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的通脹意味着什麼?“通脹暫時論”徹底破産

作者:華爾街見聞

面對去年4月CPI同比3%的漲幅時,市場尚且可以接受美聯儲“暫時通脹論”的說法,認為可能是因為2020年同期的基數太低所導緻的。

此後,美聯儲和政府官員們在各個場合多次強調自己的觀點,毫不動搖:

5月,美聯儲“二把手”副主席克拉裡達表示,4月CPI爆表令他驚訝,但通脹上行很大程度上是暫時現象,主要與去年經濟停擺時的基數效應有關。

6月,美聯儲“三号人物”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稱,通脹上行隻是暫時的,CPI資料從3%左右的水準下降,2022年和2023年均重新接近2%。

7月,面對創五個月新低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總統拜登“安撫人心”并強調,‘長期不受控制的通貨膨脹将對經濟構成真正的挑戰’,但‘相信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樣的通脹’。

8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從五個方面論證了為什麼通脹是暫時的。

11月,鮑威爾對記者預言,高企通脹将在今年的第二、第三季度回落。

然而伴随着衆多高官們的鴿派言論,美國CPI資料卻向相反的方向持續狂奔。

從5月5%的同比漲幅一路飙升至10月的6.2%,從重新整理3年新高逐漸演變成打破30年來的峰值。

期間有各路人士對這個說法表示質疑,比如安聯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就多次表示,他認為美聯儲低估了通脹,并且冒了讓美國陷入另一場衰退的風險。

但是這些都沒能美聯儲改變自己的态度,直到11月CPI資料的公布。

面對同比暴漲6.8%、創下40年新高的CPI資料,美聯儲無法再淡定地用“暫時性原因”來簡單粗暴地安撫市場。是以11月30日鮑威爾終于在公開場合表示:是時候放棄通脹“暫時”這個詞了。

與此同時,伴随着美國就業市場的好轉,最新失業率已經降至3.9%,低于美聯儲5%的要求。

那麼既然“充分就業”的目标已經實作,遏制爆表的通脹水準就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美聯儲必須要收緊貨币政策。

而且按照通貨膨脹慣性理論, 一旦形成價格總水準上漲,通脹就會持續一段時間。是以在連續大半年突破高點并達到7%的高位之後,通脹可能還沒有見頂。

這也呼應了Wells Fargo&Co進階經濟學家Sarah House的說法:

近幾個月來的巨大漲幅讓通脹慣性難以被打破,預計未來數月的CPI資料仍将維持在7%的高位。

勞動力不足愈發嚴重

雖然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國今年的通脹水準會回落至3%,但是這還需要耗費數月。

尤其是奧密克戎海嘯的爆發,可能會讓這段艱難時期變得更長。

截止上周日的前一周,美國新增病例數達到460萬例,這導緻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愈發嚴重。

沒有足夠的人手來保證商品的供應,已經很脆弱的供應鍊被進一步破壞。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留住勞動力,開始大幅上調薪資,這更是讓通脹問題雪上加霜。并且員工也并未從中獲利,經通脹調整的12月薪資水準同比下降了2.4%。

住房成本還沒充分展現

除了商品漲價、薪資上調之外,住房成本的上擡有可能成為今年通脹水準攀升的關鍵原因。

彭博社援引經濟學家的觀點表示,截止去年12月,住房成本已經是CPI中貢獻最大的分項,預計今年會持續增加。

雖然與大多數國家一樣,美國CPI并沒有納入房價,而是用房租來表示住房成本。但是火熱的房市在擡高房價的同時,讓租金價格也水漲船高。

目前房租在CPI資料的權重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40%的高位。

但是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去年房價和租金等名額飙升,但這些漲幅尚未完全展現在通脹中。

因為統計誤差,房租的飙升在CPI資料統計中有“滞後性”。

由于整體統計的工作量過大,美國勞工部每個月僅對其統計标的中約六分之一的财産進行統計。是以,這種類似于使用移動平均線的衡量方式,使得租金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在CPI中得到充分展現。隻要未來的房地産租賃市場不突然崩盤,高漲的房租就會持續滲透到通脹名額中。

美聯儲&拜登政府“壓力山大”

如果在接下來幾個月通脹未能如期放緩,這可能會迫使美聯儲開啟“雙刹”,走上一條更為陡峭的加息&縮表之路。

鮑威爾在日前表示,将在3月結束淨資産購買,今年内加息,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表。按照高盛的預計,美聯儲聯儲今年可能會加息四次,并将在7月開啟縮表。

拜登政府也将面對巨大的壓力。

11月中期選舉日益臨近,如果不能穩住通脹重新赢回選民支援,那麼民主黨想要獲得多數席位将愈發困難。屆時共和黨一旦赢得國會控制權,拜登政府想要推出新政策将舉步維艱。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