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極度變化的時代。

幾年前,還沒有多少人認識雲,說到雲總覺得雲裡霧裡;而今天,即便是海航集團這樣的傳統航空企業,也都已經在自己搭建雲平台了。

幾年前,更沒有多少人認識容器,不知Docker為何物;但今天,全網Docker的累積下載下傳量超過120億次,即便是企業級的容器部署和管理平台Rancher的下載下傳量,都已經超過6000萬次!

“一年多以前,Kubernetes還非常難用;但如今,Kubernetes已經開始風靡全球。”Rancher Labs大中華區總經理秦小康認為,“容器技術對IT的改變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原來的模式——做技術的基層工程師說Rancher好,企業就會用。”

事實上,Rancher Labs适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變化,不久前推出了業界首個能在同一平台上管理全部Kubernetes叢集的Rancher 2.0版本。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适應變化

從容器到Docker到Rancher Labs,所有這些詞彙都很熱,也很新。

Rancher Labs實際上是一家2014年創立于美國矽谷的技術公司,核心産品是開源的企業級全棧化容器一鍵部署及管理平台,以此滿足了大批企業對容器應用的簡化需求,因而成長極快——短短3年時間,不僅Racher的下載下傳量已經超過6000萬次,而且已經服務了包括US Bank、中國平安、華為、海航、迪士尼在内的150多家位居全球500強的企業客戶。

所謂全棧化,主要是因為容器工具和技術棧的數量繁多,來自于不同的供應商,對于任何一家傳統企業來說,都希望部署越簡單越好,而Rancher抓住的商業機會就是簡化容器的部署,同時具備跨平台的能力,無論是AWS、微軟Azure、谷歌、阿裡雲還是OpenStack、VMware,Rancher都可以做到一緻性的部署體驗。

而今,容器的熱點已經逐漸轉向谷歌的Kubernetes(K8s),很快,Rancher 2.0面世了——使用者可以使用docker-compose來部署K8s的pods、services和ingress,通過元件化的方式極大優化了使用者體驗,降低了企業使用者的投入成本。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在筆者看來,Rancher Labs是一家連接配接開源社群最新技術和企業降低運維成本等基礎需求的商業平台。由于最新的優秀的技術層出不窮,是以Rancher Labs的核心競争力就是比别人能更好地适應這種變化,把零散的技術全部整合到一個成熟的企業級産品上,為企業客戶提供産品化的簡單易用的解決方案。

“第一是企業落地;第二是簡單。這兩個理念是關聯的,使用體驗不簡單,企業就落不了地,要落地一定會做的越來越簡單,這是我們的一個體驗。”秦小康言簡意赅。

容器的奧妙

據了解,Rancher Labs作為矽谷的創業公司,早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容器的大熱。

為什麼容器會大熱?在秦小康看來,最核心是因為容器可以幫助企業降低IT運維成本:一方面是節省資源,另一方面是節省時間。

所謂節省資源,并不是指它要取代虛拟機。比如一個實體機可以建10個虛拟機,10個同時用,生産力就差不多提高了10倍,虛拟機本身就節省大量的資源。容器發明以後,一個虛拟機裡面理論上還可以跑10個容器,生産力又提高了10倍——假設今天有一個同樣的實體機,能放10個虛拟機,理論上就差不多可以放100個容器,相當于更高層次的虛拟。

不僅如此,容器開動起來不占資源,和原來用裸機一樣。是以現在很多的探讨是如何把容器直接放在裸機上,而不用經過虛拟。在生産環境中,實際值的資源使用率提升了大約3到5倍。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而在節省時間方面,虛拟機的啟動是分鐘級的,而容器的開啟停止完全是秒級的。“我們在廣州很大的超算中心做實驗,整個啟動比原來傳統方法快了大約3到5倍。”秦小康認為更重要好處的還不止于此,“通常一個軟體80%的bug來自于環境的不一緻:IT軟體從生産打包到安裝到部署、測試再到預生産環境到生産環境,這四個環境中間的切換對軟體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容器技術出來以後,軟體完全打包在Docker裡面,從桌上型電腦拷貝到伺服器拷貝到簡單叢集拷貝再到複雜叢集,對裡面的應用一點影響沒有,等于一下子把80%的bug去掉了。”

