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AI角逐,百度AI才是中國AI的名片

這些天關于二季度财報的事讓不少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焦頭爛額,先是Twiiter使用者增長不達預期,股價暴跌20%,随後Facebook一通悲觀的電話會議讓股價也應聲下跌20%。

全球AI角逐,百度AI才是中國AI的名片

與此同時,國内科技企業卻呈現強勁的勢頭。美國東部時間7月31日(中原標準時間8月1日),百度公布Q2财報,除了營收260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2%,淨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45%,财報中AI表現亮眼,在技術突破、生态布局及商業化産品落地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

受此影響,百度股價盤後大漲4.58%。而回過頭來看,發展曆程證明了AI一定是百度的最佳選擇,通過動作上的步步領先,百度進入了AI時代,AI或也成為百度的時代。

除了先天禀賦,還有持續投入

百度進入AI,在基礎能力與推動力上都有充分的準備。用大白話說,AI是百度的菜。

1搜尋業務不隻貢獻了技術基礎

搜尋中用到的大量技術,其實與AI的底層技術有想通之處,由此百度與Google這樣的企業,在一開始就最适合布局AI,而從當年李彥宏創新的搜尋技術在演講中被台下的Google創始人聽到後吸收應用這個江湖傳說來看,百度可能更勝一籌。

不過,對AI而言,百度的搜尋提供的不隻是技術,更重要的還有兩個方面:

A、長年積累的天量大資料,這是其他類型網際網路企業無法企及的;

B、與生态夥伴無法分離的搜尋業務,為百度積累了大量的行業夥伴,在平台式生态開發上更有經驗,而這已經是衆多AI平台争搶的核心資源與能力。

2持續的投入動力

AI的研發和落地無疑需要巨量的前期資源投入,之是以隻有百度這樣的大佬才能做AI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AI全面落地之前,持續砸錢、砸資源是常态。百度的AI的發展得益于其AI+Feed的主航道戰略,通過搜尋與移動業務的大量營收充實AI研發需要,最終,當AI在商業化落地上完成後,AI的強大造血能力又能反哺百度生态的其他業務,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财報,百度App六月份平均日活使用者達到1.48億,同比增長17%,這AI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能源”。

3創新文化與穩定運作的體系

在脈脈等職場社群,談及百度,使用者談論最多的、印象最深刻的普遍都是百度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百度人才的技術實力“高出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一個level”。

這從側面說明,百度企業内部在技術層面擁有在整個網際網路都十分突出的創新文化,由此培養出了大量的專研技術人才。對于AI技術人才來說,碼代碼、思索算法無疑更需要這樣的環境,這是最重要的環境動力來源。

而同時,陸奇離職後,百度的AI仍然穩步推進甚至更快速了一些,讓不少想看熱鬧的人失望而歸。事實上,且不說百度的AI體系本質上是由李彥宏一手搭建,更重要的是這個體系的最大特點在于離了誰都能夠自運轉,陸奇的離職反而說明了百度AI體系的穩定。

“玩法”從一開始就在“高次元”

有了發展的基礎,百度AI在上更為笃定與“奔放”,在玩法上,除了搶占先機,百度AI可能比其他互聯大佬更高了一個次元。

1全端布局

雖然無人駕駛最惹眼,但百度的AI從一開始就是全方位布局,在AI還沒有成為全民熱潮前,百度就已經涉足軟體能力、智能硬體、無人駕駛等AI主要領域,DuerOS、Apollo相繼出爐。

百度提前占領的是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居家和出行,這既有AI技術最佳應用場所的考量,也是商業化落地的一種前瞻。

随着AI的持續深化,百度在7月正式釋出智能小程式。這可以看作是百度APP作為與微信、支付寶一樣的超級APP推出小程式的必然,更重要的是承載了AI在移動端拓展的任務,讓AI通過賦能小程式開發者觸及更多更全方位的使用者群體,實作真正的普惠。

