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替代基金經理前,我們想潑幾盆冷水

AI替代基金經理前,我們想潑幾盆冷水

你還記得三個月前那條全球首支人工智能ETF基金AIEQ釋出的新聞麼?當時“AI将替代基金經理”一說甚嚣塵上。如今距離AIEQ正式推出已經過去近三個月。而在這個時間點,去回顧AIEQ的發展,用AIEQ收益率的的大起大落來回答當初那個問題,似乎更為合适——未來的AI真的會代替基金經理?不過,不好意思,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卻認為至少短期内,AI還替代不了基金經理。

1

AIEQ隻是打了一個漂亮的開局

10月18日,全球首支機器人選股基金AI Powered Equity ETF誕生,由EquBot LLC與ETF Managers Group共同推出。

據公開資料顯示,AIEQ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對全美6000隻挂牌股票進行持續不斷地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企業公告檔案、季度财報、新聞以及社群文章等。然後從目前經濟形勢、未來趨勢出發,在深度分析後再挑選出包含70支股票的投資組合。股票選好後,由ETF Managers Group的一個基金經理團隊對投資組合進行再權衡。

不得不承認,AIEQ在起初以0.83%的回報率打了一個漂亮的開場,不僅遠超競品美股标普500指數,同時也再一次吸引了整個金融界的目光。

就像很多人想不到AIEQ的開局竟然會如此燦爛一樣,AIEQ在人們的期待目光之中,又再一次出人意料地很快走向滑坡。資料顯示,從10月中到11月中,AIEQ淨值一度最低下跌到略高于24元,單月跌幅逾4%。截至2017年年底收盤,AIEQ漲幅0.6%,美股标普500指數漲幅為3.39%。也就是,AIEQ推出以來,業績整體表現落後于美股标普500指數,與此同時,美股标普500指數卻保持着穩定增長。

最初叫好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除了這一記漂亮的開局,AIEQ确實給了基金市場新的遐想空間。除了,EquBot LLC與ETF Managers Group,國外如摩根大通、貝萊德、Two Sigma、Citadel、DE Shaw等,國内如華夏基金、天弘基金等一些大型對沖基金也都紛紛開始研發、采用AI來協助工作,例如分析報告和推薦股票等。他們之是以争先恐後,無非寄希望于AI能做到:

1.全天待命,算法賦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面,AI可以全天工作,24小時待命,既将人從繁瑣的簡單工作之中解放出來,降低了勞動強度,又使得并行處理多項工作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算法技術極大提高了人們對于檔案的分析和處理速度,由此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在“分秒必争”的股市為股民謀利。例如摩根大通開發的AI金融合同解析軟體,幾秒鐘就能完成過去從業人員每年長達數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2.理性分析,及時更新,助力量化投資

2016年,量化投資引爆了投資市場,其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并且采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實踐投資理念,實作投資政策的過程。而AI的入局,則能有效助力量化投資的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AI可以降低個人的情緒和由團隊合作造成的對于分析結果的影響,有效降低不穩定性,提高分析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搭載大資料的人工智能,在資料抓取方面能夠更為全面,同時對于資料的更新也更為及時。例如前文所提到的AIEQ對于全美6000支股票相關資料的分析和處理。

但,要讓AI完全替代基金經理,短時間内不太可能。

我們先來說說AIEQ的成績為什麼不太好,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從AIEQ本身的選股來看,AIEQ的選股不走求穩路線,大多十分激進,進而導緻了收益率大起大落。第二,從人工智能本身所存在的“黑箱問題”來看,由于人們無法從内、外來透析其做出決定的原因,就使得對其所做出的結果缺乏修正的理由,無法辨錯。

但這還不是AI不能替代基金經理的全部理由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認為原因有四點。

1.AI不能進行思辨性分析,導緻分析并不深入

AI對于資料的計算和分析,能夠使得其在做定量分析時有很大優勢。但是,對于證券市場分析來說,除了定量分析,還需要定性分析。通過定性分析能夠深入挖掘資料背後的關系和意義,而這正是AI最大的缺陷所在。正如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在接受采訪時所說:“人工智能是解決了一些結果不确定性的問題,即引用各種模型來幫助進行判斷和決策,提高原來判斷的準确性。但證券市場投資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有多種因素,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分析,并不是能夠簡單的通過公式或者邏輯推演出最佳方案。

2.AI更加适應“有套路”的工作,無法面對充滿偶然性的股票市場

AI背後其實是由一套程式和算法來支撐的,AI所謂的自我學習,也不過是建立在算法基礎之上的路徑輸出。是以,對于一些“有套路”、按照流程走的任務,AI當然可以輕松應對,并且能夠比人做得更好。但是一旦新情況在設定的程式之外,AI就無法工作和及時調整。而基金經理則正是要求能夠做出決定,能夠在變化之中及時指明方向。據《證券時報》報道,2017年A股,漲幅超1倍的股票共有40隻,但同時也有145隻股票價格腰斬(跌幅超過50%),在年末時,持續走高的大連電瓷和浪莎股份等股價還出現了高位斷頭,股票市場充滿偶然性可見一斑。是以,面對瞬息萬變的股市情況,更适應做“有套路”工作的AI是不能替代基金經理的。 

3.AI能夠實作人機互動,但是作為資訊溝通的樞紐仍然是一個問題

一個好的投資組合往往并非是一個基金經理能夠搞定的,基金經理還需要和調研團隊、操盤手、管理層進行詳細和及時的溝通。在搞定投資組合之外,基金經理還需要和他的“金主“們進行溝通和說明。是以,作為資訊樞紐的基金經理起着上傳下達的作用。而人之間的溝通并非是簡單的量化工作,裡面涉及到了大量的溝通技巧、說服方法等。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人類有三類崗位很難被AI替代,第一類就是需要交流溝通的,所謂人情練達的藝術。是以,對于資訊交流樞紐一職,AI目前還無法勝任。

4.AI的資料分析優勢,在股市預測上并不起多大作用

影響股票價格的核心是公司的營運情況以及政治、經濟環境,但直接因素是股民的買入和賣出情況。是以,股市的變化是帶有一定不可預測的成分存在的。是以對于股市投資來說,即算是量化到極緻,把K線等分析工具研究得入木十分,也無法做到精準預測,達成100%的獲利。以芝加哥學派尤金·法馬教授為代表的以一大幫知名經濟學家,将股價波動視作是随機遊走,他們認為股票價格就像個醉鬼一樣,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步會怎麼走,往哪個方向走。實踐也證明,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精準預測股市的大牛或者工具的出現。是以AI的入局,對于股市預測來說并不能起多大作用。

不過,雖然對于“替代說”我方持否定的觀點,但是如果這個命題換成“AI能否有效輔助基金經理“或者”‘AI是否能夠助力金融行業的發展“,我們的答案則是肯定的。

人工智能确實能夠有效輔助基金經理或者其他從業人員的工作,如上文所提到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确率等。并且,AI+金融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從摩根大通、華夏基金等國内外多家公司和機構紛紛布局AI就可見一斑。根據36氪研究院釋出的《人工智能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AI已經在金融行業的投顧、征信、風控、身份驗證等多領域開始得到應用。

AI替代基金經理前,我們想潑幾盆冷水

近日,在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挂牌儀式上,融360、簡普科技CEO葉大清指出,“中國将成為金融科技和AI的最大受益國,金融行業AI應用會比無人駕駛更早實作商業化。“未來,AI雖然不能替代基金經理,但其的确能助力金融行業的發展,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