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業數字金融的數字化與生态化

産業數字金融的數字化與生态化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穩産業鍊和供應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基石。商業銀行在國家推進數字中國戰略和加快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現代化的戰略關鍵期,應該而且能夠乘勢而上,探索數字化的深層次内涵,融入産業供應鍊金融生态,耦合數字産業鍊圈,推動産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更新。

産業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内驅式創新發展

緊抓數字中國戰略機遇,與産業數字金融實作同頻共振

目前我國面臨抓防疫、抓生産、提内需的多重目标和任務,隻有不斷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才能将這些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我國銀行業正面臨“四期疊加”,處于增長動能轉換的攻關期,隻有大力發展數字金融,融入數字中國戰略,創新業務模式,化解風險沖突,才能實作新的增長和價值創造。

發展數字金融有兩駕馬車:消費數字金融和産業數字金融。網際網路經濟重塑了消費生态,消費數字金融已成為競争“紅海”,而産業數字金融方興未艾,正成為各方必争的藍海領域。傳統的産業金融解決方案受制于審批流程長、服務半徑短、融資條件限制多等方面因素,無法有效滿足數字時代企業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需求。随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将資料納入生産要素範疇,以及《關于規範發展供應鍊金融 支援供應鍊産業鍊穩定循環和優化更新的意見》的出台,支援産業鍊優化更新的國家戰略布局已明确,産業金融正加快向場景化、生态化、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

産業數字金融支援産業更新和國家産業布局具有天然優勢。借助金融科技平台,将金融科技系統對接産業核心客戶已有的生産、銷售、采購和财務系統,深度融入企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助力企業數字化經營轉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數字金融技術,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實作線上批量獲客審批和融資,支援核心客戶及其鍊圈企業發展。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打造産業數字金融競争優勢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金融公平化、普惠化是金融服務的本質所在。随着中美大國博弈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逐漸展開,疊加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我國供應鍊穩定性受創,中小微企業資金流動性風險加劇,市場主體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據統計,FinTech領域的資金七成以上已投向零售和中小企業業務。産業數字金融作為金融産品創新,核心客戶隻是媒介,其上下遊鍊圈衆多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才是産業數字金融的服務主體。産業數字金融以現代産業供應鍊協作體系中的商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為基礎,通過對企業間廣泛資料資訊的深度挖掘,使金融機構能夠基于整個産業鍊的信用和價值,為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有别于點狀授信的融資管道,具有資訊發現、定價低廉和精準滴灌等功能。

産業數字金融存在較強的網絡外部性,一旦客戶被其他平台或金融機構捕獲,後期轉換成本非常高。是以,需要加快銀企融合和資料對接,推進開放銀行生态建設,加快産業數字金融的布局。産業鍊涉及設計、制造、裝配、銷售等多個環節,其數字化推進難度大、門檻高,相比網際網路公司,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經營,在産業服務經驗、客戶關系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礎,加上融資成本低、風險管理能力強、社會信用高等優勢,銀行通過創新服務模式,率先在産業數字金融方面實作突破,并以産業端帶動零售端重新打造競争優勢,是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可行路徑。

産業數字金融建設的“四個數字層次”

産業數字金融以數字資訊為基礎,應用數字化技術,以整個供應鍊的整體價值為依托形成數字擔保,為鍊上所有企業提供不依賴于核心企業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其前提是資料能夠被視同為資産,比照财務關于資産的定義:資産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以前資料不能成為資産是因為不滿足第三個要素。随着時代進步技術更新,企業擁有的資料可以帶來價值變現,是以資料作為資産的理論基礎得以确立。以數字資産為基礎,産業數字金融按照四個數字層次疊代演進。

積累數字資産

供應鍊體系通過交易積累資料,足夠量級的交易資料和足夠次元的外部資料共同形成數字資産,這是産業數字金融的基礎。在此過程中,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提供方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借助企業自有人才資源,或合作第三方産研機構,吸納産業行業專家共同參與,識别企業運作的關鍵資訊點,将真實有效、具有足夠可信度的企業資料沉澱為數字資産。其次,充分運用5G、物聯網、區塊鍊等先進技術,實作對産業設計、制造、存儲、運輸、銷售等各環節海量資料的及時采集、及時分析,并通過上鍊實作全流程追蹤,確定資料真實可溯源。最後,綜合考量企業數字化成本與收益,為企業設計可接受的數字資産積累方案。企業數字化過程除了将線下實體轉變為線上外,可能還需要采購軟體平台、布放實體裝置實作資料采集,對企業經營會造成一定的成本負擔。

挖掘數字價值

在産業數字化過程中,積累數字資産解決的是企業資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問題。資料要真正轉變成生産要素形成生産力,離不開數字價值挖掘過程,這個過程能同時解決銀企雙方的痛點和難點。

對于企業端而言,一方面很多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充分意識到資料的價值,系統上線僅僅為了滿足生産管理需要,沒有從資料中深入挖掘企業經營效率提升點、市場需求變化等,使資料成為“沉睡的寶藏”;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因為技術能力、人力資源的匮乏,容易被資料洪流淹沒,資料分析利用的訴求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滿足。

對于銀行端而言,由于銀行不參與實際生産經營和交易流程,很難真正了解企業融資需求背後的動機和訴求,隻能依靠靜态财務資訊、有限合同資料,以及個人經驗判斷進行甄别,風控重心實際更多依賴于有價值的擔保品、擔保機構等。

