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段極其複雜的曆史,在這段特殊的曆史當中,全體國人奮起反抗,加入到一場抵禦外來侵略和尋求内部革命的洪流中。

對于外來侵略者,當然隻能是依靠全體國人的同仇敵忾,才能赢得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完整。抗戰勝利後,走向人民對立面的國民政府終于被人民所抛棄,數百萬軍民跟随着蔣介石,退到了台灣。

國民政府中,并不全是投機取巧的野心家和漢奸賣國賊,也有很多忠肝義膽之士,在解放戰争時期,這些人被裹挾着,為維護蔣家王朝而戰,成為人民的公敵。憑心而論,他們依舊是抗戰的英雄,功績不容抹殺。

虎将的回歸

新中國成立後,本可一舉收複香港和澳門,但眼光深遠的偉人留了一手,事實證明,被殖民政府控制的香港和澳門是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對外視窗,對于推動中國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5年3月15日這天,拱北碼頭上,人頭攢動。一艘從澳門過來的小船徐徐靠岸。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小船泊穩後,從船上走下了幾個神情嚴肅的人,他們簇擁着一對年輕夫妻走上了碼頭,迅速進入了内地。

由于當時的資訊并不發達,碼頭上很多人都見到了這對絕非等閑之輩的夫妻,但并沒有人認出他們來。如果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份,必然會為之震驚,甚至會大呼不應該。

這對夫妻,男的正是國民黨五虎将之衛立煌,女的則是他的妻子韓權華。衛立煌是國軍的五虎将之一(其餘四人分别是陳誠、劉峙、顧祝同、蔣鼎文),是是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當中的一位。

在大陸與台灣劍拔弩張的時刻,國民黨五虎将之一的衛立煌進入内地,是何目的?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很快,新華社的一篇通告,消除了大家的疑慮。當天晚上,新華社就發表了衛立煌的署名文章《告台灣袍澤朋友書》,在文章中,衛立煌強調了一個事實:台灣是中國領土。

這意味着,曾經是國民黨東北剿匪總司令的虎将衛立煌,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實至名歸的虎将

衛立煌是國民黨部隊的五将之一,但與其它幾位比起來,衛立煌的虎将名号,更加具有權威性。他善戰的名聲,不僅在國軍部隊中如日中天,在國際軍事史上的影響力,也是其它幾位不能比拟的。

在抗日戰争時期,衛立煌曾擊敗過岡村甯次,作為對手的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也對衛立煌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支那虎将”;美國的四星上将史迪威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盛贊他是國軍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将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将軍”。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說到衛立煌的經曆,那真的是伴随了整個革命時期。1886年,衛立煌生于安徽省合肥城,7歲時,身為清政府一名田賦官的父親死于瘟疫,衛立煌被大哥撫養成人。

衛立煌上過學,讀了不少史典書籍,能作詩填詞,是典型的文化人。然而,當革命的潮流湧動時,衛立煌選擇了投筆從戎。

辛亥革命爆發後,衛立煌毅然剪掉了頭上的鞭子。剪辮子并非出于個人美容的需要,而是革命身份的象征。衛立煌參加過反對袁世凱的軍事鬥争,也曾帶人讨伐過段祺瑞,直到認識孫中山,才算是找到了方向。

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後,衛立煌被選進孫中山的衛隊,直接為孫中山服務。在征讨段祺瑞時,國民革命軍隊伍被沖散,眼看已經不敵。并非将領的衛立煌挺身而出,集結殘部反攻敵人,最終轉敗為勝。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抗日戰争時期,衛立煌是國軍将領中為數不多的清醒者,其它将領不顧全民抗戰統一戰線已經締結的事實,時不時偷襲八路軍部隊一番,衛立煌堅持和八路軍結成統一戰線,甚至給八路軍部隊發放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

1938年春,他頂住上面的壓力,一次就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在全民抗戰時期的正面戰場,有如此深明大義的國軍将領,加上八路軍的敵後抗戰,何愁戰争不勝利!這也是對手對他贊譽有加的原因。

衛立煌主政河南的時候,與共産黨的關系非常密切,我黨高層前往洛陽辦事處時,他就曾多次迎接,雙方商談的内容,當然就是如何抗擊日寇。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衛立煌與偉人