2生态價值把加法變乘法

百度AI發展的邏輯并不複雜,在内部建立核心技術能力後,把它們“扔到”生态平台中摸爬滾打快速進步。

6月,DuerOS 智能裝置激活量達到9000萬台,相比年初增長80%,同時DuerOS語音喚醒超過4億次,是3月份的2倍。憑一己之力做技術和商業價值的加法,這是難以做到的,百度用生态把DuerOS變成了一個技術與商業價值的“乘法”平台。

随着DuerOS釋出3.0版本,正式開啟商業分成模式,這種生态進一步強化。

另外一邊,Apollo開發生态下,Q2百度AI商業化完成了L4級自動駕駛迷你巴士阿波龍的量産下線,首批100輛巴士即将前往北京、雄安、深圳、平潭、碧桂園、武漢等展開商業化營運。

此外,Apollo還将陸續實作中小型掃地車、無人作業小車、微型物流車等量産,并在末端物流配送上進一步發力,AI成果集中落地。

3兼顧AI底層研究與商業價值落地

同樣是AI技術巨頭Google,在推出AlphaGo技驚四座後,卻鮮有能夠落地的AI産品。此外,Google當年名噪一時的AR眼鏡,遲遲不能推出消費級版本,最終也隻得轉為商用,令人唏噓。

反觀AI落地的優質場景Android、YouTube、Nest,以及幫助其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維持領先地位的産品,如Deepmind、API.AI、Boston Dynamics等等,都是由Google在外部收購而來。

這某種程度上說明Google有技術沒落地的現實,面臨歐洲巨額罰單,亦是Google隻能在壟斷的擦邊球上铤而走險、AI商業化并不順利的表現。

加上前文生态落地動作,這些都說明百度除了在AI技術上有先機有優勢有突破,更重要的是早早就深谙商業化之道,畢竟,有商業化才能談理想。

全球AI角逐,百度AI才是中國AI的名片

百度的AI,不隻是百度的AI

從未來角度,百度選擇的AI道路并步步領先,應當是百度逆襲全球網際網路的機會。

拼多多憑借一個簡單的社交低價電商模式迅速崛起,讓阿裡、京東十分緊張。在鋪天蓋地的黑稿中,拼多多選擇了報案,這其中很難說是不是有人按捺不住在搞鬼。

但是,這至少說明,“商業模式”在網際網路時代很容易被颠覆,即便成為了巨頭也是如此。百度的AI道路,是一條需要充分積累的道路,它與“飛輪效應”很像,起步艱難但一旦啟動後則無法被停止,也很難被追上。

對整個網際網路而言,百度的AI可能更有穩定可期的未來。然而,AI的意義不僅限于此。

放眼全球,美日中歐四大經濟體同時也是高科技聚集的國家中,日本與歐洲在AI上已經逐漸落伍,AI變成了隻有中國與美國角逐的主戰場。

而在國内,當下AI做出成績了的平台中,百度無疑成為領頭羊。某種程度上,百度正在代表着中國的AI。

眼下,随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要把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全部加稅,貿易戰已經全面更新不可逆轉,留給中國産業更新、減少外部替代依賴的時間視窗越來越緊迫。這其中,AI對産業更新的價值不言而喻。

是以,百度的AI某種程度還承載了助力中國産業更新的任務,而百度近期的一些動作也在圍繞着這個目标。

在7月初舉辦的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釋出了百度大腦3.0版本,把對外開放的能力進一步開放到了110多項,對百度本身而言,這是從晶片到深度學習架構、平台、生态的AI全棧技術布局,對國家經濟戰略而言,這還是十分重要的技術推動力量。

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雲端全功能AI晶片“昆侖”,在深度學習算法雲端上大放異彩,深度契合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音識别、自動駕駛、大規模推薦等終端場景計算需求,這是我國晶片彎道超車的案例。

全球AI角逐,百度AI才是中國AI的名片

另外,在财報披露中,百度将聯合金龍客車、軟銀集團旗下自動駕駛公司SB Drive将“阿波龍”銷往日本,這為中國技術超車、産業更新帶來了充分的信心。

全球AI角逐,百度AI才是中國AI的名片

總而言之,AI商業化前景明朗為百度二季度财報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AI領域的上司者,百度AI既是百度的未來,也具備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任重而道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