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參加了全部3天的HUAWEI CONNECT 2018,筆者這才明白華為為什麼如此重視AI,為什麼将AI視作未來華為的核心競争力?

“第一天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釋出了兩款AI晶片和華為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第二天華為公司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給我們展示了普惠AI的理念;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怎麼做。”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在HUAWEI CONNECT 2018第三天的主題演講開場白中,言簡意赅。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

最令人驚詫的是,鄭葉來的主題演講竟然用了《緻敬開發者,共創“AI”的世界》這樣一個題目,從頭至尾都以開發者為中心,與軟體為伍。确實,華為變了,變得不那麼硬了,變得更加軟硬兼施——華為的确與時俱進,一直在前進!

下一個通用技術

了解華為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營運商業務、企業業務還是消費者業務,華為的一大核心競争力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作為雲BU的掌門人,鄭葉來将下面的話,常常挂在嘴邊:天天看競争對手的人,在華為内部是被認為沒出息的;華為天天要看的,不是競争對手,而是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才是華為的價值所在。

在筆者看來,華為的以客戶為中心與一般廠商不同,其關鍵在于找準客戶的燃眉之急,并且迅速為客戶解決難題的能力特别強。

這一次,這個時候,這個階段,華為的客戶無論是營運商、企業還是個人,燃眉之急是人工智能(AI)。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第一天的主題講演中曾說過:“人工智能觸發的産業變革,将涉及到所有行業。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通用技術,不僅可以使我們以更高的效率解決已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他甚至認為,是否具備真正的人工智能思維,是否以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術解決現在和未來的問題,是企業能否在未來構築領先競争力的關鍵。

應該說,今天的AI,不再是三五十年前,那個還在襁褓中的雛形,而是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因為,AI的三大基本要素:計算力、算法和資料采集,都已經越來越成熟了;不過,AI距離全行業的普及應用,仍然還有一段距離。

開發者的難題

“我們在調研的時候發現,大家在資料标注和準備時非常耗時、費力,資料準備時間占整個開發時間的50%。是以,大家開玩笑說沒有人工就沒有智能。”鄭葉來點出了客戶的燃眉之急。此時的客戶,不是營運商,不是企業,不是消費者,而是為所有人提供解決方案的開發者,是生态夥伴。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解決了開發者和生态夥伴的難題,營運商、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這兩天我跟很多真正的AI應用者、開發者溝通,發現他們今天遇到的困難歸結下來就是兩個字:1、慢;2、貴。”鄭葉來一如既往地言簡意赅,直指問題核心。

他解釋說,所謂慢,就是今天整個開發環境帶來的開發效率很低——整個資料的标注、訓練、部署的過程非常耗時,大家隻能忍着;所謂貴,就是整個AI的基礎資源稀缺——資源的擷取不容易,算力稀缺且昂貴。

正是因為慢和貴,造成了另一個沖突體:懂算法的工程師不懂行業的Know-how,懂Know-how的人不知道怎麼用算法。懂的人越少,用的人越少,資源也就越少,越貴——這兩者形成了互相依賴的沖突體,解決一個要依賴于另外一個的解決——這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

正因為此,業内很多做平台的iT和雲廠商,都在嘗試做開發平台,把人工智能變成一個易入門、基本的技術。而華為的普惠AI戰略,在筆者看來,跟其他廠商都不一樣,是從軟硬兩個層面來實作的,也是以就有了獨到的優勢。

EI智能體

徐文偉在HUAWEI CONNECT 2018第二天的主題演講中總結過: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有3個關鍵的支撐點。

第一,場景是起點;第二,行業專家的智慧是突破點;第三使用AI的目的是實作價值。AI應用帶來商業價值,産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通過價值的實作又能回饋補充資料,讓AI更聰明。

華為雲BU EI服務産品部總經理賈永利舉了個例子:在醫學領域,病理被稱為是臨床診斷的“金标準”,病理醫生在高倍顯微鏡下要仔細觀測成千上萬的細胞,腦子裡要準确的與成百上千的案例知識比對,是一個異常辛苦的工作。

問題在于,我國病理醫生人才的缺口為10萬。為了提高病理檢測的效率,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與華為雲合作,華為雲EI視覺團隊通過AI技術在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就在宮頸癌病理檢測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敏感度超過99%,特異度超過80%,這就是華為雲EI在專家經驗場景的應用。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賈永利解讀EI智能體為行業帶來的價值

另一個例子是治堵:過去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深圳交警正在深圳龍崗坂田43個路口部署華為EI交通智能體TrafficGo解決方案,試點線上信号配時,其中關鍵路口等待時間平均縮短 17.7%,通行“速”、“率”齊升。

第三個例子是紡織行業的。“過去紡織行業産品一緻性高,已經無法滿足客戶定制化、差異化的需求,而且面臨着人工抽檢難度高等問題。”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張敏喆在演講中表示:“端邊雲協同的工業智能體,首先通過曆史産品性能資料的雲上訓練,再結合邊緣側過程資料的實時線上品質分析,進而建構了豐富的特征庫,形成了靈活、準确、快速的軟體定義柔性生産系統,将客戶需求比對率提升了28.5%。”

