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用友雲的“企業外化”

最近有個詞新流行起來,叫做“企業外化”。

“外化而内不化”這句話,實際上出自于莊子的《知北遊》,意思是說人隻有内心強大,才能随應外物而變化。這在于今天的市場經濟而言,可以了解為,隻有企業形成自身核心的企業文化,才能随需适應外部市場變化而發展。

什麼是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企業的價值觀。譬如在騰訊,“使用者體驗”這一價值點,就成為企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指導原則;而在阿裡,“幫助客戶生意”則成為全員上下的價值準則。

說到這兒,還記得用友兩年前與阿裡巴巴達成“4+1”戰略合作時,那個“1”就是“企業文化”——作為一家企業管了解決方案提供商,用友的企業價值觀用“賦能中國企業”來诠釋,責無旁貸;而那個“4”,即企業雲計算、大資料、電子商務和數字營銷,實際上就展現出“企業外化”的含義了。

"企業外化"也有個說法是外化于“形”,但在筆者看來,既然是外化,适應需求變化是第一位的。如今,企業雲計算、大資料、電子商務和數字營銷已經全部統合到“用友雲”中,化為用友“賦能中國企業”的落地行動——今天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更要“外化于行”。

雲市場開啟組合模式

據了解,自419全新上線營運,短短兩個多月時間,用友雲就已經有100多家雲服務夥伴入駐了用友雲市場,這就是典型的“外化于行”。其中,既有像360企業安全、百度AI、金山辦公、網易企業郵箱、滴滴易企行、公司寶等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知名SaaS産品;也有像優音雲客服、IT規劃、天安可信雲簽章系統、随銳科技這樣的專業企業級SaaS産品和服務。

不過,最讓筆者驚詫的是,雲服務夥伴的數量竟然并不是雲市場的重點。用友網絡副總裁、雲市場事業部總經理傅毅認為,企業級雲市場的下一步,關鍵在于如何把這麼多的服務進行組合和串聯,形成對企業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組合和串聯的提法,讓筆者耳目一新。從這個意義上,用友雲市場不同于其他雲市場的淘寶模式,也就是to C的零售模式,而是一種獨創的解決方案的模式,更to B。這可以說是典型的“内化于心”,目的隻有一個——賦能中國企業。

淺談用友雲的“企業外化”

實際上,目前各家雲市場線上交易量較大的通常隻是一些便宜的、标準化的簡單SaaS應用;但凡價格上萬、需要實施傳遞的,幾乎所有企業仍然選擇線下模式進行交易。

“我們希望賦能中國企業,希望企業通過用友雲能夠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控制風險和帶來收入增長。”傅毅認為,“如果能有更多的應用線上上完成交易、傳遞,就能幫助更多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據了解,用友雲目前大量的大額簽單喜報都來自于線下。在傅毅的手機上,用友内部系統正在刷屏的簽單喜報不斷,比如山西一家企業簽單了用友雲電子發票服務;另一家剛剛簽單的,是把友空間、友報帳、超客營銷等幾款SaaS服務組合在了一起。用友雲的這些客戶,通常是大中型企業客戶,在軟體時代就習慣于應用場景式的解決方案采購,在雲應用時代也同樣。

打造聚合服務

應該說,在網際網路+時代,資料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如何讓資料産生價值,關鍵在于資料的聯通,在于各種應用之間的串聯。如今,雖然異構應用可以通過API進行資料交換,但資料格式畢竟存在差異,聯通資料就需要資料的內建,也需要應用之間進行優化。在筆者看來,雲計算市場實際上是各種服務的組合,在IaaS領域,一些雲服務商就在做雲內建的工作;而在專業的企業管理應用領域,形成一定的應用場景需要深入行業,需要專業的知識,需要資料串聯的能力,而用友具備這樣的能力。

傅毅舉了個例子,比如說某家企業需要知識服務,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知識管理怎麼做,然後可以把很多服務串在一起,讓他們之間有一些關系,包括資料關系、流程關系,最後組合在一起,貼近企業應用場景。

