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明朝有個皇帝,一生大起大落。他從小錦衣玉食、順風順水,由太子到皇帝,沒有遇到任何挫折,但成年不久就成了敵國的階下囚。他就是明朝唯一一個被俘虜過的皇帝朱祁鎮。當年瓦刺來襲,朱祁鎮在寵臣王振的慫恿下攜五十萬大軍禦駕北征。奈何瓦刺勇猛,而王振又胡亂指揮,最終明軍大敗,堂堂一國之君不幸被俘。與此同時,朱祁鎮之弟朱祁钰先被孫太後任為監國,接着又被滿朝文武推崇為新帝。他和新任兵部尚書于謙互相配合,整頓武裝,在北京保衛戰中接連取勝。為求和,瓦刺首領也先将朱祁鎮送回北京。但此時的皇帝已是朱祁钰,他不甘心将皇位拱手相讓,那朱祁鎮後來又是如何重獲皇位的呢?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一、

程朱理學根深蒂固,嫡長子繼承制深入人心。

如果說宋朝是程朱理學的發起年代,那明朝則是程朱理學的實踐階段。明朝采取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科考内容完全以朱熹的《四書集注》與宋元人注的《五經》為依據。且政府嚴禁讀書人議論政事,隻允許其背誦四書五經。在這種學習環境下,朝廷命官皆為程朱理學的擁護者。理學在明代皇帝繼承制中展現得最深刻的便是嫡長子皇位繼承制。該制度規定:“國家建儲,禮以長嫡,天下之本在焉,居長者必立正儲君”、“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自明太祖朱元璋創立該制度以來,後來者除明成祖朱棣外無一不遵從。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可以說該制度深入人心,僅在特殊情況下有所變通。而朱祁钰就是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際獲得皇位,但這種非正常登基并不被世人由衷認可。當明朝安定且正主朱祁鎮回來之後,遵從理學的官僚集團又開始注重皇位的正統性。在他們眼中,正統身份神聖不可侵犯,德才并不重要。譬如朱棣當年舍棄英勇善戰的次子朱高煦,立肥胖無能的嫡長子朱高熾為儲君。是以盡管朱祁鎮之前治國不當,且聽信小人讒言,使國家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但其與生俱來的嫡長子身份足以獲得衆多朝臣推崇,而朱祁钰則因身份不正遭到衆人反對。不過這些飽受理學熏陶的官僚起初還不至于直接讓朱祁钰下台,而是通過極力維護朱祁鎮長子的太子之位來確定皇位正統。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二、

朱祁钰優柔寡斷,朱祁鎮趁機複位。

實際上朱祁钰當時已手握重權,如若他向朱棣那般心狠手辣,及時将朱祁鎮與其子殺掉就不會釀就後來的悲劇。然而他性格優柔寡斷,既狠不下心斬殺兄長與反抗者,又自我懷疑自己的正統地位。早在朱祁鎮回來之際,朱祁钰就為皇位一事擔心不已。因為他從小也深受理學影響,心中不免對嫡長子繼承制有所忌憚。但皇位來之不易,實在不願主動交出。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他為了改變自己非嫡長子繼承皇位所陷入的被動局面,廢除了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并改立自己的長子朱見濟。但可惜的是新太子僅立一年半就夭折,而此時宮中有禦史徐正告訴他:“今日臣民有望上皇複位者,有望廢太子沂王嗣位者,陛下不可不慮。宜出沂王于沂州,增高南城數尺,伐去城邊高樹,宮門之鎖亦宜灌鐵,以備非常。”此話并非空穴來風,後來确實有不少大臣上言恢複朱見深的儲位。但朱祁钰卻毫無警惕,不僅把徐正大罵一頓,還瞻前顧後,不敢對朱祁鎮及其子有大動作,生怕臣僚指責他有傷親之誼。

他也曾下令伐去南宮大樹、上鐵鎖、挺杖上言複儲者,但這種不傷筋骨的防範對政變者來說是不堪一擊的。但凡朱祁钰稍有松懈,防範就不複存在。是以當他生病時,少有人關心其龍體,更多人則趁機發起奪門之變。從某種程度上說,朱祁鎮成功複位乃朱祁钰一手造就。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三、

朱祁钰獨寵于謙,數權臣妒忌生念。

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肺腑之言人盡皆知。他性格耿直,容易得罪人,又深受朱祁钰信任,以石亨、徐有貞為首的朝臣與曹吉祥一類宦官十分嫉妒他。說實在的,于謙受寵程度不僅令人羨慕,還使人感到仕途無望。當時朱祁钰非但将一切政務皆交給他運作,而且對他的生活也關懷備至。比如他生病了,朱祁钰派禦醫診治,他所需藥材乃皇家專享,朱祁钰二話不說直接賜予。這般信任與愛護,一些有想法的大臣自然羨慕嫉妒恨。他們為了離間皇帝與于謙的親密關系,到處散播謠言。

明英宗為何能成功複位?制度的力量,還是弟弟的疏忽?

可是這一切毫無作用,皇帝仍舊信任于謙。由此他們逐漸意識到隻要朱祁钰在位一天,就無法撼動于謙的地位,而他們則沒有取而代之的可能。隻有将朱祁钰連根拔起,他們方能出人頭地。此外于謙秉性剛正,從不在意權謀,從始至終他既沒有建議朱祁钰當心英宗複位,又沒有注意到石、徐、曹等人一面争取孫太後支援,一面與英宗暗中謀劃。是以直到奪門之變來臨,朱祁钰都毫不知情,而朱祁鎮則悄無聲息地成功複位。

總而言之,朱祁鎮的複位之路乃大勢所趨。其實他剛從敵營回來那會兒,心中隻覺慶幸,并未想奪回皇位,但百官皆有此意,且孫太後也暗中支援,是以他成功複位不足為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