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為什麼隻有滿族大臣才能稱“奴才”?

清朝為什麼隻有滿族大臣才能稱“奴才”?

“奴才”一詞無疑是個貶義的稱謂。可是,在清朝,滿族人卻以自己是皇上的“奴才”為榮耀,滿族人自稱“奴才”,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是皇帝的家奴。而漢臣因為和皇帝沒有主奴關系,隻有臣子的身份,是以,就不能自稱“奴才”。

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天保和馬人龍為科場舞弊案共上了一個奏折。奏折開頭是這樣寫的:“奴才天保、馬人龍……”看過奏折後,乾隆皇帝大為惱火,斥責馬人龍是冒稱“奴才”。乾隆為什麼要說馬人龍冒稱“奴才”呢?因為馬人龍是漢人。

本來,滿族統治者一向嚴格要求漢人與自己保持一緻,他們強迫漢人剃頭發,易衣冠,搞得血雨腥風,都是為了讓漢人歸化于自己,臣服于自己,但唯獨不肯讓漢人也與自己一樣稱“奴才”。正因為這個原因,馬人龍奏事時自稱了“奴才”,才被認為是冒稱。

從表面看,“奴才”似乎不如“臣”體面、有尊嚴,但這種判斷與清朝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魯迅先生在雜文《隔膜》裡寫過一段話,實際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滿洲人自己,就嚴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并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佳名的,其實是是以别于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于‘奴才’數等。”原來,“奴才”是滿洲人主奴之間的“自家稱呼”,非“自家人”的漢人是沒有資格這樣稱呼的。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