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94年上海的一聲槍響,讓角逐北韓的各勢力,做好了摘下面具的準備

在1894年甲午戰争爆發的前十年裡,清朝、日本及北韓明面上保持着和諧的鄰國關系,暗地裡都是防着對方。

清朝在1885年又将袁世凱送去北韓,這次他是“駐紮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他的任務很明确,控制北韓政局,強化宗藩關系,防止北韓有獨立自主傾向和日俄兩國對北韓的窺伺。

1894年上海的一聲槍響,讓角逐北韓的各勢力,做好了摘下面具的準備

在北韓俄國的影響力遠沒有清日強

日本扶持着北韓的反政府勢力,不停的制造事端,尋找着出兵北韓的機會,而這些事情往往被袁世凱扼殺于搖籃,袁世凱成為了日本的眼中釘,多次派出殺手暗殺袁。

北韓國内這十年間也沒有閑着,爆發了幾十次民亂,但北韓政府并不重視民亂的起因,而是到處尋找“開化黨餘孽”,尤其是上司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的金玉均。他是北韓政府的肉中刺,他在流亡日本期間,不停的尋找機會準備反攻北韓。北韓派出的殺手一批又一批,從日本追殺到中國。

1894年上海的一聲槍響,讓角逐北韓的各勢力,做好了摘下面具的準備

日本已經做好了對清作戰的準備

這個時候北韓人民間很有影響力的組織“東學道”的高層正在思考如何建立平等自由的國度,這個組織被北韓政府稱為“邪教”,将其比作“黃巾之亂”和“白蓮教”。清朝和日本當時也是這樣認為,日本曾試圖接觸過東學道,但其傳播口号正是“懲辦貪官污吏”、“斥倭斥洋”,這便令日本尴尬不已。

1894年上海的一聲槍響,讓角逐北韓的各勢力,做好了摘下面具的準備

東學道口号:斥倭斥洋

東亞便在這暗流湧動中保持着甯靜,而打破甯靜的是來自上海的一聲槍響。1894年3月28日下午2時,北韓留法學生洪鐘宇在上海的一個日本旅店内成功暗殺北韓開化黨領袖人物金玉均,由于洪鐘宇聲稱其“履行王命,為國除奸”,清朝官員将此事上報。7天後,北韓派來的官員到了上海,并由北洋水師的軍艦将金玉均屍體運送回北韓。而在此期間,日本預取回金玉均屍體,因為金玉均流亡日本期間一直化名岩田周作,而日本政府又對其有扶持計劃。但等日本人到了上海後,發現金玉均的屍體已經到了北韓,日本當場便炸了,他們認為中朝此舉侮辱日本,他們覺得有了出兵的理由,但冷靜下來之後,發現理由并不充分,不能因為死了一個日本保護的外國人便出兵他國。

1894年上海的一聲槍響,讓角逐北韓的各勢力,做好了摘下面具的準備

東學黨起義軍

但讓日本人想不到的是,不到1個月的時間,北韓爆發了“東學黨起義”,起義軍勢如破竹,拿下了北韓五分之三的土地。然而就在日本摩拳擦掌等待北韓乞援時,起義軍與北韓政府義和了,史稱全州和議。北韓政府答應了起義軍的12項改革方案,包括取消封建等級制度,廢除苛捐雜稅和公私債務,嚴懲私通日本者,平均配置設定土地等。

起義軍信以為真,退出全州,并在其控制區域實施改革方案,然而這一切都是北韓政府的緩兵之計,在和議的同時,清朝也收到了北韓的求援,2千清兵被派去北韓,日本人等了多年的機會終于來了,1萬日軍以保護僑民為借口不請自來……

而中國在這一年裡永遠的失去了千年的附屬國北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