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諸葛亮一個正統的讀書人,忠君愛國和踐行忠義,是諸葛亮的立德之本,雖說當時大漢王朝,社稷崩塌,君臣綱常不在,但大漢王朝的影響力猶在,重制大漢王昔日朝輝煌是很多人的夢想,諸葛亮也想振興大漢。曹操當時勢力最大,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違背諸葛亮的立身之本,兩個人的忠君愛國思想不一緻,并且是無法調和的沖突,就算三顧茅廬的是曹操,并且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斷然不會輔佐曹操,況且當時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荀攸,等頂級謀士,諸葛亮去了未必能獲得曹操的足夠重視,志存高遠的諸葛亮當然不甘屈居人後。

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久居卧龍山。世人都隻知道有這麼一大神人,可是誰也沒見過,不知道是真是假!求賢若渴的劉備,聽聞之後便立馬前往,希望能夠請諸葛亮出山。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号稱三國第一謀士,豈是那麼容易請動的!是以,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和如魚得水。諸葛亮選擇出山輔佐劉備,也完全是被劉備的仁義之心所打動。

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劉備雖然兵微将寡,臨時苟安于劉表治下,然而劉備卻頂着漢室宗親的身份,受過漢獻帝的認宗冊封,代表了漢室正統。這樣一位漢室正統代表又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像諸葛亮這樣的非士家大族之人,本來出仕受重用機會也不易,如今有這樣的皇室宗親待之以國士之禮,他必會以死報之。是以這是“人和”。換到現在社會,一個有抱負有才幹的人,在一家大公司當小員工安穩過日子,和在一家剛起步民企受禮賢下士的老闆重托當CEO搏一番前途,會如何選擇呢?答案很明了。

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諸葛亮這個人物也許是作者(羅貫中)個人的情懷寄托。他借“諸葛亮”來證明自己,通過對諸葛亮各種神乎其技的軍事指揮和政治手段來顯示他本人所具有的軍事才能。這也算彌補了作者懷才不遇、未能成為軍事将領的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