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國外到國内,為何大家都瞄準了磁導航介入手術?

不到兩年的時間,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發現:形形色色的智能醫療産品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在醫療影像、智能診斷、家庭醫生之後,今年,醫療行業又迎來一名“大将”——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

聽起來很普通,但這個項目的出現,對介入治療的意義卻很非凡。

因為在傳統的介入手術中,醫生往往是依靠C形臂旋轉及對比劑應用成像,這些操作中存在着3D資訊丢失和加重腎髒負擔的問題,同時,操作者因為長期暴露在輻射環境中,承擔了極高的職業風險。

而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的成功研發使得問題迎刃而解,它具有明顯減少操作者 X 射線暴露、成像定位精準、操作準确穩定的優點,在減少器械操作顫抖的同時,還能增加操作者舒适感。

作為一個功能裝置,其意義遠不止于此,最近,智能相對論采訪了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Supiee(速派儀)的副研究員劉建華博士,試圖探讨該系統的産業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内外紛紛搶跑,中國的磁導航介入手術優勢在哪裡?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外的相關科研機關和企業已經完成了三代磁導航控制裝置及其輔助成像裝置的開發。其第二、三代産品已分别于2002年5月和2003年1月通過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FDA認證,目前正在美國的多家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今年,由中科院支援的項目Supiee研發成功,這代表着國内也有人踏上了這條賽道,欲與國外争鋒。雖然國内的磁導航介入手術系統在推廣速度上比國外晚了一點,但幸運的是,後來者也有着自己獨特的優勢。

1.智能醫療大背景,磁導航的市場亟待釋放

目前,AI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大背景,AI+醫療更是行業大佬瞄準的風口。所謂智能醫療,就是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算法等技術介入醫療服務,進而創造出的新服務和新生态。

在智能醫療的時代号召下,我們能看到,智能醫療的硬體大緻可以分為資訊服務産品和機器輔助産品,前者比如智能手環,後者有智能醫療影像,雖然這兩類産品的切入口不同,但其最終指向都是資料。

而傳統的介入治療難以滿足百萬量級的醫療資料需求。即使操作技師不顧輻射危害不眠不休工作一整天,也僅僅隻能完成數十個病例(還不一定能獲得高品質的病例資料)。

與正常的操作方法相比,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具有一些人類無法比拟的優勢,如手術費時短,可以避免醫生長時間暴露在輻射範圍内;手術精度高、可以完成許多正常手術無法實作的在人體内某些重要部位進行的精密外科手術;它還可以将正常的介入式手術療法與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成像技術、超導磁體技術完美的結合起來,給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手段。

費時短,精度高,能比對……毫無疑問,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具有天然的高品質資料收集功能。

從市場需求這個次元來看,随着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包括高血脂,高血壓,腦血栓,冠心病,肥胖和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已嚴重威脅着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是以,用于治療的介入手術例數隻會越來越高,醫療市場對磁導航介入産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緊迫。

以冠心病舉例,從09年開始,冠心病介入例數一直在增長,至2017 年,中國大陸的冠心病介入例數全年為753142例,其中網絡直報資料615984例、省級質控中心核實後增加資料91556例以及軍隊醫院資料45602例。

從國外到國内,為何大家都瞄準了磁導航介入手術?

(圖: 2009-2017 年中國大陸地區 PCI 治療例數 來源:網絡)

2.政策、人才雙雙助力,推動磁導航介入手術走上快車道

我國的磁導航項目還處于初創階段,但在政府的鼓勵下,進入投資階段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目前,國内唯一一家攻克磁導航介入手術系統的Supiee實作了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心髒介入磁導航系統的研制》的技術名額,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技術,研制的磁導航裝置樣機功能十分完備。

而為了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也啟動了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Network Initiative,簡稱STS計劃)。

作為入選STS雙創引導項目的Supiee,其得到了中科院的強力支援。中科院按照“需求牽引、市場導向”的原則,支援項目通過創新創業的形式來實作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最終目标是實作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在政策支援的大前提下,磁導航介入手術的生長土壤甚是肥沃。除此之外,磁導航的人才團隊也給予大衆不小的信心。以Supiee舉例,其核心團隊成員如王秋良、劉建華等人,出身于中國科學院,團隊長期從事介入式醫用磁導航技術的研究工作,人才底蘊十分深厚。

國内磁導航介入手術将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

不容置疑,在市場剛需、政府支援、人才助力的情況下,選擇磁導航介入手術系統确實是一個不錯的創業選擇。當資本注入後,磁導航到底會以何種方式實作商業化?最終又會呈現出怎樣的形式呢?

1.好故事的前提:2B撐起大未來

參考醫院目前已有的智能産品,比如智能影像、導診機器人等,我們發現,這些産品推向市場後,并沒有出現大家預想中的深受患者歡迎的場面。

可以說,如果将鏡頭對準2C端,效果其實是不夠理想的。關鍵原因是,它降低的是患者的時間成本而非經濟成本,雖然其安全性和手術成功率會提高很多,但這在診療初期給患者帶來的優勢并不明顯。

再者,于2C而言,磁導航介入手術系統相較于醫療機器人會更為特殊,因為此類從實驗室出來的産品總是貼着科學儀器的标簽,而絕大多數患者還處在被教育階段,行業生态尚未形成,割裂的局部手術功能難以引爆使用者的關注。

反而是醫院,基于醫療資源匮乏的大環境下,磁導航能夠降低患者的時間成本,也就是在降低醫院的營運成本,如果磁導航産品聚焦于2B,其可挖掘的内容比2C要多得多。

從國外到國内,為何大家都瞄準了磁導航介入手術?

