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選圖檔上面的藍色字型“古早故事”,再點選“關注”每天都有文章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古文物經受歲月的磨砺,仍舊彌足珍貴,其實是因為文物本身蘊含了曆史價值。它們往往出自于能工巧匠,也是以能夠代表着一個時代的工藝水準,通過探尋文物内部包含的價值,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代工藝以及藝術水準。
人們還可以從中梳理出曆史脈絡,探尋風土人情等内容,足以看到文物本身就包含着曆史印痕,是不可忽視的珍貴寶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識貨。
落荒而逃的丁百萬家族
或許一些人會将文物當作是無用之物,忽視文物的價值,但是文物專家卻能夠慧眼識珠,他們可以發掘出文物寶貴的魅力。上個世紀60年代時,專家從農民手裡買下一捆“柴火”,誰也想不到這樣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卻價值不菲,便證明了專家和老農之間對文物品鑒存在着巨大差異。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說起,1947年解放軍英勇挫敵捷報連連,惹得不少地主豪紳擔憂不已。那些地主豪紳一向魚肉百姓,也在解放軍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當中聞風喪膽。一些土豪對正義之師的到來擔憂不已,其中丁氏家族就尤為提心吊膽。
丁氏家族富甲一方,當鋪和商鋪在清朝時期可以說遍布全國。這個家族在鼎盛時期,一年的收入甚至可以和清朝一年的收入相對比,真正可以稱為富可敵國,是以人們将其稱作丁百萬。
這個家族賺到錢并不是全部幹淨,他們手中的财富也通過是剝削和壓迫擷取,是以正義之師的到來意味着他們的“好日子”将煙消雲散。為了避免自己的不義之财流失,丁百萬家族選擇了逃跑,雖然多數金銀珠寶都被他們帶走,不過還是有很多東西帶不走被遺留了下來。
珍寶被誤認為一捆“廢材”
丁百萬家族一跑不要緊,這個家族雇傭的很多農民都沒了收入來源,甚至連之前的工錢都要不回來。無奈之下,被雇傭的農民們隻能夠去丁百萬家中搜尋一些值錢之物,想要拿去換點生活費,一個老農在搜刮當中隻拿到一捆書畫,看上去髒兮兮的,不值什麼錢,隻能當作一捆柴火用。
他的這一舉動,招緻了家中妻子的怒罵,妻子認為他沒有眼力勁兒,别人拿之前都是挑值錢的東西,他卻挑出來這一捆“柴火”,對于改善生活根本沒有什麼作用。老農無奈之下,隻得把這捆“柴火”放在雜物間,就連老農都沒有想到這些不起眼之物其實價值連城,因為它們是貨真價實的文物。
在60年代,人們對文物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專家四處收集散落在民間的文物,偶然間文物專家發現了他在雜物間堆放的這捆“柴火”。
文物專家張伯駒随手抽出一本就發出了贊歎,原來這捆“柴火”當中有着很多古畫,特别是《古佛圖》有着很高的價值,本以為這些珍貴的古畫已經被國外入侵者搜刮,沒想到卻在國内發現,着實十分驚喜。
《古佛圖》的作者為揚州八怪之首,并且此畫為其得意之作,藝術價值極高。老農将《古佛圖》在内的文物上交之後,得到了1800元的獎勵,在上個世紀這筆錢不是一個小數目,老農也極為滿意。《古佛圖》已經成為國寶,禁止出境。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在頁尾點在看并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