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恰逢其時的背後,雷射電視的“客廳夢”才剛剛開始

繼618價格戰之後,平靜了數月的雷射電視行業又回到了大衆的聚光燈下。10月15日,堅果宣布完成6億元D輪融資,由阿裡領投,君盛投資、三澤投資、磐石資本、廣發信德、北京東資等跟投。

恰逢其時的背後,雷射電視的“客廳夢”才剛剛開始

聯系到上半年雷射電視紛紛降到“萬元檔”的事實,短短兩年時間,雷射電視這個在使用者眼裡還有點陌生的高端産品,已經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堅果、海信、長虹、極米、艾洛維、奧圖碼等主流廠商已經成為消費者關注的品牌,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行業的“客廳夢”已經描繪得越來越美好,雷射電視的故事也越發讓人期待了。

消費更新,倒逼顯示技術革新

目前,中國電視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消費更新的浪潮,很多廠商也瞄準了這一契機。2016年,堅果就搶先推出了堅果S1、S1Pro雷射電視,在當年“雙11”收獲單日銷售超2200台的成績;極米也在2017年推出雷射電視,其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從消費更新上來說,雷射電視是客廳娛樂中心更新換代的首選;海信則在4年内3次更新雷射電視。廠商積極布局的背後,是中産階級開始崛起,人們對産品品質和生活格調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大屏化成為使用者需求變化的主流趨勢,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消費者更願意去購買面積更大的電視。2005年到2017年,電視的主流尺寸從32英寸加大至65英寸,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80英寸以上會成為人們的電視消費首選。

這是因為大尺寸電視不僅能使家庭影院級的觀影效果得以實作,還能作為家庭網際網路的重要入口。大屏價值将在家庭影音娛樂、新聞資訊、網絡購物甚至社互動動等功能上進一步釋放。堅果 U1就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大屏價值——在硬體上強調極緻的4K分辨率、色彩和亮度表現,軟體上搭載JMGO OS 3.0,内置愛奇藝、芒果 TV、百視通等影視資源,打造了大屏化的客廳娛樂場景。顯而易見,大螢幕的雷射電視将是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堅果選擇阿裡,極米站隊百度,也都是為了迎接雷射電視這一波浪潮。

其次,當電視大屏化後,消費者還會考慮觀看的健康性。一般來說,過大螢幕會導緻眼部接受光學能量強度更高,進而造成更快的疲勞。人們在觀看液晶電視時,因為看到的是大面積直射光線,亮度過高過密,眼睛極易受到強刺激。

而在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和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專家聯合進行的一項試驗中,雷射電視具備護眼功能的特性已經得到認證。這是因為雷射電視的發光源位于雷射光機,光機發光後先射向牆面或者幕布,再反射給人的眼睛,這樣人眼接觸的就是至少減弱了一倍的光線,眼睛受到的傷害自然也變小了。

最後,使用者對觀看健康性的考量還會延伸至觀看距離的舒适度,對于大尺寸電視,使用者需要考慮的是能否有足夠大的空間保持一個最佳視距範圍。從觀看距離的舒适度上分析,55英寸液晶電視最好在3.5m距離觀看,80英寸産品則需要到6m遠的地方觀看,而這個距離對很多普通家庭而言都是難以實作的。

當然,不同顯示技術對觀看距離的要求是有差别的,比如,55~75寸的OLED電視需要的觀看距離比液晶少20%以上,雷射電視的優勢則更為明顯,采用反射式光路的雷射電視,其最小觀看距離可比OLED電視再縮小1/4。

從觀看最佳水準視角來看,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認為30度視角最為合适,而中國傳統家庭客廳一般在3.5~4.5m的範圍,根據30度角度計算最佳觀看尺寸,産品尺寸可以擴大至90~105寸範圍。而這個範圍,恰好是雷射電視能做到的。

客廳争奪戰,雷射電視隻是剛剛上路

在消費更新的背景下,雷射電視的藍海清晰可見。然而,當衆多廠商打出搶占客廳、頂替傳統電視的旗号後,行業遠遠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樂觀,講故事的階段已經過去,摩爾定律決定雷射電視行業需要一場技術上的革新,但又不隻是底層技術的革新。

國内的雷射電視在核心技術上,一直被海外“掐着脖子”。 日本、德國等國家擁有雷射電視的核心技術,比如雷射電視顯示方案中的大功率燈泡,其主要制造商在德國,另一個核心技術即超短焦投影構造中的鏡頭,也是日本理光的獨家專利技術。國内的很多關鍵部件如光機等都需依靠進口,而國内雷射電視的價格普遍較高,也是因為進口零件價格較高,即便國内廠商願意“自降精度”使用國産鏡頭,仍要上繳一份專利費用。

