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在封建社會,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為了權力,皇室會出現手足相殘、父子兵戎相見的局面。是以後來有了那句“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感慨。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秦朝到清朝宣統帝退位,曆經數十個朝代。在各個朝代中,都曾經出現過流血案例。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如秦皇世子扶蘇,被胡亥賜死;隋文帝楊堅的太子楊勇被廢,最後被兄弟楊廣所殺;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被兄弟李世民所殺……但是,凡是總有例外,在封建王朝中,出現過一個太子位置異常穩固的人,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朱标。這是為什麼呢?

一、 朱标是嫡長子

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的時候,就冊立朱标為世子,在朱标13歲的時候,朱标就代替朱元璋祭拜安徽的祖墓,僅僅從這兩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于朱标寄予厚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稱帝後立馬把朱标冊立為太子,以此確定朱标諸位之位。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二、 朱标威信極高

在朱元璋的26個兒子中,身為嫡長子的朱标一直以來都是這些小弟弟心中的大哥。朱标十分友愛兄弟,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都是由于朱标從中說情調和才得以免于懲罰。是以,兄弟們對朱标都是既感激又信服,無人想動搖他的太子之位,連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也不例外。

三、明朝的皇子待遇極好

明朝的皇子,堪稱史上最幸福富二代,是以才有那麼多現代人做夢都想穿越回明朝當王爺。朱元璋是一個把家天下理念執行到極緻的皇帝,他不僅把所有兒子都早早封了王,而且分别有封地,等到皇子們十幾歲時,他們便被派往封地,以藩王身份鎮守在全國各地。藩王們個個手握重兵,雄霸一方,有錢有權,過得比皇帝更逍遙自在。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由于朱元璋的兒子們對自己的現狀大多比較滿意,是以就更不願意冒風險去與朱标争當太子了。另外,皇子們都自幼遠離京師,也不具備奪嫡的客觀條件。有人可能立馬就說,那明成祖朱棣怎麼就造反了呢?

其實,朱允炆當上皇帝後,朱棣并沒有造反,而是在自己的封地老老實實的逍遙快活。他之是以造反是因為朱允炆要削藩,和清朝的平西王吳三桂一樣,當康熙皇帝決定削藩的時候,吳三桂也開始造反了。削藩就意味着剝奪他們的權利和榮華富貴,是以他們當然要反抗了。

四、 東宮班子強大

在朱元璋稱帝之後,朱元璋對于朱标的教育非常的重視。朱元璋親自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輔佐朱标太子的學業。

在朱标的授業老師中,彙聚當時各方面的人才,例如:當時儒家名師宋濂教育朱标學習儒家經典;軍務方面的老師有:常遇春、徐達等這些明朝開國元老,培養朱标的軍務能力;在政務方面有:左丞相李善長,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中書參政楊憲,禦史中丞劉基等這些三省六部中樞神經的官員輔佐朱标政務方面。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五、朱标才能出衆,性格寬厚

朱标二十二歲就開始監國,處理朝廷日常政務,擁有豐富的治國經驗,并且得到群臣的擁戴。他才能出衆,性格寬厚,但仁慈中又不乏主見,甚至敢于挑戰父皇朱元璋的權威,屢屢直言勸谏。

像宋濂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朱标和馬皇後的死保,恐怕早就被朱元璋處死了。而且,朱标還經常巡視民間,廣施仁德,在民間的威望也極高。如果這個時候有人想要謀太子位,那基本上就與重新打個天下的難度相當了。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卻無一人敢觊觎朱标的太子之位?

可惜的是,朱标最終沒能活過朱元璋,否則,許多功臣也就不用死了,而靖難之役恐怕也不會發生了。自己的兒子朱允炆也不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