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推廣管道主要分為付費和BD合作兩種方式:
先來說說付費推廣吧( iOS&Android )
• iOS(appstore&越獄)APPStore刷榜
1. 找有刷榜技術的公司,将排名刷到top榜單裡(其實就是作弊的方式讓appstore以為有很多人在下載下傳這個APP,這樣排名就會靠前),排名越靠前就可以讓越多人看到你的産品,帶來更多的自然使用者。刷榜排名越高價格越高,雙十一的時候總榜TOP50是1萬6千塊/天。到過年前一禮拜,TOP50的價格已經要3萬左右/天。
PS:這個方法不建議使用,刷榜存在以下風險
a)被appstore鑒定為刷榜的話,會收到警告信,超過3次,産品可能會被下架。
b)而且刷榜市場傳聞目前隻有一家北京的公司有刷榜技術,但是也不十分穩定,有時能刷有時刷不了。
c)因為刷榜ROI很高,也容易讓營銷團隊對其産生依賴,降低對其他營銷管道的興趣和優化,萬一無法刷榜了就很被動了。
網盟&平台類
1. 積分牆:多盟、力美、有米、點入……結算方式為CPA(激活/注冊),管道本身的使用者價值很低。用于appstroe沖榜效果較明顯,需求量大的話需要同時接進幾個公司的API。
2. 平台:admob(google)、inmobi……為in-APP展示類banner、插屏廣告,結算方式為CPC競價,用于活動推廣和品宣較合适。缺點是global公司都不提供使用者ID,無法準确評估使用者成本。如果想要監測資料,産品裡就得嵌入對方SDK,這樣就會造成APP資料公開給對方的情況。如果不嵌入SDK就完全屬于盲投,優化效果也不理想。目前看來投放平台的公司還是以遊戲類的居多,都是土豪呀。另外這些平台的海外資源也是相當不錯滴。據說微信之類的推海外效果還不錯哦~
3. 網盟&代理:adsage、億瑪……結算方式有CPA和CPC,網盟的使用者量很大,缺點是使用者品質不可控(資料可能偶有摻水分的情況出現 -_-#)。
4. 移動DSP:目前隻知道有力美和mediav在做移動DSP,因為是剛起步,這兩家公司的同學自己都不建議我們做,因為沒有曆史資料,優化的依據很少,價格好高。順說下,他們的媒體資源一般都是接入的google、inmobi這些大平台的。移動DSP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比較靠譜的投放方式還不清楚,靜靜期待吧~
應用推薦類1. APPStore: 金山、限免大全、搞趣、APP123……結算方式多為CPT,由于IOS推廣管道資源有限,價格一直在漲,金山14年好多合作都需要走年度架構,即使按照CPA去合作,電商類的價格也要12塊/激活。這類管道的使用者品質不錯,管道基本不會摻水分,資料還是比較靠譜滴。隻是長期投放之後使用者就會産生“審美疲勞”,推廣效果會慢慢降下來,還有些如今日頭條和百思不得姐這些應用可以内容植入也可以去談CPS,之前有在百思不得姐中見着口袋購物的身影
2. 越獄類:PP助手、同步推、快用、91……結算方式也多為CPT,也可以溝通CPA合作。這幾家的量還是不錯的,自己木有推越獄的管道,是以了解的很少(回頭補課 )
• Android網盟&平台1. 積分牆:正常情況下android的積分牆不建議做,原因是android不像IOS隻有一個應用商店APPStore,它可展示的資源相對較多,無需通過積分牆來沖榜。(BTW,如果隻是想要拉高某一特定市場的排名,可以去買些下載下傳量就可以了,萬能的淘寶就能找到提供此服務的商家,之前1萬的下載下傳量隻要50元。成本效益高多了,隻是要當心别被市場發現 ^_^ )說到這,你是不是要問,既然android不用積分牆來沖榜,那它幹嘛存在呀。嘿嘿,有句話叫做“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滴~如果你的KPI是激活使用者數量,且隻要是真是使用者就可以了,那當然要買積分牆呀,物美又價廉,多好的管道啊……
2. 網盟&平台:億瑪、安沃、adsage、微創……如果按CPA購買的話,跟對方商定一個CPA的價格(當然價格越高擷取的使用者數也會越多啦),最好還能定個KPI,例如次日留存不低于**,或是24小時購物率不低于**等,有了這樣的約定,使用者品質就有了保障。和iOS一樣平台類網盟也是inmobi,adwords一類的公司,購買
