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滿
聲明|題圖來源于網絡。驚蟄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周傑倫入局元宇宙NFT幻象熊(Phanta Bear)的“羅生門”剛過去沒多久,陳冠希也加入到了宣傳NFT的陣營當中。
1月8日,陳冠希在個人社交媒體賬号上曬出幻象熊的同系列NFT頭像,并與周傑倫進行了互動。1月10日又傳出消息稱,或有可能在年底前釋出一些與周傑倫合作的 NFT 項目。
當元宇宙還隻是一個受到資本追捧、被企業強行蹭流量的熱門概念時,大多數普通人仍然可以無動于衷。但當名利雙全的偶像明星們都開始紛紛入局的時候,人們就無法再淡定了。而事情的背後,也并非粉絲們所看到的那麼簡單。
1、明星引流,NFT翻紅
其實NFT早在2017年就已經出現了。隻是相較于比特币在這一年12月創下2萬美元價格新紀錄的“大事件”相比,NFT的出現自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彼時,以太坊作為萬衆矚目的明星項目,吸引了不少項目團隊開始嘗試在其網絡上開發具體應用,而以加密貓(CryptoKitties)為代表的區塊鍊遊戲就曾掀起過一陣NFT的流行潮。
加密貓類似于一種基于區塊鍊網絡的“電子寵物”,玩家可以購買和出售自己所擁有的加密貓,也可以讓它們進行繁殖進而産生新的加密貓。加密貓的獨特之處在于每隻貓的眼睛、皮毛等外觀都各不相同,加密貓也是以擁有不同的“價值”。
至于周傑倫和陳冠希接連“力挺”的幻象熊,則屬于另一種類型——加密朋克(CryptoPunk)。從表面來看,周傑倫等明星所使用的NFT頭像隻是一張JPG圖檔,但其實每張JPG都對應了一個區塊鍊網絡上的唯一位址,并能夠以此驗證NFT的真實性。
在價值方面,加密朋克雖然不具備類似加密貓一樣的遊戲功能,但它作為頭像卻可以擁有一定的社交價值。特别是在近年來,NFT成功地吸引了體育和娛樂明星們的注意,NBA球星庫裡就曾在2021年9月花費了約18萬美元,買下了一枚藍色“無聊猿”的JPG頭像,也徹底帶火了“無聊猿”這一系列的NFT作品。
在很多明星看來,擁有一個NFT作品作為頭像,是一件非常潮且酷的事情,而他們這種基于身份認同的行為,也對粉絲群體形成了一種偶像号召。是以當元宇宙平台Ezek宣布聯合周傑倫名下潮牌推出限量NFT幻象熊時,才會出現40分鐘售罄淨得6200萬元的狂熱現象。
2、藝術還是投機?
在很多人看來,NFT的大火不過是又一次粉絲為明星們買單的追星行為,但NFT本身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行為,它還被加密貨币愛好者們譽為是一場藝術實驗。
在傳統收藏領域,由于普通使用者無法辨識藝術品的真僞,是以往往需要在第三方機構鑒定後才敢獲得藝術家們的作品。但是NFT基于區塊鍊網絡所具有的唯一性,使得普通使用者隻需要通過檢視NFT的加密位址,即可驗明收藏品的真實性,進而排除了第三方的存在,讓藝術家們得以和使用者面對面。
2021年3月份,英國拍賣行佳士得首次上拍NFT作品。美國數字繪畫藝術家Beeple創作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起拍價為100美元,上架後一個小時内價格便攀升至100萬美元,經過353口叫價,曆時15天,最終以6935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币4.5億元,而該作品也成為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史上價值第三高的藝術品。
NFT的支援者們認為,NFT作品在世界知名的拍賣公司作為藝術作品被拍賣,意味着NFT的藝術價值得到了主流藝術界的承認。但在一些經曆過加密貨币泡沫破滅的普通投資者眼裡,這也不過是一種新的炒作方式。
“佳士得本身就是個拍賣平台而已,NFT産品拿去拍賣本身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而且那筆拍賣的最終買家,本身也是一支NFT基金的創始人,這就是給自己人捧場,與其說NFT獲得了主流藝術界的認可,倒不如說是自嗨。”
從2017年就開始關注加密貨币的小袁告訴驚蟄研究所,“明星們本身自帶流量,加上他們推出的一些NFT實際也并不貴,是以完全可以看做是粉絲應援的一種行為。而那些真正搶購NFT的人,大多是抱着投機目的入局的加密貨币愛好者。可能在他們眼裡,這些明星和之前給資金盤項目站台的所謂KOL們差不太多,唯一的差別就是周傑倫的流量更大,能把NFT的價格炒得更高。”
3、NFT專割年輕韭菜?
