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提起三國時期的曹操,世人一直對他褒貶不一。誇獎他的人,說他是一代枭雄,為結束東漢末年的亂世立下大功;貶低他的人說他是亂臣賊子,竊國大盜,挾天子以令諸侯。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出征時,還公然罵曹操為曹賊。但曹操真的是“漢賊”麼?其實他在《述志令》已表明自己的抱負。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述志令》是曹操對外表達自己思想和經曆的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文章,其中在寫到别人對他的誤解,社會對他的不了解時,曹操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人,他說的是戰國時期的樂毅。他說:”當年樂毅從燕國逃往趙國,趙王打算圖謀燕國時,樂毅伏地垂泣。對趙王說:‘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如果獲罪,流放到他國,死了也就算了,不忍謀害趙國的任何一個普通人。如今又怎忍心謀害燕王的後裔呢?’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而曹操說的第二個人,便是秦國大将蒙恬。他說,胡亥殺蒙恬時,蒙恬曾說:“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怆然流涕也。為何曹操對蒙恬和樂毅的事有這麼大的感觸呢?其實曹操是借景生情。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蒙恬出身将門,祖父蒙骜在秦昭王時從齊國投靠于秦,并領軍攻打韓、趙,累官至“上卿”。他的父親蒙武也是秦國武将,曾與秦将王翦聯手滅掉楚國。蒙恬在家庭環境影響下,從小立志沖鋒陷陣,報效國家。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為将軍,攻破齊國。之後,他又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從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把匈奴趕回老家後,蒙恬又奉命督造萬裡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有力遏制匈奴南進。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因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而他的弟弟蒙毅也是秦始皇的心腹大臣,官至上卿,外出都陪秦始皇乘坐一輛馬車。蒙氏一族對秦國可謂忠心耿耿,結果卻要被賜死。是以蒙恬上奏說:“我現在統兵30餘萬,其勢力足以背叛秦朝。而我自知必死無疑,卻還堅守忠心,正是因為不敢辱沒先人和忘記先王的教誨!”

蒙恬死前留下兩句話,曹操讀一次就哭一次,究竟寫了什麼?

而當時的曹操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他把漢獻帝握在手中,大家都認為他是居心不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當皇帝。面對天下人的質疑,他苦惱不堪,是以才寫了這《述志令》來向漢獻帝和天下人表明心意。但因為大家都不了解他,是以他一想到蒙恬的話,便想哭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