普惠AI

在筆者看來,華為雲EI智能體之是以能夠為醫療、交通、制造等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并飽受贊譽,一方面是因為華為雲一開始就是“端邊雲協同”,利用華為的裝置制造能力,推出物美價廉的邊緣計算一體機,讓物聯網和AI看得見、摸得着,和雲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料閉環系統;另一方面,必然會得益于華為AI晶片帶來的算力提升,以及華為推出的一系列AI開發平台,讓前面所提及的AI開發者遇到的“慢和貴”的難題,迎刃而解。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據賈永利透露,華為将在所有高端虛拟機都配人工智能接口,讓所有的使用者更友善的使用人工智能,更容易接觸到,獲得它。

“我們講普惠AI,第一就是用得起。我們有了AI晶片之後,就可以讓它在雲上更普及給大家用,同時也可以提升整個雲的能力,垂直棧上的優化會更強。”賈永利說到重點:“對于開發者、企業來說,以前訓練要用好幾個小時,現在用十分鐘可能就可以了,徹底讓成本和性能發生變化。”

事實上,華為雲從成立第一天就是帶着全棧整合優勢出現的。除了這次的AI晶片,其實華為雲上有很多自己的晶片,比如說華為自己的網卡加速晶片,有自己的存儲晶片。随着時間的推移,華為雲上自己的數量會更多,性能會更好。在筆者看來,全棧的概念不僅僅是性能的優化,更重要的是,華為是以有了成本可控的優勢——毫無疑問,自有晶片是華為的核心競争力之一,也是普惠AI的基礎之一。

“我們講普惠AI,可以分解成三個詞:‘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鄭葉來認為,“要讓普惠落地,就要通過軟硬體協同降低整個機器學習的訓練時間和成本,讓整個部署變得更容易,讓我們的開發者真正用得起。”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除了華為昇騰310和910兩大系列AI晶片之外,鄭葉來在第三天的主題演講中一口氣還釋出了上手快、訓練快、上線快的普惠AI開發平台ModelArts、更懂開發者的視覺AI應用開發平台HiLens、與線上體驗一緻的離線開發套件Atlas 200和量子計算模拟器與程式設計架構HiQ等四大開發平台,助力普惠AI。

生态共赢

事實上,自去年9月華為推出華為雲EI企業智能以來,華為雲通過在城市、制造、物流、網際網路等8大行業的超過200個項目的探索,歸納總結出三大重要發現:首先,AI讓IT由資訊支撐走向生産,正在加速直接價值創造;其次, AI在行業落地需要行業智慧與AI的深度結合,需要雙方專家、需要生态共同尋找場景和問題解決路徑;第三,大量資料的清理、标注、訓練仍然需要數周、數月,包括最終AI模型上線生産被數以萬億次的調用,迫切需要的就是算力。

其實,ModelArts提供的就是一種自動學習功能,包括模型的自動設計與自動調整參數,目的是讓每一個開發者可以快速上手。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而有了華為的昇騰Ascend 310及910AI系列晶片,華為雲EI從“芯”出發,全棧全場景的服務能力更新。在AI基礎算力上,華為雲EI将提供從虛拟機、容器到裸金屬各種形态的服務;對于H系列的高配虛拟機将标配一顆Ascend 310晶片推理能力提升計算性能16倍,使用者也可以通過在異構ECS和CCI服務中根據需要配置最高512TOPS推理服務;針對訓練場景華為雲EI将提供ECS和裸金屬形态最高2PFLOPS的計算能力。

在基礎計算能力之上,華為雲EI将提供從基礎平台服務到通用API、進階API、預內建方案在内的45種服務、142項功能;這些服務将覆寫AI資深資料科學家、資料工程師、普通IT工程師到業務開發等各類人群的各種使用場景。

不僅如此,華為在HUAWEI CONNECT 2018期間,還面向開發者、合作夥伴、高校和科研機構釋出了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以全棧、全場景AI為依托,全力發展開發生态,在AI資源提供、平台支撐、課程賦能、聯合解決方案等多方面提供支援。

據悉,華為還為開發者和生态夥伴提供的使能計劃,包括給每個開發者提供20小時免費訓練,面向入門級開發者提供21天AI訓練營,不定期舉辦AI開發者大賽,提供專屬的創新孵化營等普惠政策;也包括面向合作夥伴的重點支援如成立人工智能加速聯盟,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給合作夥伴提供1000套包括開發子產品和闆卡在内的免費開發環境,針對首批20+重點夥伴,提供專家資源;而面向高校,華為投入10億元使能AI人才培養,包括提供華為雲AI資源與AI套件支援,高校和科研機構可優先獲得華為AI平台的算力和技術等等。

3天大會,全面解讀AI如何成為華為雲的核心競争力

華為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啟動

正因為此,在Huawei Connect 2018現場,來自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的高校代表,以及來自多元視通、高新興、皓圖科技、彙納科技、精銳視覺、碼隆科技、商湯、深瞐、依圖、以薩、易道博識、雲從科技、雲天勵飛等公司的合作夥伴代表,和8位優秀開發者代表,一起見證華為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的啟動。

在筆者看來,有了華為的晶片,有了華為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有了華為簡單易用的AI開發平台,有了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一個好用不貴的AI開發環境正在形成,而這樣的開發環境,必然将促進AI生态的繁榮和AI的普惠。

而對于華為雲來說,有了AI的支點,也就意味着有了撬動地球的能力。或許在新AI時代,華為雲或将再次扮演上司者的角色,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