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300年内,無一人能造反成功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為九五至尊,是天下第一人,似乎每個朝代中隻有皇家可以掌管天下,除此之外,天下之人皆為蝼蟻,老百姓也似乎認為遙遠的皇帝就是天子,不容冒犯,他們對皇帝的尊敬表裡如一,無論公開還是私下,他們都不會對皇帝不敬。不得不說封建皇權荼毒了古代老百姓的思想,使得老百姓不會生出造反念頭,除非被逼到絕境,否則普通老百姓是萬萬不會對皇位有丁點想法的。

當然曆史上總會出現一些奇人,他們日日接受皇帝最大的教育,卻不會認為皇帝就是天定命定的,身為普通人的他們完全也有可能成為皇帝,是以才會有了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尤屬身在朝堂之上的臣子,他們其中有些人的能力完全不輸于皇帝,有的是開國功臣,德高望重,功高蓋主,有的是立下赫赫戰功的重将,就連皇帝也倚重他保護家國,有了這樣地位和權力的大臣最容易生出造反心思,進而篡權奪位,改朝換代。

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300年内,無一人能造反成功

比如享國四百零五年的漢朝,主要分為西漢和東漢時期,但漢朝的兩度傾覆,全都是因為外戚内亂,他們戰勝了侵華的外敵,還打得曆史上讓多位皇帝頭疼的匈奴人向北遠遁,形成了漠南無王庭的形勢,可誰能料到漢室會被朝中權臣掌控呢?就連強盛的唐朝也是被自家将領背叛謀反的,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曆時八年的戰争使得唐朝元氣大傷,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至此由盛轉衰。

這是朝廷官員的造反,還有民間百姓的造反,農民不堪忍受朝廷的壓迫,奮起反抗,最終導緻國家滅亡,新的國家取而代之,比如明朝的建立就是這麼來的,成功讓處于社會底層的朱元璋翻身做了皇帝,自此朱家成為了有着尊貴血脈的皇室,這兩者都是國家内部的造反。當然也有一些國家的滅亡是因為外敵來犯,比如秦始皇一統六國,山東六國全是被秦國所滅,還有兩度滅亡的宋朝立國三百餘年,每次滅亡皆是因為外患,是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

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300年内,無一人能造反成功

今天要講的就是宋王朝,這個在世人印象中一直被外敵欺負的中原王朝,為何會在三百年的時間裡,無一人能夠造反成功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若沒有外敵來犯,宋朝能夠延續比三百年更長的時間呢,根據宋朝的體制,這樣的猜想很有可能出現。首先說一下宋朝的建立背景,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此人原為周世宗柴榮頗為器重的一員武将,柴榮臨終前,囑咐趙匡胤輔佐幼帝,但趙匡胤利用手中的軍隊“黃袍加身”,謀劃造反,成功當上皇帝,這次事件被稱為“陳橋兵變”,流血最少的兵變。

趙匡胤當上皇帝後,他害怕自己或者後世子孫會重蹈覆轍,被朝中掌握兵權的武将篡權奪位,是以他謀劃了“杯酒釋兵權”一事,将武将手中的兵權收回,成功讓開國功臣退位,他還采納了北宋名臣趙普的建議,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此後宋朝一直沿用,長久以來,還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文化氛圍。這樣的政策導緻宋朝在對外軍事方面一直處于弱勢,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使得宋朝内部沒有能夠撼動皇權的實質性力量。

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300年内,無一人能造反成功

宋朝雖重文,但卻不會讓龐大的文官集團形成一股能夠推翻皇權的勢力,因為宋朝采用輪換制度,每個地方的文官都是流動的,他們根本不能在當地培養自己的勢力,另外文官基本也沒有能力組建一支強勁軍隊,是以他們對于朝廷的威脅是很有限的。

那麼最具威脅的武将則被統治者牢牢把控,“将兵分離制”讓士兵和将領彼此陌生,這樣就不會有當日士兵擁立趙匡胤為帝的例子了,宋朝皇帝讓文官在平時掌軍,等到戰争時期才會将軍隊交給武将,同時還會派出文官監督武将,生怕其有造反意圖。

唯一一個沒有亡于内亂的王朝,300年内,無一人能造反成功

宋朝統治者對文官武将的控制實屬嚴苛,如此才使得國内沒有足夠力量能夠反抗王朝,但事情總是有兩面的,壞的一面就是朝廷上的當權者多為文官,在戰争面前不為家國着想,一味的求和,在百姓面前又是殘暴無情,比如奸佞之臣蔡京,大肆搜刮百姓錢财,但文官很少會造成流血傷亡事件,是以很少會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反抗,就算有數百起的農民起義,但規模普遍小,根本無法對朝廷造成緻命威脅。

另外宋朝的軍事不強,但經濟文化是比較繁榮的,百姓普遍安居樂業,構成農民起義的關鍵條件就是百姓民不聊生,顯然宋朝百姓沒有足夠的理由去掀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以三百年來,宋朝始終沒有被國内的造反力量所推翻,可惜最終敗在了外敵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