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作者:方長榮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自秦代開始延續至今數以千年都是輝煌燦爛盛而不衰,書法藝術可謂是博大精深、流派紛呈,曆朝曆代都湧現出殿堂級的書家。他們的作品廣為後人臨摹為帖,像王羲之、顔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董其昌、懷素、張旭等都是傑出代表,處于朝代扛把子的地位。由此也導緻了他們在人們眼中不變的定位,那就是書法大家,而其真容往往不為人知,徹底被其書法造旨所掩蓋。

顔真卿就是屬于這類人,他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是“顔體”楷書的開山鼻祖,其作品件件為精品,是書法練家的必摹之帖。他的書法同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與柳公權并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說。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顔真卿的《祭侄文稿》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一、書法聖家,掩蓋真目

顔真卿的書法極豐,其書寫的門類多達十三種,幾乎涵蓋所有書法品種,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書家。盡管顔真卿的書法有登峰造極之神,卻非是職業寫手,從頭至尾都是個愛好者,少有人知道他卻是個政治大家,而且還是個四朝元老,其一生光明磊落、忠貞壯烈。如此的褒績卻不被世人所知,揚名于世的卻是書法,筆者愚認是諷刺且令人匪夷所思。

顔真卿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可磨滅,但其政績更值得一樹。他是唐代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才能和睿智遠勝自己的書法造旨,說他影響了整個唐代都不為過,不是他,唐朝都有可能改寫曆史。絕非是信口開河,不信,就抛開他被書法所掩蓋的曆史,來看看他的政績是否更加耀眼。

顔真卿的“祭侄文稿”世人皆知,但内中的血淚又有幾人能解。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他是個文官卻在國難當頭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率軍反叛,将自己硬逼成軍事家;為匡扶正義他四上四下忍辱負重,成為人敬的忠臣;為了國家免遭生靈塗炭,他又慷慨赴死彪炳千古。

這就是顔真卿的人生寫照,他三歲喪父,靠母親給人縫補漿洗為生,沒有上過學堂,卻有好學的心且志強執着,靠母親的教育和自學考舉了進士。

是人就有長短,顔真卿的短闆就是孤僻執傲、仗義執言不計後果,這也是他仕途坎坷的主要原因。考中進士後被留京為官,憑着為官務實其執政能力得到上方認可,破格提升讓他一路從京城的縣尉做到監察禦史。再奉命巡查河東、隴州等地,一路上秉公執法研判案情,許多冤假錯案得到平反,腐敗官員得到劾罷,其清廉和能力及效率都得到了認可,回京不久就升任殿中侍禦史。

有句“伴君如伴虎”的老話,其意就是在朝為官危機四伏,必須要謹慎、圓滑方能生存。可顔真卿敢怒敢言、不留情面的秉性又豈能眼睛揉得了沙子,其個性常使同僚尴尬,尤其是連上司都不給面子。如此較真哪有不得罪人的,目空無人、居功自傲、狂妄不羁一連圈的帽子扣在了頭上,起先還懼于你的正直和業績,久之便成禍患。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二、秉性直率,惹禍傷仕

當時的宰相楊國忠本就不是個潔官,對顔真卿的作為十分反感和厭惡,在群言蠱惑下,來了個眼不見心不煩的陰招,将他外調到東都當了判官。一年後回任原職,流放并沒使他的秉性有所改變,原指望采用調崗來挫敗他的銳傲,不想依然如故,隻得又将他轉任武部員外郎,盡管頻繁調動但顔真卿依然我行我素。

楊國忠不幹了,實指望以他的才幹能為己所用,誰想到折騰來折騰去還是個不識數。既然不識體統,也不能讓他在跟前礙手礙腳,幹脆将他調離京城,出任平原太守。被趕出了京城的顔真卿,卻得到了主持地方的機會,沒了限制放開手腳幹是巴不得的事,一個“歡”字盡了興。

這個平原郡在河北,是節度使安祿山的屬地,這個安祿山是個大野之人,做事為己目的不擇手段。為了攀上皇戚,他能不恥叩拜比他小許多歲的皇帝紅顔知己楊貴妃為幹娘,成為千古奇葩。認幹娘是第一步,沒多久就跟楊貴妃勾搭成奸,竟然給皇帝老子戴上了綠帽,成為唐代最大的一樁醜事。關鍵是誰都能看得出來,就唐玄宗不知是揣着明白裝糊塗還是它因,一直是稀裡糊塗,還一個勁地給他加官進爵。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 安祿山 )

人最怕的就是貪心,因為它是個永遠填不滿欲洞,這安祿山占了皇帝老婆,官至王侯地方一霸,就是收手不得,竟然打起侵霸江山的野心。其底氣不知是欺皇帝的軟弱,還是顯擺自己的偉大,招搖過市不避作為,謀反迹象早已顯顯,盡管有人禀報可唐玄宗就是聽不進。安祿山就更加肆無忌憚,轄區的郡縣都在掌控之中,不為己用就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清洗。