1941年9月底,岡村甯次兵分三路偷襲鄭州,占領了這座中原重鎮。衛立煌并沒有像其它國軍将領一樣望風而逃,而是與八路軍配合作戰,成功收複了鄭州。鄭州會戰,也是抗戰時的12次會戰之一。

由于屢次不執行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針”,蔣介石索性剝奪了他的軍權,并對其進行監視居住。一代能征善戰的虎将,居然被棄置不用。

赴緬甸作戰

是金子總會發光!日軍入侵緬甸,威脅到了中國戰場唯一的西南國際社會補給線,無人可用的蔣介石隻好再次啟用衛立煌,派他赴緬甸作戰。

在緬甸,衛立煌的對手是被稱為“馬來西亞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兩虎相争,争奪的主要目标就是滇緬公路。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衛立煌在緬甸

衛立煌率領的中國遠征軍,攻克了一個個據點,将戰線往緬甸方向推移,最終成功收複了滇西全部淪陷國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與中國駐印軍、美軍部隊在芒友與畹町之間實作南坎會師,保住了滇緬公路這條生死動脈。

中國遠征軍在東南亞叢林,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華夏男兒在東南亞的叢林中如此英勇,與他們的将領衛立煌的一貫作風不無關系。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棄暗投明

抗日戰争勝利後,衛立煌一看内戰不可避免,索性帶着夫人遠遁歐洲,本不想摻入這場手足相殘的悲劇之中。在歐洲考察了一年,蔣介石看中了衛立煌的軍事才能,發急電催他回國,參加内戰。

衛立煌回國後,立即被蔣介石派往東北,出任東北剿匪總司令,企圖将東北牢牢控制住。

衛立煌不是一般人,他可是對付過袁世凱,征讨過段祺瑞的革命将領,戎馬一生,對于革命的本質非常清楚,也知道何為得民心者得天下。衛立煌在東北戰區多次違抗蔣介石的指令,而是消極作戰,目的當然是避免東北淪為手足相殘的流血之地。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在後來的遼沈戰役戰役階段,看清形勢的衛立煌更不願意作垂死掙紮了,他繼續多次違抗蔣介石的指令,讓國軍多次一敗塗地。

作為虎将,他帶領的部隊,可以與日本人浴血奮戰,直到流光最後一滴血,但若是要與同為中國人的解放軍手足相殘,他甯願放棄高官厚祿,甚至是被軍法處置。在大是大非面前,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良知。

氣急敗壞的蔣介石撤了衛立煌的職,要查辦他。衛立煌帶着家人打算脫離國民黨,卻不幸被國民黨的特務抓捕,锒铛入獄,直到李宗仁上台後才獲得釋放。

獲釋後,衛立煌趁着特務松懈時,逃脫監護,逃離樊籠,經上海抵達香港,過起了隐居生活。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蔣介石退到台灣後,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反攻大陸,身為虎将的衛立煌當然要重用起來。無論國民政府如何引誘,他就是不為所動。

身為中國人,他當然是想回歸大陸,台灣隻是中國的一部分,能回大陸,何必要偏安一隅?但他又擔心遭到清算,因為他可是43名戰犯當中的一員。他小心謹慎地試探着給大陸發出消息,試探效果。

很快,中央上司人的積極回應,讓他吃下了定心丸。對于這位著名的抗日将領,八路軍并肩作戰的兄弟,人民政府又豈會讓他受委屈?是以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衛立煌攜家人傳回大陸。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衛立煌抵達廣州後,偉人特意給他發出了歡迎電報,希望他能前往北京,順便沿路看看。衛立煌果然從廣州從發,途經杭州上海,才前往北京。

衛立煌征戰了整個中國,以往征戰南北時,心中全是大好河山落入敵手的悲痛,此次前往北京,卻又是一番欣欣向榮之景象,内心當然是非常欣慰的。

他抵達北京時,他的那些抗戰時期的老朋友,周恩來、朱德等人親自到車站迎接他,偉人更是專門宴請了他。

國軍虎将衛立煌,曾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為何能葬入八寶山?

衛立煌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後來還接替龍雲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因病去世,黨和國家在中山公園中山堂為他舉行公祭儀式,将其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衛立煌的經曆,充分說明了人民政府實事求是的風格,也充分說明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胸懷。當然,也離不開他自己在抗日戰争中立下的功勳和内戰時期的深明大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