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務冬奧一盤棋 全國賢能盡展才華

1月8日的黑龍江齊齊哈爾,氣溫已經很低,在齊齊哈爾火車站等待會合的崔雲凱卻難掩激動心情,臨出發前他把團隊召集在一起鼓勁壯行。這支隊伍的目的地是北京,作為國家體育館唯一中方制冰團隊,他們将在主制冰師多恩 莫法特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冰球項目冬奧制冰工作。“此次進京隊員年齡結構老中青搭配,最大年齡64歲,最小年齡32歲,制冰經曆最長的達到40多年,最年輕的也在10年以上。”作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體育局制冰團隊領隊的崔雲凱介紹道。

1月9日,經過短暫休整的制冰團隊緊鑼密鼓地投入國家體育館比賽場地和訓練場地共3600平方米冰面的制冰工作中,鋪冰底、噴大白、畫線,所有的環節都容不得一絲馬虎。崔雲凱帶領的14人制冰團隊隻是齊齊哈爾市服務北京冬奧會的65人之一,此外還有3名臨場裁判員、19名技術官員、28名雪童和1名翻譯。他們隐于錄影機之外,卻是辦好一屆“精彩”的冬奧會必不可少的部分。

冬奧臨近,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陸續奔赴北京和河北,為北京冬奧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服務北京冬奧,不分地域省市,全國各地一盤棋,齊心為北京冬奧會貢獻各自的力量。

服務冬奧一盤棋 全國賢能盡展才華

張芷源參與2018年冰壺世錦賽制冰工作

同樣是制冰師的張芷源正在進行臨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她将從上海出發,目的地同樣是北京。北京冬奧會時,張芷源作為中方制冰師團隊的一員,将輔助馬克·凱倫等主制冰師,為冰壺競賽場館“冰立方”提供專業的制冰服務。而除了競賽場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作為市民體驗場所的場館——“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正是張芷源和同僚連續通宵僅用七天完工的。“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冰場從無到有,大家特别有成就感。”冰壺的冰面制作非常繁瑣,核心難點在于冰面有一層凸起的小冰粒,稱為“冰點”,冰壺其實是在這層冰點之上滑動,冰點關系到一條賽道的好壞,也可能影響比賽結果。是以中國制冰師能有為世界大賽制冰的機會實屬不易。張芷源滿心期待着這一次和世界上最優秀的同行一起工作、向他們取經的好機會,因為以北京冬奧會為新起點,張芷源還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中國制冰師也能站上國際賽場。”

和張芷源一樣從上海奔赴北京的還有代表中國裁判首次登上冬奧會冰壺賽程的王珏、李淩姝,将第四次執裁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擔任計時長的58歲國際滑聯級裁判邊維華……随着各個項目裁判員、國内技術官員名單的最終确定,上海将有超過30名裁判、技術官員、科醫保障人員服務北京冬奧會。

服務冬奧一盤棋 全國賢能盡展才華

“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結束後,秦韶淩與工作夥伴在“雪如意”前合影。

沒有直達的火車,從山東煙台出發的秦韶淩需要在北京換乘,他的目的地是河北張家口的“雪如意”,北京冬奧會時這裡是跳台滑雪和北歐兩項的比賽地。“國内技術官員的選拔十分嚴格,單項參加選拔人數接近500人,隻有90餘人成功入圍。我作為唯一一名來自煙台的國内技術官員,非常榮幸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秦韶淩說,2019年煙台市體育局組織秦韶淩在内的11人赴北京、河北參加教育訓練選拔,六輪教育訓練下來,煙台隻有秦韶淩一人入選,整個山東省也隻有4人入選。秦韶淩的工作是負責着陸坡場地的維護工作。着陸坡的長度、角度、氣溫、風向、風力、亮度及雪質等條件極大地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着陸坡平整對于運動員能否安全着陸至關重要,着陸坡裝飾不僅能夠使轉播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也是運動員在空中飛行時判斷距離的關鍵。是以每次場地實操,他都抓住難得的機會,不放過每個細節,確定場地工作零失誤。

服務冬奧一盤棋 全國賢能盡展才華

齊齊哈爾制冰團隊出發北京

體育院校也為冬奧會輸送了大量冰雪人才。作為黑龍江省内唯一一所高等體育院校,以冰雪為特色的哈爾濱體育學院貢獻了冬奧組委特聘專家1人、冬奧組委官員4人、冬奧組委賽時從業人員15人、包含4名競賽長在内的國内技術官員46人、制冰師3人,對北京冬奧會的人才貢獻率居全國體育院校之首。

冬奧會适逢春節,因冬奧而相聚的人們也會帶着各地美食而來,秦韶淩笑稱:“隊友們知道我是山東煙台的,讓我帶海鮮、鲅魚餃子過去,過年的時候好好熱鬧。我要向他們介紹煙台的大海。”冬奧會後他們将帶着在冬奧會實戰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播撒回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而這也正是“全國一盤棋”服務冬奧會的意義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