3. 代理公司:微創、adsage、AdTouch這些代理公司的産品很豐富,可合作的方式有,CPC(圖檔展示類CPA(一般多會是應用推薦位置)、還有就是會代理一些應用市場的資源,比如AT跟安卓91、360市場的關系會比較好,合作讓其代理可以在刊例價格的基礎上打個折啥的,另外如果推廣費用多簽了架構,那麼每個月都會有優先選擇媒體資源的權利,哎,土豪就是好啊
應用市場1. 主流應用市場有這些:360、豌豆莢、百度、安卓91、小米還有安智。還有一些如google-play、N多、機鋒之類的市場流量相對少些。應用市場資源的售賣方式有CPT、CPD(下載下傳)和CPA等。合作下來發現直接買CPT的話,ROI肯定是虧的,借用安卓市場舉個例子吧,計算下來一個激活使用者的成本需要10塊左右,對于電商來說就偏高了。或許你會說,對電商來說價格高,對遊戲類的APP來說很便宜啊。這是接下來想說的,應用市場是不跟遊戲聊CPT滴,面對遊戲,應用市場基本要求聯運或者CPS分成,如果你是做遊戲的,我想你肯定懂的,小心酸呀。再來說下CPA的合作,這樣的合作一般沒有所謂的刊例價格,需要跟市場去商定一個價格,比如5塊錢一個激活,這樣的量一般是市場的剩餘流量,是以每天的流量多少會有起伏。而且像91這樣的市場會要求你的産品下載下傳到激活的轉化不能低于35%,還有可能要求自然量也需要結算,可雖然有這麼多的條條框框,CPA還是比CPT合算的,是以有框框也就忍了吧。
2. 按競價CPD合作的應用市場:豌豆莢、百度和小米,這三個市場都有CPD投放的操作背景,根據提示一步步操作就好了,通常一個下載下傳的起拍價是0.5元,CPA(激活)的成本大概8塊左右,當然不同的APP擷取使用者的成本肯定是有差異的。CPD的合作相較于CPT和CPA更靈活可控,平時控制下成本保證ROI,遇到節日慶典啥的,調高價格,擷取較多流量。這裡還想補充說下的是豌豆莢和小米的流量都是市場本身的流量,百度則是來自百度手機助手和百度網盟,屬于“春華”這條産品線。
預裝機1. 這塊我自己沒嘗試過,一般可以找品牌廠商、營運商、手機銷售管道和rom制作方,将自己的APP内置到作業系統中,根據檔案包大小、産品知名度和激活數支付不同cpa費用。如果做預裝機的話,建議:1、找偏下遊的服務商,因為上遊(如廠方)裝的機,到零售商那可能又被重新刷一次,那你的錢就白花了。另外如果找品牌廠商直接合作的話,第一合作談判很艱難,第二從裝機到消費者手中的周期很長。2、要考慮清楚自己的APP使用者使用的機型是什麼,比如高大尚APP刷500塊一部的手機就是浪費了,而面向民工的小遊戲也不要去刷三星,劃不來。
純花錢的管道主要是上面說的這些,接着要說的就是通過BD合作的方式來擷取一些成本效益較高或是免費的流量了
• 換量:APP可以互相導流量,比如大衆點評的APP裡面推薦安居客,一般情況下,APP中會有個“猜你喜歡”或是“熱門應用推薦“這樣的Tab,可以将這裡的位置用來跟其他APP置換流量(如果你的APP夠熱門将這些位置當廣告位出售更好,就像墨迹天氣,美圖秀秀那樣的模式)
• 聯合營運活動:比如聚美跟美人相機,就可以做個”曬素顔照“即可登陸聚美APP領取價值**元的面膜一盒的活動,比如美人相機提供廣告位宣傳,聚美提供獎品贊助等,(這個活動純粹是為了舉例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首先要明确雙方目标,各自能提供的資源,盡量雙赢的提前下,這樣的聯合活動可以是非常的多樣性的。
• 針對手機應用市場的BD合作:1、每個應用市場都有首發和特權活動合作,如果你的APP更新版本,最早那幾天隻在某個應用市場釋出,那市場通常會免費給到你1-3天的首發專區位置,也可以配合應用市場做一些活動,比如,給來自小米商場的使用者雙倍積分。或是參與去應用市場的營運活動,比如十一長假出遊,市場一般會做一些跟旅行相關APP的專題,這時候你跟他們的營運人員熟悉的話,就會提前得到通知,也比較容易免費上這些專題。(至于怎麼跟人家打成一片,大家就各顯神通吧)
2、跟應用市場換量,和所有的APP一樣應用市場也需要增加流量,在要控制成本的情況下,換量就成了各應用市場擷取流量的普遍途徑了。跟市場換量分兩種情況,首先是像豌豆莢這樣的,他們隻接受來自APP本身的流量,就是說如果跟豌豆莢換量你隻能從自己的APP裡面給他們導流量。其次像跟小米的合作就比較Open,他們願意接受非APP本身的流量,哪怕你是花錢去網盟買的使用者給他們,隻要是真實的就行。應用市場會根據你給他們帶去的使用者數量(通常激活數量)回複你同等價值的廣告位。比如你給小米導了5000使用者,他們給你一天banner,價值大概1萬。
如果有用請公開表揚,如有疏漏差錯,請私信批評 ^_^
以上作者為:StarWalking
