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作者:北青藝評

追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以下簡稱《喜劇大賽》),我改變了對于喜劇的看法。以前覺得,具備戲劇結構、悲劇核心與諷刺表達的喜劇才稱得上進階,但這檔綜藝讓我意識到,今天這個時代衡量好喜劇的标準,或許在于喜劇用“笑料”反映現實生活的真誠度。

喜劇創作者如果直面當下社會,正視普通個體在現實中遭遇的困境與痛苦、内心的沖動與渴望,便有可能創作出還原生活甚至高于生活的好喜劇,獲得共鳴。換言之,觀衆并不在意喜劇的形式與手段,看重的是喜劇的内容能否與他們真實的生命體驗發生關系。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大環境

大行其道的脫口秀與《喜劇大賽》推介的素描喜劇、狗駝子式喜劇、漫才等新型喜劇,正在成為觀衆尤其年輕群體找樂新寵的原因,它們既與“短平快”的時代特征相符,又能用“穩準狠”的包袱切中生活的要害。觀衆“對鏡自照”哈哈大笑,感慨大家的生活都是如此,渲洩了情緒,得到了慰藉。

回看傳統意義上的晚會獨幕喜劇、相聲甚至喜劇類型的影視劇,正在淪為“假大空”的報告,總是妄圖從我們一目了然的生活中強行“高大上”。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追溯根源,大概是很多傳統喜劇的制造者早已不食人間煙火,隻剩閉門造車的技能;新型喜劇的創作者正在人間遊曆,使用的不少梗來自于具有普遍性的自身經曆。《喜劇大賽》的會長之一李誕,在廣告公司上班期間,每天擠北京的地鐵擠到崩潰;參與這檔綜藝的許多“腰部演員”,日常要為工作與面包發愁,苦惱于生活正被雲算法統領。

這正是你我都在經曆的時代之殇。物質方面,我們被房子票子的問題折磨得疲憊不堪,又被大資料與大衆媒介牽着鼻子,進入非黑即白的網絡撕裂世界,精神層面退化為隻能瞧見自己頭頂那方天空的井底之蛙。文娛分衆市場的形成,沒有讓我們變得更為多元包容,相反,大家都被禁锢在各自熟悉的領域,對域外的一切嗤之以鼻。

《喜劇大賽》中的《網際網路體檢》《時間都去哪兒了》《叢林法則》《艱難抉擇》等作品,說出的正是時代語境下的種種群體症候。網友就這些作品給出“人間好真實”“感覺我的生活被偷窺了”“我的手機被人裝了監控”等評語,表明我們的生活已被網際網路、高科技、内卷化等合力打造成為相似的模式。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網際網路體檢》

觀察大衆尤其年輕人自嘲與互嘲用語的變化,比如早些年的“屌絲”已被“喪”“廢柴”“躺平”等取代,不少人的處世心态已經改變。個體在無法逃離怪圈包圍的情況下,把自己放平也許可以視作私人範疇的無聲宣言。日本出現的“無緣社會”群體,在中國也已顯現端倪。

上述折射大環境的作品能夠接二連三成為爆款,亦說明它們成了大衆纾解内心郁結的載體,同時幫助他們恢複面對生活的平常心态。

小夢想

《喜劇大賽》能讓喜劇“破圈”,成為現象級文化事件的另一原因,或許是它對于個人夢想的充分尊重,給觀衆作出“理想照進現實”的極佳示例。

就作品而言,“逐夢亞軍”組合蔣龍、張弛打造的《這個殺手不大冷》《最後一課》《台下十年功》《悟空》等作品,展現小人物不得志的處境,也用失意者對夢想的堅持告訴觀衆,為理想奮鬥的路上,可以大膽地聽從内心的意願,不必顧忌他人的眼光。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對個體來說,蔣龍、張弛、王皓、史策、大鎖、孫天宇等從生活中來到舞台上的演員,六獸、于奧、還珠等從幕後走到台前的編劇,在節目中收獲的關注、取得的成功,也頗為勵志。

該節目頒獎禮上大鎖對着觀衆說的那句“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并非雞湯式的俗套辭令。站在《喜劇大賽》舞台上奮力追夢的人,确實成了觀衆的例子——哪怕年齡偏大、專業不對口,勇敢向前便有可能把夢想變成現實。

實作夢想當然不那麼容易,但是人活一世,确實需要夢想的支撐。我們盤點電影中的勵志小人物時,經常把《喜劇之王》裡一邊喊着“努力、奮鬥”口号一邊奔向明天的尹天仇放在重要位置,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夢想甚至信仰的微光。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喜劇之王》

此外,觀衆對于蔣龍等人的出頭感到由衷高興,希望他們的未來之路能夠越走越寬,進一步說明《喜劇大賽》達成了與觀衆共情的效果。道理如同上世紀初期,世界各地的勞工階層對于喜劇大師查理·卓别林的熱愛。

