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雖然距離春節還有兩周多的時間,但對于手機行業來說新年的第一輪新品亮相潮似乎已經逐漸冷卻下來了。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Moto edge X30、edge S30,小米12系列、真我GT2系列、iQOO9系列、一加10 Pro、OPPO Find N、榮耀Magic V……曆數這些已經亮相的新機不難發現,其中既有小屏旗艦、也有大屏新機,還有折疊屏新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輪新機在“形态”上相比往年,的确是要明顯更加豐富一些的。

但如果你是一位很注重“參數”的極客玩家,就可能會發現,這一輪新機在某些特定名額上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大的提升。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夏普R6的螢幕重新整理率(1-240Hz)和亮度(2000nit)記錄,至今沒被打破

比如說,它們的螢幕最高分辨率依然停留在3K級别,螢幕最高重新整理率最高也“僅有”120Hz。要知道,去年索尼和夏普分别推出過搭載4K OLED螢幕與240Hz重新整理率螢幕的機型,但這一記錄至今沒有被打破。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去年的中興Axon 30 Ultra航天版,搭載18GB+1TB存儲組合

又比如說在硬體配置上,雖然各種測試結果已經證明,新骁龍8本身的GPU實力、AI算力和整體溫控水準,都遠遠高于上代的骁龍888家族,但縱觀這批旗艦機型不難發現,它們既沒有哪一款使用了16GB或更大的記憶體配置,也沒有哪一款具備1TB或更高的存儲容量。

然而早在2020年,三星Galaxy S20 Ultra就用上了16GB記憶體,而2021年的“老機型”中,更是有聯想、中興的多款産品配備了18GB記憶體和1TB的存儲空間。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除此之外,這批新機的有線快充功率最高依然是120W,與2021年的記錄持平;而無線快充功率最大卻降低到了50W,甚至還不如2021年的小米MIX4(最高100W無線閃充)。

更不要說,剛剛亮相的這一批旗艦機機型,甚至沒有一款使用了潛望式長焦鏡頭、沒有一款具備超長望遠的拍攝能力,甚至一些機型的超廣角方案也從大底主攝換成了小底的JN1副攝,還有些産品甚至連光學防抖都全面取消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老實說,我們三易生活畢竟不是上遊廠商代表,有些事情也無法斬釘截鐵地去下定論。但是僅從現階段我們所掌握的資訊來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目前網上流傳的OPPO Find系列新機渲染圖

首先大家要知道,目前已經釋出的這些“2022年度新機”,很多都并非各自品牌在2022年定位最高端的旗艦産品。換而言之,為了年後亮相的“真旗艦”,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留了一手”。

比如說,目前已經有爆料資訊顯示,小米方面後續或還将會帶來數字系列的“超大杯”,還會有MIX Fold的後續産品,當然大機率也帶來新的MIX數字系列,而它們顯然也将會有更多的技術突破。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又比如說,realme早在去年就預告過最高125W有線快充、50W磁吸式無線充電技術。但這些在真我GT2 Pro上并未搭載,那麼很顯然,這些新技術的搭載機型市場定位必然會比真我GT2 Pro更高。

除此之外,OPPO的Find系列、vivo的X系列、NEX系列,目前都還處于“半遮半掩”的狀态。即便是官方目前透露的資訊來看,這些“旗艦機”也必然都會有着高得多的整體配置。

其次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來說,有時候某些配置或技術可能未必是他們不想用,而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限制導緻“不能用”。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由于不可抗力,小米MIX4成為了100W無線充電的“絕唱”

這裡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高功率無線快充。雖然小米MIX4在去年量産首發了100W的無線快充技術,但早在其釋出之前,網絡中就曾傳出一份名為《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裝置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的檔案。而根據這份檔案中的内容顯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生産、進口在國内銷售、使用的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裝置,額定傳輸功率都被要求需要小于50W。

很顯然,這一規定對于那些至今尚未研發、量産成功更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廠商,是會産生一定“好處”的。但對于已經掌握了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品牌來說,他們也就不得不将相關技術“雪藏”,改為研發更高效的有線充電方案。而這,就是所謂的“不可抗力”了。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三星的UFS3.1閃存很快,但就是沒有1TB型号,1TB隻有UFS3.0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上遊供應商本身的技術限制。其中以UFS閃存為例,目前的主流技術方向普遍都在提升讀寫速度、降低功耗,但對于“超大容量”則不那麼熱心。是以這就意味着手機廠商能買到比過去更快、更省電的512GB UFS3.1閃存顆粒,卻未必可以買到同樣性能的1TB型号,面對這種情況,是要性能、還是容量?顯然大多數廠商都會選擇前者。

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的一點因素,就在于對智能手機而言,某些“名額”的提升目前可能已經無法起到明顯改善體驗的作用了。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這其實并不奇怪,一方面是因為有着自然規律的制約。以螢幕分辨率為例,3200*1440的分辨率在如今的大屏機型上都已經足夠細膩,“4K屏”對于手機螢幕觀感的提升,顯然不可能像更大尺寸的顯示器、電視那麼明顯,況且4K屏還會顯著增加耗電,是以也并未得到大多數廠商的青睐。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對于整個手機行業來說,如果說“旗艦機”決定的是使用者體驗的上限,那麼最底層的百元機以及大量的千元機,決定的就是軟體研發、優化的底限。

為什麼2022年的第一批旗艦機,配置都“不夠高”?

大家都說《原神》“燒機”,但其實它也隻是720P+60幀的畫面

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在依然還有大量使用者使用6GB、甚至4GB記憶體,720P分辨率螢幕的機型,當8GB記憶體和1080P螢幕還是“銷量主力”的時候,怎麼可能指望軟體開發者去做隻有16GB甚至18GB記憶體機型才能玩得轉的遊戲,怎麼可能會有大量的常用軟體專門針對2K、3K,甚至4K分辨率的手機螢幕進行特别優化?

這也就是說,如果“主流産品”的配置不大幅提升,那麼“旗艦機”的高配置就不可能真正地被發揮出來,甚至還會從一定程度上被制約。

畢竟,“木桶定律”不僅僅适用于單一一款産品,同樣也适用于整個行業。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