作為一個PM,在移動網際網路還混沌的初期連市場同學都迷糊的時候,自己就開始嘗試各種推廣的方式,扛過真槍打過實彈。推過千萬級别項目~~~搞過留存過60的項目~~
下面我分幾個重點說一下項目的推廣吧:
1. 各平台都有什麼市場win7:活躍終端都不到千萬沒有玩的必要。
iOS: 市場單一itunes,什麼越獄的在iOS7向後已經不足10%了。這一現象應該是開 發者對中國市場的妥協吧,搞付費的越來越少。
iOS第三方市場也有我簡單推薦幾個:搞趣,限免大師,91,360,金山電池
android:安卓市場是一個相對比較開元的市場,也因為政策問題,google play沒有像itunes一樣擔當起重頭戲,也因為終端市場和營運商的介入變的更加複雜。那麼我把android市場劃分為如下:
A官方市場google play,
B第三方市場機鋒 安卓 安智等,
C終端品牌市場智彙雲 三星市場 金立市場等,
D room市場Android 4.3Jelly Bean(果凍豆)等等,
E營運商市場移動MM什麼的等等,
Fwap站 PC用戶端 web站快平台流量站。
因為android的隻要下載下傳到手機就可以安裝是以GHIJK類市場就省略了,在網際網路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其他的推廣類型。
2. 特殊市場我覺得中國人是一個會鑽空子的民族,任何一個和諧的環境都會被國人打破平衡。在此我推薦兩個任何平台都适用的強大市場:
A積分牆等廣告商刷量市場
B人肉刷評論市場
C劣質的伺服器刷量市場(高危)
D真機刷量市場(iOS有用)
E push市場
F 惡意軟體潛伏安裝市場
做了這麼多年中國的網際網路隻做了兩個事“抄”和“刷”
3. 流量共享貌似每一個軟體都有一個應用推薦的地方,合理将自有資源和他人置換。
公司安排一個實習生天天刷臉還是有必要的。并且可以選擇管道的精準性。
4. 線下管道使用者量很少的情況下,産品的品牌概念還未形成時,所有的線下推廣都太扯淡了,無法形成品牌型傳播。你可以試試看核算一下CPA的陳本。
5. 社會化營銷現在很興起的一種網絡SNS推廣方式,以比較偏軟的方式植入到可快速傳播的文字,圖檔,視訊中,在各大SNS社群傳播,帶來高爆發的流量。這個不是不可能,需要的是産品本身可以營造出來的話題性,營銷團隊的執行力。我覺得親這個方向還是放棄吧沒啥好碰運氣的。
6. SNS分享接入主流社群的分享功能做到自我營銷的功能,這個我也不多說了大家很熟悉,但是不是所有的APP都适合,隻有内容型産品或者可産生内容型産品可以試試例如優伶畫報,魔漫相機啥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7. 對于小團隊的建議如上應該能涵蓋當下移動網際網路主流的推廣模式了,對于小團隊來說除了人才以外,成本最大的可能就是推廣了,建議千萬不要全平台上線。這樣團隊的精力根本無法負荷,特别是android的平台,因為變現能力強,使用者基數也大,導緻android管道的使用者水分比較低,在把握産品轉換率和留存時常常受到管道品質的波動影響。還是建議先搞iOS,在iOS上推廣成本小,還可以有效的驗證産品的需求是否靠譜。如果您在itunes上都無法勃起那勸你别做了。
當然光搞iOS也不是沒有前途的,像“私密相冊2013”.團隊不到5人半年可以做到小30萬的iphone使用者,成本不到1萬元。它在推廣上還是值得研究的畢竟競品比較多。
好吧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一起分析的有志同道合的可以加我~
注:android第三方管道之我見android第三方管道我分為以下幾類
1. 論壇出生最早的一批: 機鋒網 安卓網 安智網等
2. PC工具出生: 豌豆莢 91助手等
3. 老市場:應用彙等
4. 巨頭介入:騰訊(中等) 百度(最弱的) 360(最強的)
在2010年時大家還把重點放在第一類市場的推廣上,短短3年格局就變了。
發展如果不好像應用彙,應該現在很頭疼吧~
發展如果平平的話像機鋒,為了更好的變現已經轉型做手遊的營運了。
發展如果很好像91,在終端上占有率爆發性增長,想cpd推廣的,有關系都需要按月排隊上線,這樣91以非常高的價格被百度收購。
這和我3年前推測的基本相同,最後必然被傳統網際網路穩定流量入口,當初我押寶押的是騰訊,囧還是太稚嫩了。騰訊在下一盤更大的棋~看看微信推的遊戲,看看微信推的嘀嘀打車。
其實android的第三放管道是五花八門的,我自己統計了一下一共有5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