卓别林當時在《安樂街》《淘金記》《城市之光》等黑白默片中塑造了流浪漢查理,他與警察、資本家等手握權力者鬥智鬥勇的幽默故事,關涉歐美列強的資本家對于無産者的剝削,以及發達國家對于積弱民族的入侵。觀衆看向查理的目光,既有同情與喜歡,又有把他當作同類甚或自家人的認同。他們希望,瘦弱的查理能夠永遠逃脫壯碩警察的追捕,不用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都要在資本家的手掌心裡畫地為牢。

觀衆的推波助瀾之下,查理的冒險之旅更被逐漸賦予神話色彩,他一度成為比肩尤利西斯的人物。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安樂街》

小甜蜜

卓别林見證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發生其間的全球經濟大危機對于人類秩序與社會結構的摧毀,并不信賴人類社會。他在《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等影片中,批判時代的僞善、偶像的權威、群體的盲從。其中《摩登時代》更是具有警示性與前瞻性,用工業社會裡勞工與機器的關系,揭示時代對于個體的吞噬,預言科技對于人性的碾壓。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摩登時代》

不過卓别林的作品中,希望之光也經常出現。他早期電影的主題之一,是純真的女孩用純粹的愛情,将浪迹天涯的流浪漢救贖。《摩登時代》裡,闖入流浪漢生命裡的流浪女孩,照亮了他的未來,兩人甚至在鄉下的破舊木屋,扶攜着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安樂街》裡,牧師女兒頂着聖光出場,促使流浪漢下定決心不再行竊。《城市之光》裡,賣花女孩盡管雙目失明,卻仍然擁有此種魔法,她“望向”流浪漢的眼神,讓他動了恻隐之心。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城市之光》

“喜劇大賽”的舞台上,愛情也完成了對于生活的救贖。王梓的獨角默劇《愛神丘比特》,用豐富的肢體與表情、少量的人聲與配樂,道出愛神的可愛與俏皮、愛情的神秘與美好。張娜娜與朱毅合作的《好閨蜜》,兩個社交恐懼症患者借助各自身邊的人偶“閨蜜”,完成對于彼此的試探,但愛情的最終确立并沒有“閨蜜”的幫忙,而是他們在對方的鼓勵下戰勝各自心魔的結果。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好閨蜜》

“皓史成雙”組合王皓、史策攜手推出的《世上最美的女人》《夫妻錯過》《浪漫洩漏》《走花路》等具有生活質感的作品,更以愛情組曲的形式,娓娓道來男女相遇相守的經過,中間雖有相殺相離的小插曲,卻不妨礙相扶相愛的整體走向,給出一種既貼合現實又遠比現實理想的兩性婚戀模式。

或許正因生活裡的愛情,比起王皓、史策诠釋的恩愛要“骨感”得多,觀衆才會在他們身上投射寄托和幻想。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小思考

縱觀亮相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作品,風格上的差異非常明顯。單人完成的默劇、物件劇,雙人合作的素描喜劇、漫才,三人或多人表演的陷阱喜劇、情景喜劇等均有,寫實與誇張的手法并存,題材更是包羅萬象,涵蓋現實、幻想、童話、寓言等。

一些作品盡管有着傳統喜劇尤其晚會獨幕喜劇的影子,以煽情的手段試圖給觀衆上價值,但是絕大多數并沒擺出要為喜劇賦予一層所謂嚴肅意義的架勢,而是用幹脆有效、直抒胸臆的方式,讓觀衆盡情歡笑。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叢林法則》

有趣的是,沒有說教意味的作品,反而刺激觀衆愉悅接受它們展示的生活真相,繼而主動完成關于自身與尊嚴的思考。翻翻觀衆在豆瓣、微網誌等平台寫下的短評,你會驚歎簡單直接的“笑”裡,蘊含無盡的能量與力量。

不少作品雖然看起來“沒心沒肺”,實際上并非如此。宋木子、合文俊與李飛合演的《三狗直播間》,看似隻有灑狗血的段子,其實指向了現實生活中可能隻存在于人們臆想中的狂歡。洋芋與呂岩主導的《父親的葬禮》,則用看似無厘頭的形式,勾連很多人小時候,有關不善言辭的父親職業與身份的疑問,可以視為子女向父母發起的有關親情的誠摯溝通。

“喜劇大賽”的成功密碼:因為他們還在“腰部”是以知道我們的辛苦

《笑吧,皮奧萊維奇!》

獲得最受行業矚目獎,由鐵男、楊凡與冠朝打造的《笑吧,皮奧萊維奇!》,用聽起來土得掉渣的方言,講述了一個關聯《波斯語課》《笑之大學》等電影的荒誕故事,令人警惕民粹與極權,更加珍視喜劇在當下的價值——改寫大鎖的話,喜劇不僅可抵歲月漫長,甚至寒霜。

文|梅生

編輯|于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