根本上,容器的關鍵詞就是節省和輕量化,輕量化的意思就是又能節省資源又能節省時間;而Rancher的關鍵詞則是簡單化和企業落地。

建設PaaS生态

既然容器有着幫助企業降低運維成本的好處,同時Rancher Labs又能很好地讓容器技術産品化和商業化,那麼Rancher近兩年使用者數和下載下傳量的飛速增長就不足為奇。

實際上,Rancher Labs抓住的商業機會就是簡化容器的部署,把數量繁多的容器工具和技術棧,無論在AWS、微軟Azure、谷歌、阿裡雲還是OpenStack、VMware上,都可以做到一緻性的部署。

“從IP上看,全球下載下傳量最大的三個區域無疑是美國、歐洲和中國。不過因為網際網路無處不在,我們發現就連太平洋上的一個孤立的小島都有人下載下傳了Rancher。”秦小康坦承,“以前我們覺得把産品做好放在網站上,讓很多人下載下傳使用就好。後來很多使用者要求更多服務,其中有的涉及到要上生産,一時間要求技術支援、客戶線上教育訓練、安裝、指導的客戶越來越多,而對于Rancher而言,我們的團隊人數有限,是以我們想到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大生态。”

9月27日,Rancher Labs與華為共同推出基于容器的輕量級PaaS應用服務架構。“像華為、海航這樣的客戶,既是Rancher Labs的客戶又是合作夥伴,能夠建立起生态系統。”秦小康表示,“一方面,很多傳統使用者需要我們有大體量的客戶進行背書;另一方面,華為的線下管道、營銷網絡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國外的客戶都有口皆碑,是以我們一拍即合。”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事實上,Rancher和華為合作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今年3月份,華為正式成立雲BU,雙方在技術方面、咨詢方面都有很多合作。如今,雙方又在PaaS業務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比如在9月初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Rancher Labs創始人兼CEO梁勝博士與華為共同釋出了基于華為雲的應用商店。

華為雲業務部全球生态與業務發展部副總裁何非表示,華為把Rancher定位為技術合作夥伴,Rancher的技術內建到華為的雲平台上,成為華為雲平台面向客戶方案的一部分,依靠華為線上及線下的能力進行銷售。

據了解,Rancher Labs在中國市場目前規劃了包括銷售類合作夥伴、咨詢類合作夥伴和MSP夥伴在内的三大類合作夥伴。其中,銷售合作夥伴主要是指軟體銷售公司和增值軟體系統內建公司,負責轉售和部署;咨詢類合作夥伴主要是指獨立軟體開發商ISV和總體方案系統內建公司,負責二次開發和最佳實踐;而MSP則是指一些行業ISV和雲平台提供商,負責整合Rancher方案和為客戶提供托管CaaS。

簡單即美 Rancher構築企業級容器生态圈

可點選看大圖

在秦小康看來,容器技術對IT的影響在于改變了原有的采購模式,從自上而下變為自下而上。“公司做技術的底層工程師說這個Rancher好,他就會用。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跟幾個大的雲供應商去談,這是一種服務的模式,傳統的隻賣軟體或者許可是不夠的,像是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在很多城市都有分公司,上去就會有支援,這也是我們合作的一個很大初衷。”秦小康表示。

在筆者看來,對于Rancher Labs這類純PaaS類企業來說,最好的經營方式就是練輕功,把自己做成輕公司,同時在自身的周圍聚集大量的生态夥伴,這樣才能實時跟進技術的快速發展變化,立于不敗之地。是以,企業落地的技術産品化和生态建設,必然是支撐Rancher Labs快速發展的兩條支撐腿。而那些希望順應時代變化的企業,也必然會利用好Rancher Labs這樣的技術公司,更好地實作數字化轉型。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