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滿腔熱情的情懷,更需要落地深耕的能力。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每年都會抽出兩三個月時間,去山西、河北、陝西等農村地區走訪,了解網際網路對農村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帶來的價值和幫助。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今年全國兩會,我很欣喜的看到,包括馬化騰、張近東、楊元慶等中國主流的幾家科技巨頭掌門人,紛紛以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身份,就鄉村振興建言,并且給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落地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關于在“後脫貧時期”加強鄉村振興的建議》中提出,應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産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蘇甯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大力發展C2M生産基地 助農富農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議中提出,應進一步統籌資源,政府、電商、農戶、院校多方關聯,推動返鄉年輕人成為創富主體,帶動形成以共同富裕為目标、以行政村為具體機關、以C2M(使用者直連制造)模式為特色、以線上線下融合為主要銷售手段的鄉村生産基地。 楊元慶也認為,要大力發展以“新基建”為基礎的智慧經濟,這在實作鄉村振興等方面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都知道,總書記一直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在我看來,農村現代化離不開數字化,而農村數字化最大的推手就是我們這些主要的科技企業。以蘇甯為例,公司掌門人張近東作為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多年來在提案、建議中多次聚焦三農問題,并且身體力行将公司發展戰略融入國家戰略,讓智慧零售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脫貧,有了諸多實踐案例。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鄉村振興都将是今年全國兩會最熱話題之一,今天我就繼續根據自己的走訪觀察,來談談這個話題。 由點到面建構鄉村振興體系化、常态化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以,今年關乎鄉村振興的話題自然受到比平時更多的關注。 我本人也在今年前半年投入更多時間精力,走訪了山西、河北等地鄉村城鎮。相關的走訪研究和分析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賬号,點選“丁道師農村網際網路研究”專輯即可查閱。 今年的走訪,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點在于,我們廣大的科技領軍企業,正在把鄉村振興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并且建構了體系化、常态化的工作機制。 一是體系化。我們以“山西農谷”為例,阿裡巴巴、華為等企業聯手當地政府,把“山西農谷”打造成了一個集大資料中心、農民教育訓練中心、創業創新孵化器為一體的綜合農業改革和鄉村振興體系。 近期,阿裡巴巴還在這個地方應用ET農業大腦,包括農産品産值、龍頭企業、土地流轉、農業保險、農業設施種類、農業經營模式等一系列資料實作遠端可視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運作效率。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還有上文提到的蘇甯,多年來一直踐行鄉村振興理念,并且于2019年底正式推出“鄉村振興521計劃”:未來十年計劃在鄉村地區布局5000個蘇甯村、2000個縣級蘇甯易購中華特色館、10萬家蘇甯零售雲門店,真正意義上把鄉村振興和農村産業網際網路發展做成體系化工作。 二是常态化。早年網際網路企業踐行鄉村振興理念,更多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慈善工作”,是以我們經常發現,某一段時間烏泱泱的大家都在行動,某一段時間又完全歸于沉寂。 到了今天,各網際網路企業将業務體系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機融合,自然而然可以做成常态化工作。像蘇甯的10萬家蘇甯零售雲門店的目标,主要就開在廣大縣鎮地區,每年隻要店面在開,業務在正常運轉,鄉村振興的戰略就可以常态化開展下去。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振“智” 我之前的文章中,反複提及農村扶貧、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扶“智”,在于振“智”。 現在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有了很多關于振“智”的實踐案例。 騰訊上線了一個“為村”的平台,這個平台可以了解為一個類微信頁面的農村服務平台,它能幫助村民了解鄉村動态、擷取最新農業資訊,當然也可以嫁接電商服務,助力當地農産品上行。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在我看來,這種服務平台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打開農戶“腦路”的振智平台。這也是馬化騰在建議中提到的“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産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理念的一個承載體。城市裡有的,農村也應該有,見識多了,自然振智,開了腦路,自然要想辦法把資訊利用起來,創造财富。 振“智”的目的在于和體系化的産品關聯,讓鄉村振興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像蘇甯這樣的綜合零售電商平台,通過實踐,擁有電商扶貧實訓店、村級加盟服務站、農村電商學院、中華特色館、大聚惠等一批線上線下精準扶貧載體,探索出了張近東在建議中說的“C2M生産基地”模式。 以蘇甯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為例,這一模式主要是為貧困農戶提供定向就業和教育訓練,實作“授人以漁”的扶智、振智。截至目前,蘇甯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已在全國百個國家級貧困縣落地,去年全年教育訓練人次超40萬。 當然,鄉村振智也離不開基礎教育。以聯想為例,從2004年開始,聯想連續16年在包括甘肅、貴州、甯夏在内的多個省區市開設“聯想進取班”,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平等接受現代化教育;蘇甯多年來也持續投入資金,通過“築巢行動”為雲貴川陝地區孩子修建校舍。截至目前,蘇甯已為貧困地區73所國小建設“蘇甯校舍”,3萬多名貧困地區學生是以受益。 業務戰略協同,夯實鄉村振興理念 我經常說,鄉村振興不僅需要滿腔熱情的情懷,更需要落地深耕的能力。以蘇甯張近東為例,縱觀他這十幾年來的各種建議、提案,沒有一條是無的放矢,所提出的建議都是能夠和蘇甯的業務以及戰略協同,并且可以落地的切實舉措。 舉個我老家山西的例子,2018年,蘇甯和山西隰縣玉露香梨産業達成扶貧戰略合作協定。蘇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線上線下雙線管道助推玉露香梨走向全國,讓當地農民增收受益,讓貧困農戶早日脫貧緻富。 

兩會熱議鄉村振興 網際網路勢力何以建構鄉村基礎設施?

這個案例和張近東在《大力發展C2M生産基地 助農富農推動鄉村振興》建議中提到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我看不僅僅在山西,也可以在全國其他地區大力發展落地。

實際上,近年來蘇甯積極推進模式創新,依托線上線下優勢助農富農,在C2M基地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探索出蘇甯村、拼基地、拼工廠、C2M産業帶等多種涉農産品供應鍊模式,并對合作農戶、商戶提供流量、物流、資金、技術等全方位扶持。

“随着蘇甯開放賦能生态的形成,我們正逐漸實作從過去捐贈式輸血扶貧向産業型造血扶貧轉變,推動企業資源與社會發展全面有效對接。”張近東表示,響應國家号召,蘇甯将進一步推動自身産業發展、資源能力、業務布局與社會事業全面深度對接,助力鄉村振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