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盛齋與前門有哪些淵源?肇始之地前門外,字号緣于西月牆

月盛齋與前門有哪些淵源?肇始之地前門外,字号緣于西月牆

京城名店月盛齋

月盛齋與前門有哪些淵源?肇始之地前門外,字号緣于西月牆

許麟廬先生為月盛齋題寫的“味道之腴”

前門是正陽門俗稱,古都北京九門之首。前門大街衆多的北京老字号,是北京城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珍貴的活化石。僅從京商飲食文化代表月盛齋來說,它就與前門的商脈、文脈和地脈緊密相連,雖然幾經變遷,這家老字号始終沒有離開前門。

肇始之地前門外 字号緣于西月牆

前門是内城九門中惟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門洞平日不開,隻有皇帝到天壇去祭天、到先農壇去親耕等大典時,才會打開。平日官員、商民人等出入前門,要繞道走甕城東西兩邊的洞子門。據《都門雜詠》記載:“五色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頭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這裡店鋪林立,行人如梭,是商業興盛之地。

月盛齋建立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創始人是馬慶瑞,招牌産品是醬羊肉和燒羊肉。月盛齋選址在前門内,但字号的由來卻緣于前門外。前門外箭樓西月牆路南,是馬慶瑞生意的肇始之地,馬慶瑞對此地情有獨鐘,是以在取字号時,第一個字就定為“月”,取其地利;第二個“盛”字來源于明清時期的一副對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财源茂盛達三江”,選其“盛”字,順為天時;第三個“齋”字,多指書房、學舍、飯店或商店,借用文雅的“齋”字,融會人和。

鼎盛之地前門内 腰牌恩賜戶部街

乾隆四十年那會兒,從前門往北至大清門前,名棋盤街,從大清門的左右往北,各有一道高大的紅牆直至天安門的南側。按照文東武西分布,東紅牆外邊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等文職衙門,這裡就是月盛齋所在地——戶部街。西紅牆外為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職衙門,稱兵部街。兩條街衙署林立,月盛齋坐落其間,位置可謂得天獨厚。

月盛齋在戶部街開辦羊肉店之初,就以适應宮廷大内高端需求出發,滿足當時滿人、蒙古人喜食羊肉的習慣,開發出精工細作、耗時費工、營養豐富、價格昂貴的醬羊肉、燒羊肉。從乾隆四十年至民國建立的130多年時間裡,月盛齋借助宮廷的人脈、物力成功開拓市場。

當時,部署吏衙、王公貴族,包括皇宮内院的達官貴人,都成了月盛齋的常客。《舊都文物略》記載:“月盛齋在戶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樓礙目,此齋獨立其中,巍然不移。”到乾隆末年,月盛齋已譽滿京城。光緒十二年十月十二日(1886年11月10日),慈禧太後特别恩準,發給月盛齋四道進宮腰牌,作為往皇宮内送肉食的通行證件。從此月盛齋醬羊肉成為宮廷禦用貢品,一時風光無兩。清朝監察禦史朱一新在《京城坊巷志稿》對“月盛齋”有此記述:“戶部門口羊肉肆,五香醬羊肉名天下。”

傳承之地前門外 老牌匾成鎮店寶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因擴建天安門廣場,月盛齋從前門内戶部街(已改叫公安街)遷到前門外五牌樓西側,原永增和銀号舊址,即月盛齋前門門店,馬路東側設有加工廠。在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火車站每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前門大街成為當時北京三大商業區之一,老字号多達上百家,一度形成了“誰向正陽門上坐,數清來去幾多人”的景象。在這最具傳統特色的商業街區裡,月盛齋就是衆多老字号之一。

1979年,劫難過後的月盛齋,終于扯下了“京味香”的牌子,重新換上月盛齋老匾。1980年,月盛齋邀請老顧客中的部分知名人士召開座談會,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李萬春老先生和其子李蔔春、淨行名家周和桐先生、評劇表演藝術家馬泰先生、書畫名宿許麟廬先生等參加了座談。一番暢談後,許麟廬先生為月盛齋題寫了“味道之腴”四個大字。廠裡的老師傅們不明白其中意思,許老笑了笑說道:“這就是說,你們月盛齋的醬燒羊肉味道好得無比。”李萬春先生帶來了在家自畫的“老來少”國畫一幅,寓意月盛齋老店煥發了青春活力。馬泰先生書寫了“香飄千裡外,佳味引客來”的條幅。

月盛齋經理知道許麟廬先生是著名的書畫大家,想請他老人家為月盛齋題寫一塊匾額。許老端詳着月盛齋的老牌匾,仔細詢問題匾的是什麼人?過了一會兒,許老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匾我不用寫了,你們也不用費力再找别人寫了。月盛齋這三個大字,寫得太橫了,當代書法家們恐怕難以超越。是以我不寫,别人恐怕也沒人願意碰這個釘子。要我說,你們還是把這塊老匾按老工藝重新維修一遍,好好地儲存起來吧。”

從那以後,月盛齋再也沒有找人題寫過牌匾。現在月盛齋的老匾和乾隆年間盛放老湯的青花瓷缸已成為月盛齋的鎮店之寶。

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政府刊行的《順天府志》稱贊“月盛齋醬羊肉極鮮美”。民國期間,月盛齋制售的醬羊肉被列為“北平市著名食物”名單首位,成為北京風味食品的代表。2008年,“月盛齋醬燒牛羊肉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準許,文化部确定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前門,見證了老字号月盛齋的誕生,也成就了月盛齋的輝煌。坐落在曆史文化厚重的北京中軸線上,衆多像月盛齋這樣的老字号,就像一顆顆晶瑩璀璨的明珠,彌足珍貴,為古老的北京城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錢安明

供圖 視覺中國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