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公司其實就兩種。一種是以鼓勵激發人性善的一面而形成商業模式。另一種把滿足和放大人性惡的一面作為業務的源動力”。

水滴公司,應該是前一種。

12月5日,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發表了《水滴籌歡迎大衆的監督,希望重新赢得信任》的公開信,這封信,很誠懇,沈鵬回顧了水滴公司創辦初衷——“用網際網路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脫離危難”,他也反思了實作這一願景過程中公司管理上出現的問題,譬如線下“顧問”掃街推廣與公衆誤解的“提成”,當然,沈鵬也公布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方案,包括強化教育訓練,規範服務稽核等措施。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公開信中,沈鵬提到公衆對水滴公司以及水滴籌的誤解:“有些網友把水滴籌了解成了慈善公益組織,其實水滴籌的核心本質是一個免費的網際網路個人大病求助工具,能夠幫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向朋友們求助,更高效率地解決醫療資金問題”。

公衆對水滴公司的誤解,說到底,是“社會企業”的創新實踐與傳統觀念的沖突造成的,當然,此次媒體曝光的水滴公司管理上的問題,也與水滴公司的性質有關,這是“社會企業”與傳統管理方式的沖突。

首先,我們需要厘清的一個概念是,水滴公司不是公益組織,而是科技公司。在科技企業基礎上,水滴公司也與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概念有所不同,國内許多權威機構将水滴公司的商業模式稱之為——社會企業模式。

沈鵬坦言,“從誕生第一天起,我們就是為了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出現的,水滴公司的創業初心是“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衆有保可醫”,我們聚焦網際網路大健康保險保障領域,希望為廣大網民提供事前保險保障的同時,也能夠為他們提供患病後的救助”。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我們以水滴公司覆寫業務來看,水滴公司旗下有“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三個闆塊,簡單概括,水滴公司業務有左右兩塊,左手是偏社會價值,帶公益色彩,右手是偏商業價值,是更純粹的商業行為。

我們可以說,水滴公司是以網際網路的方式,創新的利用商業化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創新性結合,是水滴公司與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最大的不同。當然,這種創新方式,也是水滴公司引起部分人質疑與争議的源頭。

2018年,水滴公司獲得“年度社會企業獎”,獲獎理由是“有效地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美國哈佛大學學者Julie Battilana将類似水滴這樣的機構,稱之為“混合組織”hybrid organization。

這類組織首先面臨的是公衆的傳統觀念與認知偏差:那就是“營利”與“非營利”的二分法,商業的歸商業,公益的歸公益。長久以來,公衆認為商業營利與社會價值創造,應該是互相獨立。當然,這兩年,随着水滴等混合組織hybrid organization(或社會企業)的日益壯大,我們突然發現:企業的商業收入與社會價值的相關性,兩者其實是可以互相促進的。

水滴公司是企業,不是公益機構,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滴為代表的社會企業比傳統的公益機構,更有效率且可持續的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還以水滴為例:水滴旗下有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水滴籌是“免費的網際網路個人大病求助工具”,側重社會價值;水滴互助,是會員互幫互助的互助社群,它是社會價值與商業之間的平衡;水滴保險商城,産品自如其名,前端集合各家保險公司産品,為使用者提供購買指南的網際網路平台,是水滴公司業務中是最商業的。

水滴的産品設計中是層層遞進,從社會價值向企業的商業價值漸進,也是“組織的混合”。這種遞進與漸進,也反應在它的資料上:水滴籌累計為80多萬經濟困難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籌款服務,累計籌款金額超過100億,幫助人次超過3.4億(截止2018年9月底);水滴互助,目前劃撥8155個家庭,共計11.16億,參加互助會員一共8063萬(截止2019年11月底);水滴保險商城是在2019年5月開始探索線上銷售保險,官方除了披露長險單月新單化保費20倍增長,月度複合增長率超60%以及11月新單年化長險保費突破1億,并未其他資料披露。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這種遞進,當然也反應在企業“營利”上:水滴籌,是免費的,并且,水滴公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以救助金的方式幫助使用者承擔了支付管道手續費;水滴互助,互助金平台收取8%的管理費。

水滴籌這一帶着社會價值的免費求助工具平台背後,除了支付管道手續費,水滴公司也需要承擔這一平台的帶寬、存儲等營運成本,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資訊稽核時必要的營運成本。是以在水滴公司的産品設計中,水滴保險商城這一商業行為,對水滴籌,也有很好的“反哺”。

水滴在産品設計上從社會價值向企業的商業價值漸進,并未改變水滴公司是“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本質,隻是,這種兼顧企業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方式,是“混合組織”的創新實踐所在。

我們可以了解為,水滴籌對水滴保險商城以影響力和人群、流量,水滴保險商城“反哺”水滴籌以營運資金——水滴籌,說到底是“網際網路免費求助工具平台”,不是公益機構,要健康且可持續的發展,也要有相應的資金支撐。所謂,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正循環。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商業價值是水滴公司實作其社會價值的保障,與此同時,社會價值的實作又是水滴公司商業價值的起點。

與傳統公益機構相比較,水滴公司這一“社會企業模式”也是實作社會公益實踐中兼顧效率與可持續的方案。傳統公益機構,項目落地外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的募集,資金充滿不确定性,也是許多公益項目難以持續落地的原因。

通過社會企業,“有效地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在全球實踐創新中正逐漸成為共識。

水滴反思,沈鵬緻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當然,這樣的創新,難免引起公衆對水滴公司的誤解,也會引發公司營運上的管理挑戰:“水滴籌”核心是,免費向公衆提供效率工具,切實幫助到求助使用者;水滴互助,是核定資訊真實性,以及管理、增值互助金;水滴保險商城,營運核心是獲客,完成轉化。不同的營運要求,也自然會在管理中的執行落地遇到規範變型的挑戰。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企業社會價值的實作對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除了釋出财務報告,也愈發重視企業社會價值報告。也是這兩年,科技圈也有了“科技向善”的讨論,以及,企業目的與定義的重建。阿裡提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也是對企業社會價值與企業價值的一種反思與思辨的一種表現——隻有服務好客戶,成就客戶,員工滿意,股東利益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保障。

同樣的,社會價值的實作,企業價值也就順理成章。

反觀水滴公司,之是以如此重視公衆對水滴公司的輿論監督,也是如此:對水滴這樣實踐創新的“社會企業模式”,它的立命之本,是公衆的信任,它所設計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正循環”,動力源自每一個使用者的信任,以及每一位參與者的善意。當然,希望公衆也對水滴這樣社會價值實踐創新者的企業予以寬容。

點滴之水,彙聚汪洋。除了依靠網際網路尤其是社交網絡,更要依靠一套良好且行之有效的制度與管理模式。時下曝光線下管理問題的輿論監督,對水滴公司來說,其實是件好事,這确實是善意的提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