顯而易見,這樣的企業深度應用的組合、串聯,其中會涉及到很多應用之間的優化,從資料到流程。如果未來雲市場内的應用真的能形成這樣的關聯,勢必會大大降低傳遞周期,降低實施成本。

而今,在聚合服務領域,用友雲已經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用友采購雲。據介紹,用友采購雲有幾種模式,第一可以幫助一家大型集團企業建構一個自己的采購商城,集團企業自己有很多供應商,讓供應商進駐進來,形成一個采購商城對接;第二是公共的,用友采購雲對接了十家大型供應商進來,包括京東、天貓、蘇甯等,企業可以在上面進行一站式采購,尋源、比價等等全部都有。

用友雲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簡化企業采購流程。“用友做企業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讓所有的企業連成一片,跨多個網際網路平台,把應用服務打通,形成聚合服務。”傅毅表示。

敏經營、輕管理、簡IT

如果說,基于網際網路的聚合服務,是用友雲的“外化于行”;那麼,用友雲的“内化于心”其實就是用友網絡董事長王文京所說的,賦能中國企業“敏經營”、“輕管理”、“簡IT”。

“簡IT”很好了解,用友雲基于網際網路雲模式,與過去傳統的IT采購、傳統的ERP采購不同,企業不必自建資料中心,不必自己進行IT運維,IT自然而然就簡化了。但基于網際網路的雲模式還有一個好處是,企業不僅把自身内部的流程打通,同時還可以借助雲,打通産業鍊上下遊,甚至社會化的資源。

舉個例子,今天企業網際網路可以直達消費者,消費者是企業資料觸發的起點,未來甚至企業生産的任何一款産品都是物聯網的一部分——通過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和消費者、夥伴、管道、員工、客戶全部打通。是以就目前而言,企業業務創新本質就是網際網路化,當資料源直接和企業的服務對象打通,“敏經營”就水到渠成了。

這時候,企業的組織顯而易見,也就更加扁平。組織扁平意味着流程扁平、決策扁平和管理過程的透明化、分享化,業務流程變得更加簡單。這對于企業來說,就意味着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控制風險和收入的增長——這就是“敏經營”、“輕管理”、“簡IT”對于企業的價值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用友本身就是用友雲的實踐者。

“我們自己開發服務,也服務于用友業務中間。比如說我們報帳就用财務雲,我們的推廣就用營銷雲,我們文化建設就用友文化,我們協同就用友空間,用于自身的業務。”傅毅認為,“一個服務好不好用,隻有你用了之後才知道。今天的SaaS已經不僅僅是個工具,而是一個業務服務。”

實際上,如今用友雲包含了社會化協同(友空間、嘟嘟等)、全員營銷(線上線下結合的SCRM、MCRM、B2C、O2O等)、全員共享服務(财務和人力、社保、出行、薪酬、教育訓練等)、智能産業鍊(跨企業的資料一體化、C2B、C2M)、智能财務/金融服務、社會化商業新生态(各行業核心企業,從營運服務使用者變成營運者)。

淺談用友雲的“企業外化”

這六大模式,支撐了企業群組織的四大變革:組織變革(組織扁平化、産業上下遊直連、虛拟化、服務化、社群化等)、商業變革(網際網路化、會員化、共享模式等)、财務變革(共享社會化平台的交易和财務全過程管理)、IT變革。用友本身,實際上就是其中一個最佳實踐。與此同時,用友還在與行業上司者共建網際網路+合資公司,形成了行業落地的方法論和營運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用友雲内部各個業務闆塊的負責人,都曾經獨立負責過重要産品的開發運維,是以在用友雲的管理架構上,用友在各個應用領域,譬如采購雲、營銷雲、人才雲等等,都由用友雲相關業務闆塊的負責人親自領銜,擔任産品經理,負責産品創新。

這樣一來,産品開發的好不好,自己的業務團隊作為第一個使用者,一清二楚,進而形成一個研發、應用、運維的閉環。換句話說,用友雲從業務流程上真正實作了DevOps的理念。

隻有這樣,作為一家管理應用開發企業,用友雲“賦能中國企業”才不會是一句空話——“外化于行”才能與“内化于心”統一起來。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