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作者:光明網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的美國,在我眼中是混亂與不安交織的一年。起伏反複的疫情、愈演愈烈的亞裔仇恨和種族沖突、極端天氣應對上暴露的漏洞……

生活工作在美國最大城市紐約,我切身感受到這座世界大都市仿佛一襲遭了蟲蛀的華袍,昔日的芳華正在難以修補的裂隙間慢慢褪去。

“斬不斷理還亂”的疫情

美國的疫情2021年來已經出現過兩個病例激增的高峰,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1月份假期結束後美國的7日平均日增病例曾達到超過25萬例;7月,德爾塔毒株來襲,7日平均日增病例數在約兩個月的時間裡從約1.4萬激增到峰值的16萬。病例激增的背後,死亡人數也節節攀升,從2021年年初的30多萬例猛增到12月的80多萬例。

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具具冰冷的屍體。在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碼頭,當地媒體報道稱,截至2021年5月,因2020年無處存放新冠逝者遺體而設定的冷藏車臨時停屍場仍存有數百具新冠患者遺體。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1月1日拍攝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紐約時報廣場跨年慶祝活動不對普通觀衆開放,隻通過電視和線上轉播,以避免人群聚集。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2月21日出版的《紐約時報》在頭版以巨幅點狀圖揭示全美新冠疫情。2021年2月22日,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50萬例。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3月14日,新冠逝者的照片在紀念活動上被投射到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當天,美國紐約市舉行紀念活動,悼念該市超過3萬名新冠逝者。

盡管疫苗接種的快速推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的疫情,但美國的死亡病例總數還是在2021年6月15日突破了60萬例。

巧的是,時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同日宣布,全州提前達到聯邦政府提出的到7月4日完成70%成年人接種疫苗的目标,全州大部分防疫措施即時解除。紐約州包括曼哈頓、尼亞加拉大瀑布在内的10個地點同時燃放焰火,帝國大廈、世貿大廈等紐約州地标性建築同時亮起藍、金兩色,慶祝紐約州防疫“裡程碑”。我當天來到位于布魯克林的臨時停屍場外,拍攝下這一景象。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6月15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存放新冠患者遺體的冷藏車停放在一處臨時停屍場内。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6月15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一處臨時停屍場記憶體放新冠患者遺體的冷藏車(前)、慶祝新冠疫苗接種目标達成燃放的焰火(左後)、點亮金色和藍色燈光的世貿中心一号樓(右後)。

随後,盡管德爾塔來襲,但美國“開放”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确診和死亡數字也不斷攀升。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9月6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前拍攝的被戴上口罩的雕塑。當日,美國累計确診病例超過4000萬例。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11月24日,乘客走在美國紐約拉瓜迪亞機場内。據估計,感恩節期間,美國人出行規模恢複到該國疫情暴發前水準。

進入12月,德爾塔的餘威尚在,新毒株奧密克戎異軍突起。截至2021年12月24日,成年人接種率已超過80%的紐約州的病例數連續數天創疫情以來單日确診新高,最高達到單日4萬多例。衛生專家甚至預測,全美将遭遇“病毒風暴”(Viral Blizzard)。

外出采訪,我發現兩周前幾乎無人問津的街頭檢測點前,如今又排起了長隊,百老彙、聖誕奇觀等多場演出也因演職人員大量确診而被迫取消。面對洶湧而至的疫情,紐約州政府重新呼籲群眾戴起口罩,接種加強針,減少聚會活動。一切仿佛昨日重制。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12月13日,醫務人員準備将病人送入美國紐約一家醫院的急診。當日,美國累計确診病例超過5000萬例。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12月20日,人們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排隊等待進行核酸檢測。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網站20日公布的疫情模型資料顯示,奧密克戎已取代德爾塔毒株成為在美主要流行毒株。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12月20日,一名街頭演員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一處臨時核酸檢測點旁表演。

回顧這一年,美國抗疫政策在第一波高峰過後過分強調疫苗的作用,而逐漸忽視戴口罩、避免聚集等其他防疫措施,造成疫情起伏反複。同時,政府急于恢複經濟,即使出現德爾塔、奧密克戎這樣的強力新毒株也僅是防疫措施上點到為止。如此情形之下,确診數量上升也就成為必然。

“仇亞”劇增與亞裔的抗議

美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不斷更新。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美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數增幅超過70%,超過60%的仇恨犯罪案件背後有種族因素。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在2021年3月16日發生3起槍擊案,造成包括6名亞裔女性在内的8人死亡。愈演愈烈的“仇亞”犯罪引發了全美各地的反亞裔歧視抗議活動。

我所在的紐約市有100多萬亞裔人口,這裡的抗議活動聲勢浩大,我采訪過多場規模較大的抗議活動,用鏡頭記錄下這個素來低調的群體發出的怒吼。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3月21日,在美國紐約,一名示威者參加集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行為和仇恨犯罪。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3月27日,人們在美國紐約華人聚居區法拉盛參加集會。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3月21日,在美國紐約,人們集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行為和仇恨犯罪。

