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另一個世界 黃土高原上的O2O發展見聞

前段時間,我因為戶口辦理的事宜,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山西呂梁黃土高原。這一次回來後,我跑了不少鄉村後震驚的發現:我們當地很多村裡的小賣部、便利店都已經不叫小賣部,不叫便利店了,變成了樂村淘O2O村鎮商城體驗店。

另一個世界 黃土高原上的O2O發展見聞

O2O這個概念在北上廣深等城市也才剛剛開始,但在我們這個五線甚至六線七線的黃土高原,O2O竟然遍地開花,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山西呂梁的發展情況,呂梁13個縣市中大部分都屬于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GDP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當地政府每天讨論的問題就是産業更新轉型。但苦于大部分的國土是溝壑累累的黃土高原地貌,且深居内陸,鋼鐵煤炭這種重污染粗放型的産業屢屢被批評。在加上多年來的腐敗問題,呂梁能出現O2O落地的項目,實在是想都不敢想。

在我們村頭,每天日出後,會有一大群六七十歲的大爺一字蹲下,抽着煙侃天侃地。去年這個時候大家還在讨論糧食收成、子女婚嫁這樣的話題,但今年新增了“O2O”這個讓農民聽起來都非常洋氣的話題,雖然大爺們經常把這個詞彙讀成“圈二圈”或者“零二零”。

跳過北上廣深沒有自上而下的農村O2O

這幾天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随着資訊時代的到來,中國近幾年出現了很多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主流的新商業模式都是由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始,然後自上而下的向下延伸。也就是說等北上廣深成熟後,再拓展到二三線城市乃至五六線鄉村。但現在我們看到,O2O這項新模式我們的北上廣深也才剛開始探索,而身處黃土高原的山西卻轟轟烈烈的大舉推進。變革發生的如此之快,實在出乎意料。

我相信不僅僅是山西農村,中國其他省份的農村也可能已經有類似的商業模式落地。比如2015年4月份我去了一次江西南昌,講新媒體的課程,抽了間隙的功夫,去南昌一些地方做調研,也發現了一些基于O2O模式的商城,雖然當下這些O2O的模式噱頭大于實際應用,但起碼概念層面的滲透在這些三四線城市已經開始進行。

後來進一步觀察後,我了解到僅僅山西一個省,農村的線下O2O體驗店達到了1萬家的規模,1萬家這數字實在駭人,這個資料甚至超過了很多知名連鎖品牌幾十年累積的數量。更為難得的是,很多山西本地的農民也加入到O2O創業的浪潮中來。

山西農村的O2O平台能提供什麼服務

雖然僅僅山西一省就有1萬家O2O體驗店,但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現在大部分O2O線下體驗店還處在發展初期,很多區域的實體店并沒有太多實際的O2O業務展開。一般來說, 一個O2O店鋪在村裡開業,給村人一袋白面一桶麻油大家就能初步認可你,并且短期内形成口碑效應。

那麼如何能讓山西的O2O店鋪真正能發揮Online To Offline的作用,把線上線下關聯做好,為廣大農民發揮更大價值呢,在我看來這些店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消滅中間環節,直達村頭。小米和樂視經常喜歡講的概念就是傳統的産品經過中間層層管道價格賣的太貴,是以我們要通過網際網路思維,消滅中間環節,讓産品和服務直達消費者手裡。

在大城市的消費者遭到了層層管道帶來的價格高昂痛楚,而在五六線農村可能經過的管道就更多了,是以很多産品我們發現農村賣的反而比城市貴。而原本農村的收入水準又低于城市,是以長期下去造成了農村的消費頻次低,商品越來越不豐富,然後越來越多有本事的人進城生活,最終惡性循環下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就消失了。

那我們思考一個問題“農村是否也可以像城市一樣,消滅中間環節,産品直達使用者”。我的答案是“不能”,原因很簡單,以我所在的鄉村為例,地廣人稀,一條溝裡住了幾戶人,另一道梁上又住了幾戶人,快遞成本非常高,廠家的東西不可能直接送到農戶手裡。然而現在我們看到山西出現的這種O2O店鋪,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讓原本的“廠家到家”變成“廠家到村”,村民通過家或者O2O店鋪裡提供的上網裝置線上下單,最終提貨通過這個O2O店面。

講到這裡很多人會說這不就是個代收快遞的模式嗎?其實不僅僅如此,O2O體驗店必須又有一個線上商城,這個商城的産品要差別于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台,推出的産品和服務要更滿足農民的需求,而且這個商城要智能、可定制,根據大資料的算法做到每個村鎮的村民看到的頁面都不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某村幹旱,急缺灌溉用具,該村村民經常搜尋這個詞彙,這個時候這個O2O體驗店的商城就可以自動首頁顯著位置推薦出灌溉相關的用具。

第二:上百億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 前面說過黃土高原一條溝幾戶村民的情況,需要讓原本的“廠家到家”變成“廠家到村”。但其實山西農村也有交通便捷和網際網路普及較高的農村,但這些地方基于網際網路來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

去年底我的小孩出生,我因為在京工作,想通過58同城找個保姆伺候我夫妻。但58同城根本沒有覆寫到我所在的村鎮,而我們當地一定有人能提供這個服務。現在看來,這種資訊的斷層完全可以通過村裡的O2O店鋪來解決,做供求資訊的彙總和稽核。再比如村裡人修房子需要找勞工、地裡收成的糧食要賣給食品廠等需求也可以通過O2O店鋪滿足。

第三:金融貸款。城裡人做生意每天喊貸款難,而農村農民貸款就更難了。銀行不願意做農民的小額貸款,造成了我們當地農村家家戶戶私自放貸款,因為款項利息和誠信問題,經常發生沖突的窘況。

我們的這種鄉村O2O店鋪,其實未來也可以做一個信貸平台,通過掌握的資料和過往行為記錄,建立一套信貸風控體系,幫助農民可以更好的融到錢,回歸農村創業。

網際網路給山西帶來新機會

我從小生在黃土高原,長在黃土高原。上世紀90年代,我比較早的接觸了網際網路,開始做網際網路産業的分析研究工作。當時我認為山西要想轉型,抛掉依靠煤炭增幅GDP的帽子,必須依靠網際網路,隻有網際網路才能救山西。

于是乎,早在七八年前我就跑遍了黃土高原上很多的鄉村,通過開通呂梁縣市的地方門戶網站,做着本地生活服務創業的事情,希望幫助山西的企業、農民、機構和網際網路能夠連接配接。現在我們知道當時我做的項就是鄉村O2O,當然由于曆史原因和我能力原因,沒能夠做起來。

這次回來後,我進不少村裡的O2O店鋪看了,發現這些老闆們一般都非常年輕,鬥志昂揚,大家憧憬着通過O2O這種新模式發家緻富的同時,給家鄉帶來改變。雖然大部分的這些原小賣部老闆字都沒認全,雖然他們可能連O2O怎麼讀都不知道,但這又有什麼關系。

這段時間被山西的農村O2O項目震撼後,我幹脆乘車轉了大半個山西,發現山西包括陽泉、呂梁、太原、朔州在内的多個三線乃至四線城市都開展了各種高新技術園區、雲計算中心、創業孵化基地,其規模相比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都不逞多讓。雖然這些創新中心包括前文提到的O2O大多還處在開始階段,有些項目更是赤裸裸的炒作噱頭。但不可否認,山西網際網路已經開始邁出了堅實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