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關鍵,兩大推手,三向聚力,智慧服務如何“聯想”?

服務市場在時代變革之下迎來新的故事。

随着5G、AI、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技術與産業的融合趨勢逐漸顯著,也孕育出新的服務形态,如智慧服務、雲服務、資料服務等等,逐漸引導服務企業轉型邁入新的征程。

在聯想 Tech World 2019上,聯想智慧服務正式宣布進入智能化轉型服務新階段。

如今,智能化已是目前服務行業轉型的一大趨勢,吸引着衆多的服務企業進行探索與實踐。聯想亦是積極探索主動布局,在2018年便率先進入智能化轉型階段,2019年聯想智慧服務“雲領“在Tech World 2019服務分論壇上重磅亮相。聯想智慧服務已進化為A(AI)+B(Blockchain 區塊鍊)+C(Cloud Computing 雲計算)+D(Big Data 大資料)+S(Services 服務)深度融合的一體化新模式。

不難了解,在智能化轉型不斷深化的發展中,快速提供全面智能化解決方案的能力逐漸成為了服務行業的一個制勝關鍵。聯想服務不斷創新融合的導向也正是向這個市場決勝點持續靠近的過程。

跳出聯想 TechWorld 2019的視角,放眼整體的服務市場,目前行業轉型的推進式發展愈發顯著,下一階段的程序最終走向何處,值得深思。

政策與市場兩大推手助力,智慧服務進入資料智能時代

目前,服務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發展在G端市場與B端市場都已經頗見成效,發揮着其作為産業經濟一環的作用。

這一點在産業服務市場中不乏标杆案例。聯想的延慶“智慧城市”項目、華為的蘭州“政務大資料”建設、阿裡的“工業-環境大腦”項目,企業服務的賦能影響正在各大B/G領域擴大,改變傳統的産業模式。

同時,通過這些案例的觀察,我們發現,智慧服務的轉型過程并不單調,在智能化的發展中,無論是官方“有形的手”,或是市場“無形的手”,都在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呈現一番新面貌。

一方面,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500個城市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在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官方部門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實施國。

産業智能化轉型與智慧城市被提上國家級戰略的重要層面,服務行業一邊迎來政策的紅利期,一邊也面臨更多的智能化需求。

多部門推動所帶來的巨大需求正在為服務産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充分發展的土壤。這是服務市場的機遇,但同時也是一大挑戰。

一個智慧城市所覆寫的領域便包括安全、交通、金融、社群、醫療等等多個闆塊,需要企業在基礎設施層、應用層、技術層等多個層面提供解決方案,智能化的賦能更是成為标配。

更加寬闊、先進的賽道讓傳統的服務模式正在被颠覆,賦能的價值是否足夠,技術的研發是否領先,生态的圈層是否完整,等等,都是對目前服務企業的市場考驗。

另一方面,據财報資料顯示,FY2019上半年聯想中國區的智慧服務總營收達到了22.2億元,增長強勁。其中,業務能力也正逐漸在向資料智能與分析等新領域延展覆寫。

在市場利好的推動下,未來服務行業的關鍵便在于智能化的優勢,或将成為諸多服務企業的市場角力點。此外,資本對于智能化領域的追捧而帶來的投融資增長,也使得服務産業向智能化轉型更新的思路愈發清晰。

縱深、橫擴與生态,智慧服務為何需要三向聚力

那麼,正當産業智能化轉型之際,在大趨勢之下,服務市場的本質需求又将出現何種改變?市場動态,亟待服務商對其進行識别。

一個關鍵,兩大推手,三向聚力,智慧服務如何“聯想”?

“把簡單的留給客戶,把複雜的留給自己。”這句話在聯想 Tech World 2019上戴炜着重提及。若将其放在服務行業來看,或許正是恰到好處的概括——

一個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便是幫助客戶化繁為簡,僅此而已。

如今,服務行業進入智能轉型階段,在變與不變之間,簡單與複雜的拉鋸必然不斷擴大——留給客戶的隻能是越來越簡單的操作,而服務商需要應對的也将是越來越複雜的需求。

這是新時代服務市場的訴求,本質未變,卻也有所改變,化愈繁為愈減,僅此,卻也不止于此。

那麼,在這場關乎市場訴求與結果的動态拉鋸下,什麼又将是企業決勝的關鍵?

