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1979年,廣州軍區門口,來了兩個特殊的人,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身後站着一位姑娘,當時哨兵看到他們後,立刻詢問道:大爺您找誰啊?

這位大爺看了看哨兵,語氣激動說:我找肖華。

随後大爺身後的姑娘,将一個檔案交給了警衛員,警衛員看到檔案後神色一緊,立刻将大爺和姑娘迎進接待室,随後将這件事上報。

當時肖華上将正在新疆考察,他聽說這件事後,下令讓軍區招待所,安頓好這位老人,不可有一點怠慢。

肖華上将

之後新疆工作一結束,肖華上将立刻趕了回來,與這位老先生見面,雙方見面後,肖華看着眼前的老人,流下了眼淚:你還活着,為何不早點來找我呢?

這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就是盧子美,曾是肖華上将的老戰友,兩個人有過命的交情。

盧子美出生在沈丘縣盧莊村,因出生時趕上了清朝末期,整個國家都在風雨中飄蕩,百姓們生活十分艱難。

盧子美的父親,為了改變兒子以後的生活,竭盡全力将他送入私塾讀書,在他成長的那幾年,革命席卷全國,盧子美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懂得隻有革命才能救國。

盧子美

1922年,24歲的盧子美告别父母,參軍入伍,成為馮玉祥手下一名戰士,他有文化,上戰場又從不怕犧牲,是以很快便晉升成為連長。

盡管職位越來越高,但盧子美卻絲毫沒有動搖本心,他因為太過剛直,在混亂的軍閥部隊中并不受歡迎。

1930年,馮玉祥敗北,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盧子美被分到第二十六路軍,此時國共合作正式破裂,共産黨開始組建了自己的工農紅軍。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蔣介石擔心其發展壯大,影響到他,便對共産黨實行圍剿,第26路軍也收到指令,前去江西圍剿共産黨。

在此之前盧子美曾多次接觸過共産黨人,在他的心中共産黨人的品德,都是極好的,是以他并不想去參與。

但軍令不可為,隻能踏上了前去江西的路,當時國民黨有很多人,都不滿國民黨的做法,是以在途中尋找機會逃了出去。

盧子美所在的連隊,也有這樣的人,但他帶人尋找的時候,卻被副手告了一狀,說他放走了拿命逃跑的士兵,是以盧子美被罰了二十軍棍。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養傷期間,他不停的思索,這樣的部隊真的是我想要的嗎?26路軍的參謀長,是我黨地下黨員,他得知盧子美受傷後便去探望,通過交流後,參謀長趙博生,認為盧子美是一個正直的人,可以拉入我黨的陣營。

之後他慢慢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盧子美一聽他是共産黨,十分高興,立刻同意加入共産黨,并且幫助趙博生,在軍中發展了不少共産黨員。

二人後來更是發動了甯都起義,帶着17000餘人投入共産黨,被編為紅五軍團,總指揮是董振堂。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這支部隊的到來,擴大了紅軍的力量,在此後的革命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盧子美更是立下無數功勞。

1933年9月3日,此時盧子美已經擔任少共國際師的團長,肖華則是國際師的政委,同年12月的一場戰鬥中,師長吳群為了拖延敵軍,壯烈犧牲。

為了給師長報仇,盧子美帶着戰士們不顧一切沖向敵人,最終扭轉了局勢,獲得了肖華的贊賞。

後來肖華也注意到這一員猛将,發現每一次戰争中,盧子美都不要命,受到很多次重傷,但養好傷好後回到戰場,仍舊不要命。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長征期間,少共國際師被編入紅一軍團,盧子美更是帶着團裡的戰士,承擔了全軍的後位工作,為我軍長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後來部隊曆經萬難,在達維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盧子美被調任紅一師二團團長兼參謀長,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盧子美的前途一定會是一片光明。

然而在1935年,盧子美帶着部隊在一處荒山迷了路,後來他獨自出去偵查的時候,遇到了敵人,被抓走了。

1979年,一老人來到蘭州軍區,肖華見到對方後流淚:為何不早點來

不過盧子美隻承認自己是一個夥夫,國民黨看他一直低着頭不停的哆嗦,不像是一名紅軍,于是将他丢入炊事班,天天做飯。

後來盧子美瞅準機會逃了出去,然而卻找不到紅軍的蹤迹,一路尋找未果後,隻能回到家鄉。

1938年,他聽說陝北有紅軍,便一路颠簸來到陝北,卻碰到了曾在馮玉祥手下當兵時的一個好友,好友告訴他越往前走,日軍越多。

無奈盧子美隻能傳回家鄉,後來幾年他好幾次前去尋找紅軍,都沒能找到,1942年時帶着自己侄子去湘西尋找紅軍,還碰上了日軍的轟炸,侄子當場死亡。

這一刻他才徹底打消了尋找紅軍的念頭,帶着侄子的屍體回了老家,但回到老家後他并沒有喪失鬥志,而是一直為家鄉做貢獻。

盧子美畫像

直到1948年,鄭州解放後,盧子美的家鄉建立起政權後,他被鄉親們推任為鄉長,從那之後帶着鄉親們積極生産,甚至還在渡江戰役和淮海戰役時,組織了民工去前線支援。

盧子美曾多次向上級反應,想要恢複自己的黨籍,然而由于年代久遠,加上盧子美當時官職不低,這件事必須仔細查證,是以一直沒有解決。

直到後來,他得知自己的老戰友肖華等人的消息,也得知有一批戰友已經犧牲,他想到自己在家做革命也是一樣的,于是再也沒提過這件事。

盧子美陵墓

後來他在戰争中遺留下的腿部傷痕,随着他年齡的增長犯了後遺症,痛無法走路,隻能坐在輪椅上,80多歲的時候,他深知自己沒有幾年時間了,便再次想要恢複黨籍。

這一次他通過口述,讓自己的女兒記錄下,自己在戰争時期的經曆和被俘的經過 ,來到廣州軍區門口,這才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

肖華上将見到盧子美這個昔日的老戰友,也一下流出眼淚,後來他為盧子找了軍醫,調理身體,并且留盧子美在軍中住了一個多月才回去。

臨走之前肖華上将特意為盧子美開了一封介紹信,1982年盧子美恢複了黨籍,3年後老先生離開了人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