圖:磁導航介入手術系統

比如,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是可以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內建來實作的,如立體定向成像、介入式手術器械等,目前在醫療臨床上都已被成功應用,而較大型的醫院也都配備有相關裝置,可以直接用于該系統。

也就是說,本項目可以在醫院的現有技術基礎上開發完善所需的超導磁導向和聚焦系統及其人機互動控制界面,這樣可以減少醫院的資金投入,降低技術風險。

是以,磁導航的商業化并不要求通過功能來聚攏人群的最大化來尋求規模化的盈利,而是實作醫院效率的最大化。

2.圓滿的結局:遠端醫療的關鍵一環

遠端醫療已經是一個盛行很久的概念了,然而,市面上的遠端醫療産品卻還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鍊條。為什麼這麼說呢?

事實上,市面上的遠端醫療僅僅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遠端教育,即對醫療人員進行教育和教育訓練;第二個層面是遠端診斷,即通過網際網路給予針對醫療影像或病理的診斷意見;第三個層面是遠端監測,即利用家用醫療裝置采集患者的生命體征資訊,進行遠端的疾病管理。

這其中缺了哪一個關鍵環節呢?實操。而遠端醫療急需的也是這一點。

現在的情況是,手術人才缺乏,導緻許多地方“一術難求”。一個外科手術專家往往是被各地“借調”的,今天去北京做手術,明天就得去長沙了,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

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并不是孤島式的功能裝置,而是整個遠端醫療體系裡的關鍵一環,理論上,通過對操作者運動模式進行測量和運算,磁導航可以更好地實作人機無縫銜接,再通過遠端通信技術,使操作醫師不必進入導管室,在操作室遠端甚至在不同城市、國家就可以控制患者體内磁導航專用導管,到達手術所需位置,完成諸如冠心病治療、起搏電極安裝、導管消融等心髒介入治療。

爆發之前的沉默,磁導航面臨的兩大問題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看似前景光明的磁導航介入手術,要迎來爆發,還要面臨兩個迷思。

1.技術研發與商業模式如何找到平衡的支點

如何将理想化為現實?其中關鍵點在于如何使産品思維和商業盈利獲得平衡。在推動科研産品商業化的時候,雖然大家都想要産品十分完美,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市場急需和成本限制,在商業化程序中必須要做一些妥協,邊推廣邊改進。

科研工作者往往都有着自己的科創情懷,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造福于人類。但在這個“造福”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必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區,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是不夠的,隻有将科研成果實作産業化落地才能實作産品價值以及科研工作者自我的價值。

Supiee研究員王秋良深耕超導領域多年,在市場需求聲音愈來愈大的時候,選擇将新技術推出,為醫生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為患者打開便利之門,又何嘗不是科創工作者的初心。

但同時,企業也要保護科研工作者的産品思維,争取盡可能多的科研時間和成本,醫院有需求,就代表變現路徑已經跑通,但真正的服務才剛剛開始,在考慮變現方式的同時,還要平衡産品的品質和疊代速度。

2.跨過講故事階段,何時能找到爆發的契機

論及爆發契機,劉建華博士認為,Supiee二代機的問世将成為行業爆發的契機,這個時間應該在3年内。而且,在未來3至5年,Supiee會首先在國内建設示範醫院。

我們能夠發現,磁導航的進展是比較快的,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式醫療産品,Supiee“背靠大樹“,在科研工作者的長期耕耘下,短短五年時間就已經擁有了最核心的技術能力,且産品的疊代速度也十分穩定。也就是說,磁導航正處在一個即将爆發的時期,其回報周期必然不會讓人失望。

做好行業教育,達成行業認知是行業爆發的第一步。原因在于,智能醫療的行業處于市場早期,仍有一些醫院對于引進智能硬體處于觀望階段。但智能時代是難以逆流的,醫院對于智能醫療硬體的認知也會達到某種程度的統一。目前來看,在磁導航介入手術這個領域内,Supiee作為國内第一款磁導航外科手術系統,其技術能力也足以承擔起教育市場的重任。

其次,資本的加碼才能打造行業裡的巨人,助推行業的發展。理想的介入作業系統,應能與目前的介入手術室設施銜接,并提高現有治療受益。做産業,如果沒有巨人來牽引生态,一群散兵遊勇無頭蒼蠅式的亂竄,是不可能創造一個大産品市場的。

結論:

總而言之,國内的磁導航介入手術正處于一個即将爆發的岔路口,而回首Supiee的來時路,我們發現,自13年立項以來,五年的鑽研和打磨,這不僅是一個産品的落地,更是一群科創人情懷的抒發。

雖然路途坎坷,但這條路,應該是一個成功的智能醫療單品必須走的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