站在産業的角度,服務行業作為一個賦能型市場,也是一個以強促強或以強帶弱的增長過程。供給側的給力,方能賦能需求側的發展。

服務市場的兩側關系并非純粹的價值交換,而是兩方合作的協同乘效,這是一個做加法甚至乘法的過程。

是以,産業服務的成效便是看服務商的勢能是否足以打造出一個強勁的驅動引擎。而縱深(行業認知)、橫擴(領域覆寫)與生态(平台生态)在此都将成為考量一個優質服務商三大市場次元。

其一,行業認知是對服務本質的基本判斷。

服務的本質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恰是對客戶了解,對行業有認知,有經驗。反之,便有些商業流氓。

to B或to G的産業服務市場寬闊卻也存在較高的門檻,服務商的行業認知便是其中之一。

例如智慧城市,當屬服務市場需求與經濟價值皆高的重點領域,也是“國之重器”,輕拿不得,是以在選擇服務商時必須慎重。

具體看延慶“智慧城市”項目,工程浩大,在選擇服務商時不僅考量表層的技術、硬體、軟體等能力,也看其項目經驗、行業認知、資源調配等深層積累。

聯想服務中标延慶“智慧城市”項目之前,已在服務市場深耕24年,更是都靈冬奧會、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等諸多國際會展與活動的IT服務內建商,行業認知與技術優勢在多年的服務合作中不斷沉澱,進而成為今天舉國之重器的支撐。

其二,領域覆寫是市場需求的基礎把握。

對于服務商而言,市場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其面向市場的結構大緻可以簡化為1:N的模型。

為此,服務商能否以大而全的業務形态應對多而雜的市場需求,往往決定其在整個市場的表現與地位。

衆所周知,聯想在C端使用者的印象中應是PC生産商與硬體領域的翹楚,但在梁家河蘋果服務項目上,聯想智慧采用物聯網、資料管理與區塊鍊資料跟蹤等新技術的表現卻是值得深思。

如今,聯想不僅是最大的ICT裝置服務提供商與IT運維服務提供商,也是領先的智能化轉型專業服務提供商。在這種多重角色定位的背後,服務市場的另一個屬性便能一目了然——“跨界”。

不難了解,服務本身就是一個跨界的玩法。聯想作為服務商,需要向客戶所在的行業、領域、區域靠攏,跨出自己原有領界是服務其他企業的基本條件。

而在不同領域的業務覆寫、技術承接等等都将成為其跨界的“橋梁”,以此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品類、多品牌的服務方案,這是基礎。

其三,平台生态是說好未來故事的起點。

單兵作戰的企業模式在今天看來,已經面臨着颠覆。

一方面市場的需求不斷乘倍增加,細分之下的行業領域與技術應用對于單一的企業而言根本難以做到百分百的全覆寫。另一方面,講究共赢、多赢的服務市場看中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協同效應,而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

這也是聯想建立自己的智慧服務生态圈的理由,目前聯想智慧服務生态圈已經具備相當規模。

在聯想智慧近年來的實踐中,除了延慶智慧城市之外,或是基于5G+SIoT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或是物聯網布局+IoT+服務平台一體化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這些标杆案例的背後,都離不開聯想智慧服務生态三大圈層的支援。

所謂三大圈層,一是聯想所專長的基礎軟/硬體産品生态圈;二是聯想創投系公司所組成的平台技術生态圈,不乏寒武紀等新技術領跑者;三是行業應用生态圈,集合聯想在各個跨行業領域的優勢資源。

可見,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整合多方力量,協同多方資源,建立自身的平台生态是大趨勢之下的聚能驅動。

結語

目前,聯想智慧服務的成績不斷突破,據聯想集團2019财年上半年,智慧服務業務的總營收已達22.2億元人民币,較上年同期增長42.1%,已事實上成為了聯想中國區業務增長的新引擎。

作為服務市場的一員,聯想智慧服務的增長無疑是為整個産業轉型發展帶來了一個可喜的信号。經濟價值與産業價值在市場與政府的推動發展下得以展現,智慧服務的智能化轉型是趨勢,也是值得企業深化發展的方向。

服務與産品,是市場永恒的兩個命題。在商業的發展程序上,對于兩者的創新始終成為諸多企業向外探索與實踐的基本訴求。

今天,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農業等成功案例無疑是聯想智慧服務決勝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能力的展現,市場與政府的兩大推手意味着智能化轉型的賽道進入加速階段,聯想智慧服務多年來在不同行業的服務的深度積累為其提供足夠寬廣且足夠深入的跨行業服務能力,平台生态的建設更是其領先服務能力優勢的保障。或許可以肯定,智慧服務的未來是可以聯想的,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