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整合網絡平台 思科雲戰略平台以使用者為中心

目前,網絡資料量、使用者終端量的激增以及視訊互動分享、裝置協同、物聯網等應用的蓬勃發展,使得市場和産業中需要全新的計算和服務模式。據權威資料統計:預計到2013年,全球網際網路流量将達到每月56 Exabytes(1018B),相當于每月在網絡上互動128億張DVD盤片中的内容。到那時,使用者網際網路資料中将有約91%的内容是基于視訊的,每個人平均使用的終端數量将達到7個,意味着2013年全球使用者裝置将達到約500億台。毫無疑問,雲計算将會成為計算和網際網路演進的下一階段。

從私有雲向公有雲的一些變化,這種資訊大量地出現,使使用者找到新的辦法提供存儲網絡連接配接,計算等,進而提高效率。使用者需要找新的方法來建立新的資料中心,來進入公有雲,這樣可以更加提高效率,同時更加靈活服務于企業的員工和客戶。

思科全球進階副總裁、資料中心、交換和服務事業部總經理John McCool認為,為了幫助使用者能更好地擷取應用和服務,同時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安全地進入這些關鍵的業務資訊,網絡就成了一個融合點,而且是在整個雲架構中非常重要的融合點。是以,思科是以網絡為基礎來推動雲計算,思科的雲戰略就是就是使使用者居于中心,将網絡作為雲的運作平台,以幫助使用者搭建和營運包括公有和私有雲在内的定制化雲解決方案;通過為使用者部署雲服務,來確定其協同、創新和安全地開展業務,進而進一步加速雲服務業務的不斷發展。

思科全球進階副總裁、資料中心、交換和服務事業部總經理John McCool 

對于如何實作這樣的戰略,McCool表示,将通過三種方法來實作。首先是一個包含托管雲的基礎設施。第二,合作夥伴與思科一起把整個生态系統建立起來,來以網絡技術為基礎,服務于客戶。第三,使用思科自己的技術,以協作方式,為人們建立基礎設施,為客戶托管雲計算的環境。

今天思科的基礎設施,将不僅僅是網絡,而是包含統一計算的混合型網絡。思科把網絡、存儲、安全等等原來資料中心的孤島,整個耦合器來,把所有架構彙總在一起形成資料中心交換架構的願景。基于交換的統一架構,包括計算、存儲這些原來單一存在的彙總在一起,存到新的機器中形成一種新的自主應用計算。McCool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整個架構是開放的,因為思科始終基于行業開放标準。

思科的雲戰略願景

對于思科來說,這樣的統一交換架構,有最為關鍵的四個概念。第一個就是融合的概念,如何來保證這些架構可以運作在任何一種應用上,不用改變實體架構,是以這樣一種應用要求基于資料塊的辦法,在架構裡面它可以通過一個IO去連接配接。第二點要保證它是能夠有這樣一個虛拟機的識别,包括虛拟機安全政策,可以把虛拟機來回地移動,不一定是機架到機架,而是這個資料中心到那個資料中心的遷移。第三個是密切的內建,計算的環境跟網絡的環境。最後怎麼去管理和控制這個雲?使用者需要一個非常集中的政策來去管理把它們彙總在一起。

思科的全新技術名址分離網絡協定(Location/ID Separation Protocol, LISP),進這個IP位址表明它的位置和身份,這個機器是一個虛拟機器,随着位置不斷地遷移需要找到它的位置和身份,然後LISP協定可以把IP位址給它分為兩個組建,一個是找到應用,第二個加以識别,這就使得使用者可以遠端地通路這些應用是獨立于它這個實體位置的。 

對于在現階段思科如何幫助使用者很好的走向雲或者是使用雲,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無邊界網絡與資料中心業務負責人冼超舜認為,首先需要和客戶一起深入了解客戶的業務發展需求和現在業務面臨的一些重大的問題,在這當中找到解決方案解決路徑,這個是思科在雲方面的一個戰略和政策的咨詢服務。在戰略制定之後,就需要幫助使用者做一個整體的商業計劃,了解整體資金分析的需求,幫助使用者在企業内部通過IT部門擷取相應的資源來使用。這其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幫助使用者梳理思科網絡跟其整個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搞清楚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才能更好的設計一條适合使用者的遷移路徑、方法與計劃。隻有按照這套流程嚴禁的實行才能幫助使用者實作雲的夢想。

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無邊界網絡與資料中心業務負責人冼超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