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征時期,李雲龍就是團長了,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其實是重用了

長征時,李雲龍便是團長,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這已經是重用了

《亮劍》是一部脍炙人口影視作品,主要講述了八路軍武裝獨立團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李雲龍,被刻畫成一個有血性有智謀的我軍指揮官。長征的時候,李雲龍已經是團長了,為何到了抗戰時候還是團長?究竟怎麼回事?

長征時期,李雲龍就是團長了,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其實是重用了

對于李雲龍,大家還是比較了解的。李雲龍的事迹,我們耳熟能詳。李雲龍早期參加革命,其資曆和能力我們有目共睹。長征的時候,李雲龍已經是紅軍的中進階指揮官,擔任團長一職。為何到了抗戰時期,李雲龍仍擔任團長一職呢?

《亮劍》之中,李雲龍的老師長,他的原型是劉伯承元帥,他是我軍的締造者之一。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已經參加革命了。1926年,劉伯承入黨,到了紅軍時期,劉伯承已經是我軍的總參謀長。以劉伯承的資曆,算得上我軍很老的一個,但是到了抗戰時期,隻不過擔任129師的師長。

長征時期,李雲龍就是團長了,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其實是重用了

其實,李雲龍一直以來隻是團長一職,并不是沒有得到重用,而是和國民政府給予我軍的編制有關。當時,國民政府給了我軍一個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的編制,但是下轄3個師,也就是115、120、129三個師。也就是說,當時我軍的編制有限,是以才會出現李雲龍始終擔任團長一職的情況。

我國的開國大将陳赓将軍,他在軍中的資曆遠比李雲龍還要高,但是在抗戰時期,也隻不過擔任386旅的旅長。這個情況普遍存在于八路軍之中。之是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國民政府為了控制八路軍的發展,而實施的一種壓制辦法。

長征時期,李雲龍就是團長了,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其實是重用了

自西安事變以後,國共很快實作第二次合作。這次合作,國共雙方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樣一來,共産黨上司的各大武裝,全部接受國民政府統一,并奔赴抗戰前線。此時,國民黨政府仍抱着壓制共産黨軍隊發展的希望,對共産黨軍隊實施打壓。

當時,國民政府給出一個軍的編制,也就是後來的八路軍。要知道,八路軍這個編制還是從東北軍中擠出來的。當時參加西安事變的東北軍三個師番号被取消,是以才有了八路軍的番号。

長征時期,李雲龍就是團長了,為何抗戰時還是團長?其實是重用了

當時,在這個特殊環境之下,很多我軍中的指揮官都被降了級,而李雲龍卻能夠保持原來的職位。當時,紅軍時期的師長,到了抗戰時期卻成了團長,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李雲龍在抗戰時期擔任團長,并且麾下1萬多人的武裝,其真實實力已經達到一個師的水準。是以說,李雲龍非但沒有降級,反而得到了重用。雖然名義上還是團長,但是李雲龍和師長,軍長隻差了一個頭銜。

李雲龍一直擔任團長一職,并不是沒有得到重用,反而是得到了組織重用。按照當時的情況,能夠保持原來職位不變的人,已經算是被重用了。是以說,老李在抗戰中也是被組織提拔重用的一個。

參考文獻:《亮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