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1950年,北平德勝門前的小商小販都在議論着“七爺”被毛主席重用了這件事,要知道,這位七爺可是已經年過半百的人了,怎麼會在這個年紀突然受到重用呢?更何況這位“七爺”還有一個清朝舊貴族的身份!

雖然對于這件事大家各執一詞,衆說紛纭,但實際上這位“七爺”自己也是十分的納悶

:“我從未見過毛主席,他怎知道我?”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遙望星鬥三兩顆

愛新覺羅·載濤出生于1887年,這個時候的大清朝已經苟延殘喘,積貧積弱,由于載濤排行老七,是以人們都喜歡叫他“老七”,随着年齡的增長,坊間的人們也願意稱他一聲“七爺”。

他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對于朝政,載濤是沒有那般刻苦鑽研的,他平日裡有四樣愛好,沒事就去培養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隻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些早年培養的愛好,竟然能在他中年的時候為他重新開啟了一條人生的路。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載濤十五歲的時候就承襲了貝勒的爵号,是以從悟性和天賦上來說,相比于同一時期的清朝貴族們,載濤是值得被重點培養的。

雖然載濤和其他的清朝貴族們一樣喜歡消遣玩樂,但是他的這種玩樂也是隻限于揮霍金錢的愛好,相比于其他的貴族拿着金錢去嫖娼和壓塞子,載濤已經抵抗了許多身邊的誘惑。

載濤從年少時期就喜歡相馬,看戲,收藏自行車和燒菜,其中載濤最厲害的愛好就是相馬,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久而久之相馬這件事對于載濤來說已經不僅僅隻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執着的生活态度,他甚至為了奪得一匹好馬而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以至于傷害了許多親寮的關系。

不過,俗話說得好,執着的東西總會給你回報。在載濤21歲的時候,他的侄子溥儀當上了宣統皇帝,可是好景不長,1912年的時候,辛亥革命的爆發結束了苟延殘喘的清王朝,自此以後大清亡了。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流星的隕落

1912年對于清朝的貴族們來說,是他們跌落民間的開始,一貫享受榮華富貴的舊貴族們仍然難改身上的惡習,他們難以接受自己淪為貧民的命運,在孤寂的生活裡仍做着大清可以複興的美夢。

最開始的時候,載濤也是十分悲痛于朝代的更疊,但是随後他便振作了起來,因為他不隻是一個人,他的身後還有很多嗷嗷待哺的子孫,還有一整個愛新覺羅大家族,他深知責任大于天,深思熟慮過後,他決定賣掉自己的貝勒府。

在拿到了這筆錢以後,他的生活費用暫時得到了保障,但日後的生活還是看不到希望,走投無路的載濤打探了許多身邊的舊王親貴族們的現狀,結果發現各自的出路各不相同。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其中載濤最看不慣的便是為日本人做事的“賣國賊”,并與那些親近外國的舊貴族們斷了聯系。

在那段最艱苦的日子裡,

載濤選擇在街邊擺地攤來謀生

,他的家中還留有一些舊王朝的貴重器物,這些東西可以簡單的維持他的家族的生活。

民間的許多商販都知道這位擺攤大爺的真實身份是“落寞的七王爺”,經他手轉賣的東西可都是真的寶貝,是以也經常照顧載濤的生意。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但絕處總有逢生,其實在清朝滅亡後,周總理就一直關注着這些沒落貴族的生活起居,直到1950年的時候,李濟深把載濤的情況反映給了周總理,載濤的生活才有了明顯的好轉和生機。

載濤曾說過:“我載濤不當亡國奴,我賣東西,就是不賣國。”也許是這句話打動了周總理,也許是載濤在人生最低谷的那幾年裡,卻一直本本分分的生活,不動一點歪心思的骨氣打動了周總理。

周總理邀請了載濤參加了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第二次會議,載濤接到這份邀請的時候已經60多歲了,人生已經過了大半,但對于他來說這些都隻是“大器晚成”。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在會議中,周總理在百忙之中對載濤說了一句令他終身難忘的話:

“第一次會議的時候沒有邀請先生參加,我竟把您這位幾十萬滿族人民的代表給忘記了。

”載濤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自己竟是幾十萬滿族人的代表。

從此以後,載濤像換了一副模樣,日日勤奮早起,忙起了政務,經過一次會議的相處,周總理給了載濤一個為新中國工作的機會。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載濤在深思熟慮以後,拟出了一份《拟請改良馬種,以利軍用》的議案,這份議案的上交,使載濤對于日後的生活有了希望,他日日在家盼望着機會的來臨。

直至八月份的時候,載濤終于收到了一份委任令,而這份委任令上面竟赫然寫着“毛澤東”三個大字,

他被毛主席委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此,載濤在馬政局盡自己所能發揮作用,他在晚年的時候,從一個落魄的擺攤人轉變為一個可以為新中國發光發熱的人民。

“士為知己者死”這份骨氣深深地镌刻在載濤的人生曆程上,在抗美援朝時期,調任大量軍馬去支援前線和運貨物的政令十分緊迫,載濤和同志們迅速前往東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四處征集軍馬。

在一遍遍的規劃下,25000多匹軍馬被成功送往了鴨綠江,1953年,北韓戰争結束,載濤又一次地與周總理見面,這一次,周總理仍是毫不吝啬的誇獎了載濤的功績。

1970年,載濤病逝,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50年,一擺攤大爺被周總理邀請出山,又被主席委以重任,此人是誰

小結:

愛新覺羅·載濤的一生可謂是經曆過絕處卻又在塵埃中開出了花兒。“士為知己者死”,“不做亡國奴”和“不做賣國賊”的铮铮骨氣是他一生的座右銘。他的故事雖然已經成為了曆史,但是他的精神卻值得被後世所流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