值得一提的是,在佳士得3月份這場拍賣的最後階段,有2200萬訪客登入拍賣網站見證了來自11個國家的買家的競投,超過50%的買家為在1981-1996年出生的千禧世代,更有6%的買家為1997-2012年出生的“Z世代”。而在驚蟄研究所加入的一個人數超千人的QQ群裡,90、00後的群使用者比例已占據群總人數的63%。
NFT似乎特别容易引起年輕使用者的興趣,而在一些年輕人的眼裡,購買NFT或許隻是一種單純的消費行為,與投資或投機無關。
在國内NFT發行平台“淘派”的營運負責人劉暢看來,年輕人購買NFT産品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年輕群體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本身更容易接受原生的NFT産品,就像一些年輕人喜歡韓寒要多過一些傳統作家。”
劉暢表示,很多年輕人會基于自身的喜愛,或以收藏為目的來購買NFT産品,而且在一些公衆人物的帶領下,NFT産品成為了年輕人眼中炫酷、新奇的代表,他們購買NFT的目的,有時候就像在遊戲裡購買皮膚一樣直接和單純。
26歲的區塊鍊技術愛好者、加密貨币投資者小林告訴驚蟄研究所,雖然一些投機的加密貨币愛好者把NFT也看做是又一個加密泡沫,但是從區塊鍊技術的發展程序來看,NFT的價值并非隻是用來炒作。
小林認為,NFT的創新之處以及真正的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種标記原生數字資産所有權的方法,且該所有權可以存在于中心化服務或中心化庫之外。這意味着不論在何時何地,你都充分擁有資産且可以随意處置你的數字資産,而對于時下最熱的元宇宙來說,它等同于在虛拟世界建立價值流通的基礎設施。
“現在很多大公司們都在蹭元宇宙的熱點,但實際上元宇宙不是靠兩三家公司就可以實作的。”小林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例告訴驚蟄研究所,元宇宙作為理想化的數字世界,不光要有底層技術,還需要比對各種不同場景的應用。而NFT具有的标記原生數字資産所有權的能力,已經讓人們看到了它在元宇宙的世界裡的價值。
“可能很多大公司都把NFT當做是進入元宇宙的一張入場券了。而且發行NFT産品的門檻也非常低,是以說蹭熱點也有好,提前搶奪使用者也好,大公司發行NFT怎麼看都是一件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
4、NFT背後不能忽視的風險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hainalysis報告,2021年NFT市場規模已經至少達到269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700億元,與一片藍海的市場前景相對應的是,NFT背後同樣不容忽視的風險。
首先,由于大多數NFT産品都與加密貨币直接相關,而加密貨币交易相關的業務在我國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是以以投資為目的購買NFT産品,以及在國内進行其他NFT産品的交易行為,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另外,由于加密貨币來源的不确定性,在NFT産品交易也存在被利用洗錢的可能。
其次,在搭上元宇宙熱點和被明星們再次帶火之後,一些NFT産品已經顯露出了炒作現象,對于以投資為目的而購買NFT的使用者,過高的價格背後都存在着血本無歸的投資風險。
是以,和國外在二級市場瘋狂炒作NFT的現象完全不同,國内發行NFT的平台将其布局在一級市場,産品多基于聯盟鍊而非去中心化公鍊,并且限制或禁止二級市場交易。
此前,鹹魚還屏蔽了“NFT”關鍵詞,支付寶的NFT平台“鲸探”也在告知使用者一頁,明确說明NFT是滿足使用者的收藏需求,不支援轉賣,而對于使用者的無償準贈有一定門檻,必須滿足持有NFT180天後。
此外,作為發行在區塊鍊技術上的收藏品,很多因為輿論被吸引到的普通使用者,對NFT的認知僅僅停留在“一張JPG圖像”的層面,對于NFT所面臨的技術風險既不了解也完全不感興趣。但實際上,NFT産品也面臨着被黑客攻擊和盜走的風險。
總而言之,不論是從價值還是從技術來看,現階段的NFT産品的确獲得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支援。粉絲購買周邊,為偶像應援的行為本身毋庸置疑,但是随之而來的加密貨币行業所流行的炒作風氣也不容忽視。
目前來看,雖然元宇宙離我們依然遙遠,但NFT好像已經成為了一場進入元宇宙的入場券,讓網際網路企業們找到了連結未來世界的方式,也讓普通人淺嘗辄止地感受到了來自數字世界的奇妙魔力。
*為保護受訪者隐私,以上人名除“劉暢”外,其餘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