是以,挖掘資料價值能同時成就銀企雙方,在助力企業精細化管理、提升生産效率的同時,也能解決銀行資料資訊缺失的難題,既應用于信貸服務,也可為客戶分層管理、精準營銷等提供資料支撐。

創設數字信用

前兩個階段都是圍繞資料層面的拓展,而從挖掘數字價值到創設數字信用則是通過算法模型實作躍升的過程。

目前正在發展和推廣的線上供應鍊金融,其業務模式主要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流轉,以基于區塊鍊的電子憑證為載體,依托真實交易過程,平均拆分核心企業信用,實作産業鍊條體系内的信用流轉。這種模式運轉仍然離不開核心企業的支撐,每一筆融資活動的背後仍有賴于核心企業的确權。

創設數字信用則是完全不同的邏輯,由企業間穩定交易關系資料形成,信用創設更多地指向上下遊鍊圈的企業主體,其規模往往不大,企業報表資訊并不突出,但卻是産業鍊的重要支撐。通過持續對企業實際控制人資訊、企業自身财務名額、交易多元資料等的交叉驗證,使用算法模型生成企業數字信用評級結果,對企業穩定經營和還款能力進行判斷,進而實作信用創設。

形成數字擔保

基于交易關系的數字信用被創設出來後,數字擔保也應運而生。這種擔保方式完全基于資料、模型算法形成,擔保額度根據交易資料動态變化。但形成數字擔保,銀行需要解決兩個基礎性問題:

理念更新問題。傳統信貸關注的擔保品通常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有形物件,其價值可以得到精确計量,物權能夠得到法律的有效認可。數字擔保是用虛拟擔保品産生的擔保能力,它的産生會對銀行内部原有的觀念和運作機制造成巨大沖擊。

擔保能力的衡量問題。傳統擔保品價值已經形成成熟的評估體系,擔保能力也能進行明确測算。數字擔保能力來源于以資料為基礎的算法模型,對擔保能力的衡量實質上是對資料準确性、算法模型可靠度的衡量。

産業數字金融的現實影響及發展方向

拉長産業服務鍊條,保障産業鍊穩定

産業數字金融推動銀行信貸在三個方面發生轉變。一是審批模式革命,由過去審客戶、審财務資料向審模型、審算法、定門檻值轉變。二是客戶審批範圍拓展,由單一客戶審批向數字化客戶評級分類基礎上的批量客戶審批轉變。三是風控模式發生變化,通過供應鍊體系内的交易資料和外部多元資料進行交叉驗證,共同解決鍊上企業風險監測和控制問題,通過全鍊條的交易資料和效率監測,如賬期、現金流、周轉速度、交易量等變化,解決行業和周期性風險控制問題。

上述三個轉變使銀行信貸從關系型信貸走向交易型信貸,銀行信用從“人際信任”走向“數字信任”,推動了銀行信貸沿供應鍊向上下遊延伸,為解決鍊上廣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提供了可行方案,為保障供應鍊和産業鍊的穩定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各層級銀行信貸能夠下沉,大中型銀行進軍資訊不充分的中小企業,小型銀行選擇進入更小的微貸領域,拉長了銀行現行服務半徑,保障了産業數字金融覆寫面的廣泛性。再者,打破了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邊界,銀行信用與在交易和資金流轉過程中逐漸建立和積累的商業信用相結合,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延展性。

銀行滲透到核心企業及其上下遊的經營和交易,将核心客戶上下遊一并納入服務範圍,并最大程度依靠供應鍊條延伸流轉,既解決了客戶拓展問題,又達到了“一槍四眼”效果,實作了公司、普惠、貿金和零售條線業務全打通;免去交易融資環節的信用擔保,能釋放更多授信額度,支撐核心企業進一步完善産能和擴張産業鍊條。

築牢根基,加快産業數字金融融入開放銀行生态

不同企業、不同市場主體之間的資訊流通和價值共享越來越頻繁,企業正沿着優質、高效、低成本的商業模式聚合,建構具有規模效應和協同創新優勢的産業鍊和生态圈,并最終發展為高水準、深層次、多元度的生态競合。目前看,國内小範圍内上下遊企業的産業鍊以及微型、中型生态正在逐漸、自發的垂直建構過程中,不同産業鍊和生态圈的大範圍開放融合尚未形成。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傳統産業金融應當加速向産業數字金融轉型,适應和推動産業生态圈在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産業數字金融要做的是“現在未來時”,是“從0到1”的原始創新,也是商業銀行積極踐行“育先機”的重要展現。但産業數字金融建設并不能一步到位,線上化和數字化并行是普遍的推進方式,未來終将融入開放、共生的産業數字生态。

銀行需根據核心企業自身數字化能力,分類施策,強化供應鍊生态的數字化基礎。對于資訊化水準較高,資料積累較好的供應鍊生态圈,應着力提升平台開放共享能力,通過開放建設,真正融入供應鍊生态體系,快速實作“四個數字層次”的落地實施,為上下遊客戶提供全鍊式智能化的數字金融服務;對于資訊化水準較低、線上化體系不夠完備的供應鍊,銀行可利用數字化領域的實踐經驗,根據企業經營發展需要和數字供應鍊金融發展需要,優化企業管理資訊系統,提升整個供應鍊生态的數字化水準。在此基礎上推進系統對接,逐漸實作資料積累挖掘和信用創設,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科技和金融服務,增強客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