁有”轉變為“訂閱即可使用”。雲端已經呈現出某種社會公共财産的屬性,公有制将在數字經濟的條件下展現新的生命力。

第三,從配置設定的角度來看,運用數字經濟來實作共同富裕。在數字經濟時代,扶貧工作要樹立數字化思維,以大資料實施精準扶貧、以網際網路實施網絡扶貧、以資訊化實施規範扶貧。相關檔案中要求,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資料等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而将資料作為生産要素提出,充分展現了資料作為生産要素的重大價值,彰顯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配置設定制度的與時俱進。将資料納入按生産要素配置設定的體制機制中,能更好地發揮資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也是我國收入配置設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當然,資料也有稀缺性特征,且為不同的利益主體所擁有,在一定情形下具有獨占性甚至是壟斷性的。為此,資料參與配置設定的體制機制的核心,是保證資料所有者能擷取合理收益。這決定了明确資料的産權歸屬是首要工作,在現實中必須制定嚴格的資料産權保護制度。

除此之外,還需要在建立資料利益分享機制、資料安全保護等問題上着力。數字平台催生出許多網際網路企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與網際網路平台連接配接的自由職業者。數字經濟将為在城市生活的新人帶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提高收入水準,讓這些新生力量逐漸融入所居住的城市。具體看,閑置資源的提供者也可以通過數字平台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并增加收入。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促進就業,也有利于推動大衆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