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蘋果造車已經進入超速運轉狀态。

日前,據南韓IT新聞報道,蘋果公司在上個月再次派人到訪南韓,會見了一些對“大規模電子元器件生産有經驗”的廠商,這也是蘋果第二次大規模到訪南韓。據悉此次蘋果與SK和LG兩家知名電池公司讨論了電池的供應問題。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報道稱,蘋果已經制定了直接開發和管理蘋果汽車電池材料的政策。預計将在今年年内完成蘋果汽車供應商的選擇,并開始全面開發。

還記得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台灣省的一些關鍵供應鍊透露了蘋果汽車将在2022年9月問世,但是現在的消息是蘋果計劃要年底才完成供應商篩選,這個意思是9月亮相的消息是不屬實的了嗎?

指針快速轉動

“蘋果造車還能成功嗎?”這個問題一直盤踞在汽車圈人士的腦海。這是因為自從被發現造車端倪後,蘋果從未公開官宣過自己造車程序,面對圈内被傳的沸沸揚揚的消息,蘋果隻是采取了“三不”原則:不主動、不回應、不拒絕。

但是作為科技巨頭,蘋果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媒體以及圈内人的雙眼,從現在爆出的資訊,我們可以知道,蘋果造車進展已經進入高速提速階段。

當然,這次蘋果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十分嚴謹,沒有透露車的規格和性能。有南韓零部件供應商都表示,“如果有洩露,就被從供應商候選人中删除”。報道還稱,蘋果提議對國内一家電子零件制造商進行股權投資,要求該公司的電子零件生産能力增加兩倍。但是目前還不知道收到報價的公司是否接受了蘋果的報價。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從現在看來,針對此次蘋果的到訪,零部件公司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是十分想與蘋果達成合作的,它們甚至已經開始為進入蘋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蘋果汽車”的供應鍊管理(SCM)而成立專門的工作組。

二是放棄與蘋果達成戰略合作的,因為蘋果提出的條件比其智能手機業務更嚴格、更苛刻,而且安全性非常嚴格,是以共享資訊并不容易。

根據這次消息,“蘋果汽車”預計在2 ~ 3年内開發、批量生産,最早将于2024年推出。

看看這份“地下”造車曆程

蘋果的造車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時蘋果啟動了代号為“泰坦”的造車計劃,打算推出一款能與特斯拉抗衡的新能源汽車,并動用了龐大的資金将克萊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動力測試和混合動力系統工程師挖走,組建成了一支有1000位員工的團隊。

但是好景不長,這份項目貌似被擱置。據悉是因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了極大的分歧,由蘋果前汽車項目負責人史蒂夫·紮德斯基所上司的團隊希望“Project Titan”項目開發一輛具備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産品,而喬納森·艾維團隊則極力想要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台,一個是主整車制造,一個則是注重軟體平台。

庫克當時在被媒體問及汽車項目進展時表示:“我認為未來軟體将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元件。自動駕駛也将變得更加重要。蘋果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也可能是蘋果進行的最困難的人工智能項目之一。”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随後,蘋果加速了在相關技術領域的步伐,蘋果汽車項目推進速度卻逐漸變慢。

直到從2020年末開始,關于蘋果造車的消息突然多了起來。

2020年12月8日,蘋果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負責人John Giannandre接管了蘋果汽車項目。

2021年1月7日,韓媒稱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的發動機工廠生産自動駕駛電動車,亦或者雙方在美國投資一家新工廠,計劃在2024年達到年産量10萬輛,規劃最終年産能為40萬輛。2月2日,台灣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将會采用現代E-GMP純電動平台,也有可能與通用合作,并爆出蘋果在2020年底已聘請了保時捷的高管Manfred Harrer的消息,此人曾負責保時捷底盤的整體研發;2月3日,彭博社爆出蘋果将向現代集團子品牌起亞投資36億美元用于生産汽車的消息,不過此消息随後就被辟謠。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稱,蘋果仍在獨立制造整車,或為其他汽車生産商設計自動駕駛系統之間猶豫。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對此,時代伯樂汽車行業研究員朱自清認為,對于造車本身,預計蘋果應該不會過深介入傳統的汽車制造,畢竟這個領域毛利率低,更多可能會找代工或者貼标生産,而重點發力應該在智能駕駛領域,能結合自身的優勢。

也有業内人士認為,蘋果可能會選擇富士康為其代工生産汽車産品。對于蘋果而言,富士康的确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其擁有100多萬名員工,多年的合作也讓彼此有着很大的默契。并且,富士康也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獨自開發汽車可能性更大。

影響幾何?

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表示,新能源汽車時代、智能網際網路汽車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各國禁售燃油車計劃,大多數在2030年至2040年,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已定,肯定會吸引越來越多行業巨頭跨界入局,蘋果造車如果能在最近三年内落地,預計會加速這一趨勢。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在業内人士看來,蘋果造車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對行業生态系統的變革。

确實,參照蘋果手機進入中國後的發展曆程,事實上并沒有給中國手機産業帶來威脅,反而促進了中國手機産業的發展;特斯拉進入中國與蘋果手機進入中國類似,優化了中國汽車産業鍊,發展了一批國内優秀供應商,蘋果此次進入汽車行業或許亦是如此。

也就是說,在電動智能變革又将推動整車商業模式大變革的前提下,電子巨頭入局電動汽車領域,科技屬性和消費屬性将愈發凸顯,驅動估值重構。

不止蘋果,現在更多科技巨頭們都在擦拳磨掌的要在汽車領域分一杯羹,日前,索尼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田憲一郎宣布将成立一家名為Sony Mobility Inc.(索尼移動出行公司)的營運公司,計劃在2022年春季通過該公司探索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目前索尼正在研發一款名為VISION-S的電動汽車。

在中國,小米、百度、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已經大張旗鼓的進軍汽車界。

還記得此前大衆汽車CEO赫伯特·迪斯(Hebert Diess)在Linkedin(領英)上發帖評價蘋果造車傳聞稱,手握無限資源的蘋果進入汽車行業,給大衆汽車帶來的挑戰高于傳統競争對手豐田汽車。

蘋果造車指針加速轉動!

這些科技巨頭們進擊汽車界,最先感到威脅的或許就是這些紮根已久的傳統車企,而他們的後續如何,還要等時間來見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