是以,自主研發顯得尤為重要,此次被阿裡投資的堅果,完全自主掌握了雷射電視的兩大核心部件,率先實作了雷射電視光機與鏡頭的完全自主設計、研發及生産,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同時在性能等各方面都不輸于國外進口産品,并且堅果創始人胡震宇公開表示此輪融資還會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接下來的目标是啃螢幕這塊硬骨頭。胡震宇認為螢幕技術一定會被突破,螢幕将來一定是免費贈送的,而不應該作為一個單獨的配件來銷售,想必雷射電視的價格近兩年還會有巨大突破。

雷射電視的AI還是僞AI。一方面,雷射電視的語音互動多是圍繞“遙控器”設計,并不能讓電視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另一方面,基于大資料的基礎推薦内容,本質上隻是通過設立多個家庭賬号進行多方位推送,并不能做到真正地千人千面。令人欣慰的是,不止是雷射電視,整個電視行業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問題,都希望在電視搭載的AI技術進一步革新,讓電視更懂人。

讨論價格之前,“認知”比“營銷”更重要

雙十一到來之際,海信的80英寸L5 4K雷射電視預售價拉到了21999元,堅果則憑借技術優勢将4K雷射電視U1做到了8999元的到手價。

顯然,為了最大程度的釋放消費者對雷射電視的需求,價格戰依舊是廠商們的主題。然而,不論戰役勝負如何,價格戰隻能讓更多消費者對雷射電視的印象停留在模糊的應用場景和晦澀的參數上,反而限制了消費者的想象空間。況且,整個行業内的價格在短時間内并不會懸崖式下降,是以,比起瘋狂降價,廠商們還是應該尋求其他的管道去打開市場。

從上文中我們也能推測出,廠商們的第一條路一定是擺脫對海外核心技術的依賴。雷射電視核心技術的創新化和國産化,一定是産業發展的大方向,因為此種做法不但能降低硬體成本,還能建立國人對産品的認同感。目前,國内已經有光學廠商和科研機構試圖在這方面做出改變,比如改換短焦投影方式,或者自主研發新技術和硬體,以規避海外在核心技術上的專利限制,比如堅果就掌握了自主光機和鏡頭兩項核心技術,這種技術優勢也為其帶來了利好,做到了行業内都難以實作的價格,以至于首發1分鐘内就能賣出1200台,創造了雷射電視領域的奇觀。

另外,建構線下實體門店的産品體驗管道也是廠商打開市場的有效方法。隻有精心培育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準确具體的兼顧線上線下,才能保證消費者的認知逐漸、穩定地建立。而要實作消費者對産品的最高認同,必須讓消費者對産品有直覺的、具象化的感受,才能真正走入大衆視野,而在這個過程中,線下體驗成為關鍵一環。

這也是幾年前液晶電視打入市場的做法,目前,已經有不少廠商線上上、線下尋求各方合作,然後藉由線下場景擷取的資訊建構資料生态,來拓展更多應用市場,實作由市場促進産業鍊改變,進而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比如堅果的線下門店已超千家,海信則在今年9、10月份推出免費試用計劃,顯然,這些廠商都在緻力于打造一個場所,集中讓使用者進行線下感覺,體驗出産品的優勢,讓消費者真真切切了解、接觸并且認可雷射電視。

最後,廠商仍舊要沉澱技術優勢,思考如何建構品牌在顧客認知中的差異化。利用單品關聯進而形成品牌的優勢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比如蘋果利用iPhone、iPad、Apple Watch做到了産品線的全面覆寫,進而形成了關聯效用。

而在雷射電視領域,堅果已經釋出了30餘款産品,産品涵蓋雷射電視、家庭智能微投、移動便攜投影、辦公商務投影等,海信、長虹此類傳統家電廠商也調整了産品結構,對多款産品進行了技術更新。單品關聯帶來的品牌效應,使得這些廠商很容易就成為顧客消費該品類首選或優先選擇的品牌。

結論

消費更新的時代背景下,技術的變化正在深刻影響着各行各業,電視行業亦如是。電視發展至今,從黑白到彩色,從小變大,從厚變薄,從傳統的有線電視到網際網路電視,消費需求帶動了電視顯示技術的加速發展,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雷射電視現在正處于從營銷邏輯逐漸轉向産品邏輯的拐點中,在這個變化裡,利用技術“反攻”行業痛點已經是不難預見的路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