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猜測:人工智能的最終走向

從百家“BIG”空降矽谷以來,關于人工智能的讨論空前火熱,總結起來,大緻有兩方觀點:一方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必大行其道,颠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則認為,人工智能存在失控風險,最終可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兩方舉證論戰,一時難分高下,針對未來的讨論似乎永遠沒有結論。我也思考了很久,人工智能高度發達的未來,到底會是怎樣一個場景。談結果之前,我們不如先從人工智能的現狀談起。

“人工智能”的現狀

盡管最近一兩年來,智能硬體出現“井噴”現象,但是環顧我們自身四周,真正所謂“人工智能”的存在好像還沒有。标注為“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甚至“智能燈泡”的電子裝置,我覺的還不能歸為進階“人工智能”範疇,至少它們還不能脫離人工的操控,最多算作“半自動化”。百度百科對“人工智能”的定義為:“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資訊過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在這個定義中,有一個關鍵點來鑒别人工智能,就是它必須要能像人那樣思考。明顯,能像人一樣思考的科技産品,在我們目前的生活中還不存在。

但極初級,單元化的人工智能在我們生活中卻随處可見。例如數位相機的笑臉識别,自動收割機器,甚至廣泛被web端應用的“猜你喜歡”等,遺憾的是這些都是“算法”的結果,而并非其本身“思考”而來。我們談到的或者說是大衆想象中的人工智能,還是類似科幻片中的那樣具有自主意識,會獨立思考的進階“人工智能”,其對未來生活的颠覆或者可能對人類産生的毀滅,還僅僅隻是電影情節的演繹在我們腦海中的投射而已。且不說進階“人工智能”,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離我們似乎還很遠,現在談颠覆或者毀滅太早,它目前還僅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一個研究的方向而已。

“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工智能”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延伸出很多分支,這些分支大多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比如:語音識别、智能搜尋、機器學習等。以百度語音搜尋為例,它已經可以準确識别長句,并給出相應搜尋結果,這讓未來學者看到了未來人工智能互動的曙光,尤其是深度學習的火熱,又加3D列印的實作,一度讓對人工智能抱有戒心的人恐慌。他們認為這兩項技術可以實作未來機器人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複制繁殖,一旦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意識覺醒或者一念之差完全可以終結人類。

當然,關于機器人終結人類在理論上确實存在可能,但能不能實作反而被人無視。就目前人工智能發展階段而言,還隻能通過算法完成簡單的互動,至于“深度學習”就連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科學家吳恩達也坦承“炒作的厲害”,“目前我們對人類大腦還幾乎一無所知”。

在知乎上有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很可能導緻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的文章傳閱甚廣,文章大緻意思是利用人類智能和社會發展的幾何倍數增長,來推斷人工智能發展的迅速,并預言未來人工智能将遠超人類智能N個次元。整文讀下來,邏輯嚴密,利用數字推理,看似科學論證明則數字陷阱。因為作者罔顧事實情不自主地賦予了人工智能高度發達的“意識”、“思想”,簡單地把人工智能等同了人類大腦。而現實卻是,我們目前所謂的“人工智能”都是靠程式員敲出的代碼,通過算法執行出的結果,深度學習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讓“人工智能”充分智能,但是總會有一個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創造,人類可以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創造發明出新的知識,而“人工智能”不會,因為它沒有“意識”、“思想”……而這些是人類無法賦予給“人工智能”的,能賦予這些的隻有上帝!

“人工智能”發展的最終結果

在最近幾年,生物技術逐漸同資訊、人工智能等技術越走越近。為什麼?因為科學家也意識到,憑空創造“機器人”,不如改造“人”本身。既然無法賦予“人工智能”“靈魂”,為什麼不改造本身就有“靈魂”的人類?盡管我們目前看到的一些“生物植入”技術,大多是以生活服務場景為主,但不排除的是,随着神經學科的發展和生物醫學的進步,人類肯定會走上自我“身體”的完善和知識擷取的更快捷,最直接的如:實作永生和知識資訊對大腦的直接傳輸。

相比較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技術對人類自身的改造才更可怕。再次回到文中提到的那篇文章“人工智能很可能導緻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依照人性的貪婪,不可能創造一個比自己還要完美的物種。如果真有這種技術,人類首先想到的受益者應該是自身,“人工智能”不過是實驗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