其中最大的一場抗議示威活動發生在2021年的4月4日,示威者在曼哈頓下城的福利廣場(Foley Square)舉行集會後,又進行了路程長約2.5公裡的遊行,途經紐約市政廳、布魯克林大橋等知名建築。這場活動由華裔團體主導,據稱得到了400多個團體的響應,數萬人參加,把福利廣場擠得水洩不通,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用了一個小時才通過布魯克林大橋。

生活在美國的亞裔群體工作勤奮、吃苦耐勞,很少公開發聲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此規模的集會活動是我駐美五年多來采訪過的唯一一次。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4月4日,人們在美國紐約參加遊行反對亞裔仇恨。當天,大量示威者在美國紐約舉行主題為“停止仇恨犯罪、反對種族歧視、捍衛亞裔權益”的大型集會遊行活動。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4月4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人們參加遊行反對亞裔仇恨。

其實在疫情期間,美國的華裔群體曾多次向當地社群和一線工作者捐款捐物,在全美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他們的慷慨捐贈在危機時刻緩解了很多當地醫院和警局的燃眉之急。以怨報德,少數政客煽動下在全美蔓延的仇視亞裔情緒令不少人感到寒心。

目睹和追蹤這些年美國發生的各種源于種族歧視和仇恨的暴力犯罪,我感到種族沖突已成為美國沉疴難愈的社會頑症,威脅的不僅僅是某一族群的利益,而是整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高溫!霧霾!暴雨!——氣候變化惹的禍

近年來,從高溫熱浪、暴雨洪災到飓風山火,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規模都在持續增加。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帶來的嚴重影響不僅令開發中國家苦不堪言,發達國家也一樣不能幸免。2021年夏季,美國部分地區經曆了嚴重幹旱、山火、飓風和其它極端天氣。

7月20日,一則氣象局的預警吸引了我:美國西部山火引發的大量煙塵抵達紐約,引發霧霾。我這才意識到窗外灰蒙蒙的不是霧氣而是煙塵。我趕緊拿起相機,來到可以看到曼哈頓全景的高架橋人行道上,暗紅色的太陽在若隐若現的曼哈頓建築上顯得格外醒目,誰能想到在美國西部肆虐的山火會在幾千公裡之外以如此的方式呈現。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7月20日,一名男子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拍攝高樓籠罩在霧霾中的景象。當日,受美國西部山火肆虐産生的煙塵影響,紐約出現霧霾天氣。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7月20日,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帝國大廈籠罩在霧霾中。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7月20日,美國紐約的高樓籠罩在霧霾中。

2021年夏天,一波波熱浪侵襲美國各地。美國西部數十座城市的高溫打破曆史紀錄,加州死亡谷7月份達到創紀錄的54.45度高溫,華盛頓州一些地方的地面溫度高達63度。東岸的紐約氣溫雖然沒有如此誇張,但時不時連續幾天的熱浪襲來,也比往年難熬。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8月13日,人們在美國紐約科羅納公園的水霧廣場休閑。紐約連日來遭遇高溫天氣。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8月13日,一名兒童在美國紐約科羅納公園的水霧廣場休閑。紐約連日來遭遇高溫天氣。

飓風“艾達”帶來的暴雨對紐約可謂是“緻命一擊”。

2021年9月1日晚,突如其來的暴雨在紐約上空傾瀉而下,紐約中央公園一小時降水量達78.74毫米,全天降水量達181.1毫米。紐約市市長德布拉齊奧當晚宣布,全市因“曆史性氣候事件”進入緊急狀态。

暴雨導緻部分街道被雨水淹沒,低窪和排水不暢的地區出現積水,我們居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也未能幸免。8點多,雨水從室内的排水口泉湧而出,一樓的積水迅速達到20多厘米,所有物件都漂浮在水中,同僚們連忙合力“搶救”重要物資。社交媒體上釋出的圖檔和視訊令人觸目驚心,地鐵進水、車輛被泡、人們在齊腰深的水中呼救……我立即冒雨趕往曼哈頓、布林克林等受災嚴重的區域拍攝,一直工作到淩晨2點多。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9月2日,美國紐約一條主要道路上的車輛被積水淹沒。

9月3日,我又根據線索來到法拉盛一處受災嚴重的街區。一位居民在一片狼藉的房屋前告訴我,這個街區由于地勢低窪,幾乎所有房子的地下室都被雨水灌滿,一樓也進了1米多的水,家具、電器和房屋裝修全部被毀,更有一戶居住在地下室的居民不幸遇難。飓風過後,僅紐約的死亡人數就達到13人,财産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9月3日,在美國紐約昆斯區,街邊堆放着被損毀的家具。

身在紐約:混亂與不安的一年

↑2021年9月3日,在美國紐約昆斯區,一戶居民在街邊晾曬被浸泡的鞋子。

臨近2021年末,奧密克戎取代德爾塔成為美國主要流行毒株,紐約每日新增病例數量再回全美前列。在這裡已經工作五年多的我連續第二年戴着口罩,攜着相機,穿行在紐約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之間,記錄這個承載着世界對美國大多美好想象的城市在疫情下的真實日常。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開篇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世界在變,美國在變,處在大變局之下的紐約,對我而言,指針在天堂和地獄的刻度之間又向下移動了幾分。 記者:王迎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