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山,何以打造網絡反詐宣傳示範縣?
1
之前說過,我最近一段時間繼續在山西各地走訪下沉市場,了解農村網際網路和縣域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狀況。
在之前的《農村網際網路走訪碎片:網課、快手購物、智能機普及、農村電商站》和《山西呂梁,何以打造中國電商扶貧示範市?》等走訪文章中,我提到農村網際網路經濟正在展現更多元的發展态勢,并且積極肯定了各地通過網際網路新模式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助力脫貧的舉措。
然而發展和問題總是對立并存,網際網路在農村和縣域高速發展,友善消費者的同時,也因為這幾年頻發的網絡電信詐騙、刷單黑産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财産丢失、資訊洩露等損失。
如何提高縣域消費者乃至鄉村網民的網絡防騙意識,在更深、更廣的公衆層面把健康上網的知識傳遞給這些地區的網民,是一個值得探讨的話題,各方應該積極的去實踐。
這段時間在方山縣的走訪,給了我一些新的啟發和感受。
2
2020年4月15日,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期間,方山縣警察局網安大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網絡電信詐騙宣傳”活動。
就我的走訪來看,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宣傳活動,那方山縣有什麼特色呢?我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衆所周知,廣大網民是網絡社會的主體,是維護網絡安全的主力軍。維護網絡安全,離不開每個網民的積極參與和主動行動。方山縣警察局網安大隊長劉中生告訴筆者,方山縣的防網絡電信詐騙宣傳活動,注重發動群衆的力量,培育群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廣大群衆學習健康上網的知識,提升網絡防詐防騙意識。

第二:實事求是,線下線上協同。網絡安全教育雖然是關乎“網上”的活動,但離不開線下的協同。方山縣警察局網安大隊沒有把網絡宣傳停留在網上宣傳,而是兩條戰線同步推進,利用好網絡宣傳管道之外,深入廣場、街面門市店鋪、小區門口等人流密集地,直面廣大網民,發放各類資料,宣講網安知識。
第三:開放心态,跨界合作。這一點本來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玩法,這種網際網路企業才有的網際網路思維也被方山縣警察局利用起來。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期間,除了網安大隊的力量以外,還跨界合作了順豐快遞,讓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也成為網絡安全的宣傳員,提升了宣傳效率,教育了更多的網民。
3
電信詐騙和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有多大,各大媒體早已經報道多次,我不想再分析。
我更想探讨的一個話題是:為什麼下沉市場(4--6線城市、縣鎮、鄉村)更需要“網絡反詐”宣傳教育?
之是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這幾年在各地鄉鎮和農村的走訪中,感受到電信詐騙等不法行為,更容易在農村消費者人群中得手。我見到了大量的家庭因為網絡詐騙、電信黑産、網絡傳銷、網絡借貸等等不法侵害陷入困局,生活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相比更早接觸網際網路的城市網民,農村網民相對來說網絡防範意識薄弱,而且大部分人身處熟人社會。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親朋好友,網站客服,甚至假冒公檢法等行政部門名義展開行動,有一定的迷惑性。
另外,電信詐騙和一般的偷搶盜不同,無法單人作案,甚至單獨的團夥也無法完成整個作案流程。這是一套利益、分工明确的連結體系,包括資訊洩露和販賣、“作案崗前教育訓練”、群發軟體技術研發等等多個環節。這些“高明”的行動讓人防不勝防,對于很多連微信密碼都不會修改的農村網民,很容易上當受騙。
是以,我認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期間,做更深入、更下沉的網絡電信反詐騙宣傳,很有必要,而山西省方山縣所做的一系列宣傳舉措,可以起到示範作用。
4
山西方山縣,何以打造網絡反詐宣傳示範縣?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大特征,還因為方山縣将網絡安全宣傳做出了常态化的工作,而不是突擊的運動。
比如,1月3日,方山縣警察局網安大隊采取“定點+流動”的方式深入麻地會鄉各村(社群),開展防範網絡電信詐騙宣傳活動;同月,方山縣警察局網安大隊在金融系統、三大營運商及人員密集地開展了防範電信詐騙宣傳活動。
平凡造就偉大,偉大成就來自點滴工作。正因為這種常态化的工作不斷深耕,得以讓方山縣的網絡安全宣傳擁有更強、更深、更廣的宣傳效果。
這種工作體系一旦建立起了,除了網絡安全的宣傳教育,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收到奇效。比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方山縣網安大隊等部門,就通過常态化建立起了的工作組織模式,迅速的完成了各項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營造了和諧的上網環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山縣雖然經濟面貌比較落後,但網際網路思維并不落後。早在十幾年前,方山縣就擁有了地方門戶網站和各種資訊平台,前幾年方山縣各級教師接受資訊化教育教學教育訓練,甚至方山縣的很多偏遠山區都能暢快的連接配接4G網絡。我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另一個世界, 黃土高原上的O2O發展見聞》中,就以方山縣為例,分析了農村網際網路發展狀況。
這些工作,都值得肯定。
5
這幾年,我國網絡安全詐騙防控形式嚴峻,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收到網絡詐騙舉報15505例,人均損失為24549元。
很多人對高發的網絡安全事件表達了悲觀的态度,我覺得大可不必。一方面這幾年網信辦協同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條款,包括《網際網路資訊搜尋服務管理規定》《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音視訊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兒童個人資訊網絡保護規定》《網絡資訊内容生态治理規定》等,為依法治網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有了這些法律和條款,真正從源頭上有法可依,打擊各類網絡詐騙的不法分子。
另外一方面,各省、市、縣強化了網安團隊的建設,有了執法層面的保障。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我們廣大普通使用者,經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也已經極大的提升了防患意識。
事關網絡安全,我覺得作為普通使用者,還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時刻把握頭腦中的一根弦。第二:電腦通路網頁使用安全浏覽器,智能手機最好安裝相關安全軟體。第三:不同賬戶不要用同樣的密碼,尤其是弱密碼。第四:勇于維權,發生利益受損之後,通過多種方式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