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特殊的春節

詩人王安石曾說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常常是伴着爆竹與歡笑聲到來,而今年的春節是伴着爆竹聲與條條新聞來臨的。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吵鬧的爆竹聲将我從睡夢中拉出,伸了伸懶腰已經到了2020。貼春聯,是除夕這天我們一定會做的一件事。在門兩側将舊年的春聯撕下,将嶄新的春聯用漿糊粘上,就意味着辭舊迎新。往往我們還會在門上倒貼“福”字,意味着福到。忙完這些,全家人都開始為年夜飯而忙碌起來。奶奶在洗菜,白菜葉上的一塊小黑點都逃不過她的法眼。老爸在切菜,隻聽“咚咚”幾聲刀起刀落,一盤菜就完美切好。伯伯在燒菜,将油倒入鍋中預熱會兒,“滋啦滋啦”它們在鍋中跳起了舞,倒入菜熟練翻炒,颠鍋。我和姐姐在煮飯,将米倒入電鍋内,用水淘兩遍,在悶個幾十分鐘,一鍋香噴噴,熱騰騰的飯就出爐了。

我的家鄉在勞村,在我們這兒大多數人家都是中午吃年夜飯的。聽國小國文老師說過,這還有個傳說。當時在勞村大多數人都姓勞,他們得罪了行俠仗義的好漢,好漢們準備報複他們。但要想一個不會濫殺無辜的好辦法,他們決定讓除勞姓的人家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年夜飯,晚上隻剩勞姓人家吃年夜飯。大年三十晚上,好漢們殺了所有姓勞人。後來,人們沒改掉這個習慣,導緻現在這兒的人都是中午的吃年夜飯。

甜年糕、炒花生、洋蔥墨魚、炖甲魚⋯一看這陣勢就知道吃年晚飯的時候到了。“桌上的每盤菜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含義。”奶奶笑着說,“這年糕麼就寓意着年年高一年,花生寓意着做人要默默無聞。”我和姐姐聽着,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大人們往酒杯中倒滿酒,我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用果汁代替酒倒滿。一家人幸福的吃着菜聊着天,十分惬意。晚輩們向長輩們敬酒,并說吉祥話讓長輩們高興。

飯後,孩子們常會纏着大人去買五彩的煙花爆竹或是能發出七彩光的小燈籠。煙花有棒狀的、三棱錐的、柱狀的、正方體的等等。我和姐姐經常玩,先向大人們要一支打火機,往煙花的線上一點,煙花就開始跳起來舞。紅的、黃的、紫的、藍的⋯拿在手上揮着,仿佛自己就是天上的仙子在施魔法。

收紅包、看春晚、守歲。這是晚上要做的事兒。長輩們給小輩們紅包,當孩子們拿到紅包時臉上滿是歡喜,心中想着可以拿這些錢買好多東西,糖啊,玩具啊,零食啊,文具啊⋯中原標準時間八點整,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春晚。诙諧滑稽的相聲《生活趣談》;優美儒雅的舞蹈《晨光曲》;有趣生動的獨幕喜劇《婆婆媽媽》。由于今年十分特殊,春節前夕河北武漢市等多個地區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是最嚴重的一個。在武漢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人的影子,出門的人都将口罩帶的嚴嚴實實⋯每天早上,條條新聞都是“新型冠狀病毒xxx”醫生們不能回家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還在醫院。為了研制出藥物,醫生們舍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我相信有了醫生們辛勤的付出不分晝夜的努力一定會研制出成功的藥物,武漢加油!

專屬2020的春節,專屬的快樂,專屬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