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隋文靜(左)/韓聰在訓練中。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圖②: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大廳。 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攝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再接再厲,全面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抓緊抓好最後階段各項賽事組織、賽會服務、指揮排程等準備工作,確定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圓滿成功。
冬奧會籌辦進入沖刺階段,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從運動員到每一名參與者,大家都在努力,為冬奧盛會的成功舉行奮力一擊。
——編 者
拼字當頭 冰雪健兒争佳績
本報記者 劉 峣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23天,冬奧會備戰已進入關鍵期。29支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的運動員正拼字當頭,以最佳的競技狀态迎接大賽到來,朝着“取得中國冬奧會參賽史上最好成績”的目标發起最後沖刺。
立足自我 以穩為主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中國雙人滑組合隋文靜/韓聰獲得一塊寶貴的花樣滑冰銀牌。經過傷病的煎熬和等待,王者歸來的“蔥桶組合”在北京冬奧周期繼續保持着強大的競争力。在2021—2022賽季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中,隋文靜/韓聰在加拿大和意大利兩站比賽中兩度登頂。即将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上,花樣滑冰雙人滑是中國隊沖擊金牌的熱門項目之一。
“冬奧會還是穩定第一,我們的對手很強。”中國花樣滑冰隊雙人組主教練趙宏博說,中國雙人滑項目在北京冬奧會的沖刺備戰中将立足自我、以穩為主。
在最新的雙人滑世界排名中,隋文靜/韓聰名列第三,隊友彭程/金楊位列第五,其餘3個前五的席位均被俄羅斯組合占據。可以預見,冬奧會上兩國組合的比拼将非常激烈。
趙宏博說,俄羅斯在冬奧會雙人滑曆史上“統治”了46年的冠軍,目前其隊員的整體狀态都比較好,有兩對年輕組合沖勁十足。為此,中國隊的兩對選手要把自己的東西練得更踏實,在冬奧會賽場上把兩套節目最高品質地發揮出來。
隋文靜和韓聰說,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兩人在難度上有了新突破。在托舉等方面進行了難度和挑戰性的更新,希望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本賽季,隋文靜和韓聰再次在自由滑曲目中祭出了成名曲——《憂愁河上的金橋》。2017年世錦賽奪冠時,兩人用的就是這套曲目。不過,這一次舊曲演繹的是新動作。隋文靜說,兩人與加拿大編舞家勞瑞編排了一套全新的節目,在很多細節上花了心思。
“希望可以通過這個節目,讓大家感受花樣滑冰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我們給大家的支援。”隋文靜說,“我現在很興奮、很激動,希望把這種心情保持到冬奧賽場,為自己的目标全力奮鬥。”
新人湧現 創造曆史
自1980年首次征戰冬奧會以來,中國冰雪運動一直呈現“冰強雪弱”的局面。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韓曉鵬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中一舉奪冠,為中國赢得迄今為止的唯一一枚冬奧會雪上項目金牌。
借助北京冬奧會的“東風”,中國冰雪運動加快補短闆。109個冬奧會小項中,從約1/3的空白,短短幾年間實作了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雪上項目老将給力、新人湧現,為北京冬奧會沖金做好了準備。
近日,在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美國猛犸山站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中國18歲小将谷愛淩獲得一枚銀牌。而在此前的U型場地項目上她勇奪冠軍,并以本賽季世界杯U型場地項目四站全勝的成績,獲得了象征賽季總冠軍的水晶球。
自2020年在冬青奧會上大放異彩以來,谷愛淩一直延續着強勢表現。本賽季初,她因傷錯過了一站比賽,但在傷愈回歸後狀态爆棚。自去年12月以來,谷愛淩在參加的9場比賽中都登上了領獎台,收獲6金2銀1銅,在U型場地、坡面障礙技巧、大跳台3個小項上均有收獲,這讓中國雪上項目的冬奧會争金點一下子增加了3個。國際雪聯也在其官網上評價道,谷愛淩給這個賽季畫上了驚歎号。
賽場上挑戰極限,賽場下創造曆史,很多人對這位中國雪上項目的希望之星寄予厚望。谷愛淩對于自己的冬奧會之旅同樣充滿渴望。“能在冬奧會前最後一個比賽做得這麼好,讓我感覺非常高興、非常期待。”她說。
奉獻服務 “雙奧之城”情更濃
在全國第一個奧林匹克社群——北京東城東四街道,鑲嵌其中的奧運元素不斷喚起人們對于北京奧運會的溫暖記憶。
“近年來,我們持續開展了一系列紀念夏奧、迎接冬奧的活動,延續着奧運夢想,記錄着‘雙奧’足迹。”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副主任張國忠說。
由200多名居民自發組成的“雙奧志願者服務隊”成為社群中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在志願者們看來,2008年,自豪的是見證和參與;如今,重要的是服務和奉獻。“我們正積極申請成為冬奧社群,希望可以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奧’社群。” 張國忠說。
在北京石景山區廣甯街道高井路社群,居民孫園園一家正熱切期待冬奧會開幕。孫園園曾是一名專業的速度滑冰運動員,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後,她主動到社群普及冰雪知識,為居民開展滑冰體驗課。“希望為北京冬奧會出一份力,來表達對盛會的期待和祝福。”
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長年堅持義務清理垃圾的“環保奶奶”賀玉鳳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她成立了“夕陽傳遞”志願服務隊,組織更多人參與環保行動,為打造“最美冬奧城”、迎接北京冬奧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冬奧會的那一刻起,就期待能為家鄉舉辦的奧運會盡一份力。”在國内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的郝夏坤出生于河北張家口,已經承擔了近7000小時飛行任務的她,近期最開心的事就是有機會能為北京冬奧會進行服務保障。
“再迎奧運,就像迎接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起說說過去,聊聊未來。”郝夏坤說,“2008年,我們與奧運初次相遇,為的是彼此能夠更了解;14年後,我們與奧運再度相逢,想的是如何更團結地一起向未來。”
(據新華社電 記者孔祥鑫 趙琬微 吉甯 李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