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今天也不知是為啥,竟然在網上搜了一下“李少君”,結果還真不少。其中有一條引起了我的注意,《《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兩個絕招》,寫詩還有絕招?而且還是兩個?難怪“著名詩人”尚仲敏要收徒呢,這篇文章那是非要讀讀不可的。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李少君說的第一個絕招,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他的建議是買三本《唐詩三百首》,辦公室一本,車裡一本,家裡枕邊一本。辦公累了時,堵車時,睡覺前,都翻翻《唐詩三百首》。這個絕招倒是不錯,也應該有一定效果,不是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說嗎?

李少君說的第二個絕招就是“多記”,身上準備一個小本本一支筆,突然有什麼靈感了,趕緊記下來。這個絕招也應該可行,畢竟,靈感是轉瞬即逝的。李少君還舉了一個例子,十年前記在小本本上的一句話“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他就寫成了一首詩。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有點對得起李少君“自然詩人”的稱号。描寫的是春天來臨之時,春寒料峭的情景。他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還有一些比喻。但裡面有些句子好像不妥,難道這就是“詩意”的表現嗎?比如第一句“傾聽過春雷運動的人”,傾聽運動?要麼是看運動,要麼是傾聽聲音。

想來作為《詩刊》主編的李少君,還不至于不清楚這層關系。應該是他有意為之的,就像後面的“勒馬懸崖”,非要把“懸崖勒馬”颠倒一下順序一樣。這些比較新奇的說法,估計就是“詩眼”之所在吧?難道寫詩就是不講人話?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不過,起碼有一點可以确定,在李少君的這首《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裡,還真沒有看到一點《唐詩三百首》的影子。讀了這首詩,再回過頭去看看李少君所說的寫詩的“絕招”,感覺是一點也不搭調啊。

李少君自己對這首詩顯然是很滿意的,北嶽文藝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的他的詩集,名稱就是《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裡面也收錄了這首詩。“著名詩人”孫大梅的評價是“這就是中國詩歌的中流砥柱,這就是現實主義詩歌堅守的最後一塊陣地,也是中國詩歌界的脊梁,孤獨者的旗幟。”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大家看看,“中流砥柱”、“最後一塊陣地”、“詩歌界的脊梁”、“旗幟”,這……難道說的這些,也包括這首《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應該是的,畢竟這首詩可是這本詩集的頭牌啊。可我咋一點也沒看出來呢?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看來我是真的不懂現代詩。是的,我并沒有看到這首詩“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沒有看到這是“最後一塊陣地”,更沒有看到“詩歌界的脊梁”,旗幟也沒看到。這些,我都沒有看到,而他們能看到這些,想來這就是我與他們的差距。

這個差距怎麼彌補啊?我也經常讀《唐詩三百首》呢,可我不僅不會寫詩,連讀詩都不會了,這個“絕招”還管用嗎?我真的有些懷疑,我和李少君讀的《唐詩三百首》,難道不是同一本書?完全不相幹?否則,我們的差距咋這麼大呢?而他的詩裡,也看不到《唐詩三百首》的影子啊?

《詩刊》主編李少君:寫詩的絕招就是讀《唐詩三百首》

說實話,《唐詩三百首》是詩的最高峰,幾乎是不能超越了,即使是靠近都很困難。熟讀《唐詩三百首》,确實能培養詩情,但對于寫現代詩好像沒有一點幫助,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李少君的《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就是一個例子,這首詩與《唐詩三百首》有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