這個時侯的顔真卿被貶來平原為官,實有借刀殺人之意,他對安祿山早就看不慣,對其野心也是恨而無奈,對安祿山的拉攏都以各種理由拒絕,暗地裡采取措施并加強防範。假托陰雨不斷将城牆加強增高、疏通護城河、儲備糧草、招募壯丁,而表面上每天都和些文人相聚,駕船飲酒寫詩舞墨,以此來麻痹安祿山。開始安祿山十分擔心這個忠倔朝官,一段時間下來,見他整日花天酒地也就沒了戒心,認為不過是個書生不足憂慮,根本就沒将他放在心上。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三、安史之亂,建立功勳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起了“安史之亂”,沒幾日就将河北的郡縣大都給攻陷,唯有平原城防防守嚴密無可奈何,顔真卿派人急赴京城禀報唐玄宗。其實,此時的唐玄宗早已聞報,對安祿山的攻勢心驚肉跳,對郡縣的不堪一擊心亂如麻,已經沒了主見,仰天大歎:“河北二十四個郡縣,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其言可謂是失望至極。就在這一刻,顔真卿派來的人員到達宮殿禀報了情況,唐玄宗轉而大喜:“我不了解顔的為人,卻沒想到竟然這樣出色。”

其實,此時的顔真卿從沒領過兵打過仗,是軍事盲家屬于門外漢,僅有的一點兵理常識也是來源于書籍,談不上什麼實戰經驗,哪有取勝的把握。倒是有顆忠誠為國的心,有人稱他是大軍事家顯然有失公允,最起碼現在不是,或許是邪不壓正,也活該是官運亨通,兵書之識被他利用的不淺。而且政治工作十分到位,他克服城内兵員不足,增招萬人替補,又親臨現場慷慨陳詞,高潮時淚水直趟,全軍将士無不感奮,士氣一片高揚。

有感于他的護國精神,先後有五個郡縣來投靠他,勢力刹時大增,成為安祿山南下的一道屏障。為瓦解他的鬥志,安祿山攻破東都洛陽後将幾位大臣的頭顱拿到河北來示衆,這個損招讓顔真卿措手不及,擔心有損士氣,思慮再三文膽又出。他在将士面前不屑一顧,一邊痛斥叛軍用心邪惡,一邊是信誓旦旦,說:“這幾位大臣我都曾共過事,哪個不認識?這些頭顱根本就不是他們的。”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鼓兵追戰,殺了來兵并搶回了三顆人頭,用草編成人身,接上人頭進行祭奠。又乘興領兵和任常山太守的堂哥彙合,一鼓作氣奪回數個郡縣,同一天就有十七個郡歸順朝廷,大家一緻推舉他為盟主,此時的顔真卿已握兵二十餘萬,俨然成為威震一方的大元帥。徹底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為大唐江山社稷的穩定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可以說顔真卿是歪打正着地走上了軍界,他統率的軍馬同安祿山的叛軍殊死決鬥,演繹出了精彩的文人統兵神話。

第二年,唐玄宗避難于四川,讓兒子李亨即位是為肅宗,也一直依重顔真卿在河北平亂,先後任命他為河北招讨使、憲部尚書、禦史大夫等職。為了大唐王朝顔家在平叛中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其堂兄及侄兒等共三十多人均戰死在戰場,那首聞名于世的《祭侄文稿》就出于此時,要知道這可是血與情的真谛。

安史之亂終于被勉強鎮壓下去,唐王朝起死回生,顔真卿再度入朝為官,但仕途仍然極為不順,一切皆因直言不諱的性格。新皇帝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造祭宗廟,在祝詞上署名為“嗣皇帝”,别人都沒啥意見可他偏偏硬杠,說太上皇還在川蜀,這樣怎麼能行?弄得皇帝當衆下不了台,宰相更是難堪,事後又被調離京城任馮翊太守,不久又降為饒州刺史。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 唐玄宗 )

講良心話顔真卿真不在乎官職,升任降職都不影響他的情緒,其性格也是至死不改,大家都曉得唐朝是盛朝也是以亂朝而聞名,有句古話叫“鬼混唐朝”便是亂象佐證。是以,顔真卿的上上下下也屬正常,“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權利鬥争進入白熱化,唐玄宗高調回到長安那肯做太上皇,就找兒子讨要皇權,那唐肅宗又怎肯放棄皇位。

于是,父子兩個互相掐起來,到底是後生可畏,唐肅宗搶先一步,将唐玄宗委任的宰相一竿子撸到底,再将其身邊的親信瓦解的瓦解,撤職的撤職,硬将老子弄成了光杆司令。兩人相鬥水深火熱,直到寶應元年四月兩人都駕崩,代宗李豫即位“二進制格局”才解體。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四、忠心為國,慷慨赴死

代宗當上皇帝後開始選拔人才,此時,已經五十多歲的顔真卿再逢仕春,先是任職于尚書省,後封魯郡公,達到人生巅峰。按理說這個年齡段已經功成名就本不該再生什麼事了,可他的性格就是不允許,沒多久又杠上了新任宰相,說宰相元載結黨營私、奸臣當道。這麼嚴重的話估計全朝廷也隻有顔真卿敢說,這也是人們評說他不識時務的原因,其實,忠臣哪個不是這樣呢!

可人家畢竟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選擇對立面自當後果不佳,很快顔真卿就被降為峽州别駕,先後當過吉州司馬、撫州湖州刺史等職。估計要不是他清廉忠誠恐怕三個腦袋都不夠砍,前面說過,顔真卿就是心态好,全然沒有将再次的降職當回事,在這段時間裡将自己的冤憤全都傾注于書法,使他的書法也達到巅峰。成語“字如其人”說的就是他,有人說顔真卿是逼出來的軍事家、是氣出來的書法家不無道理。

被顔真卿稱為“奸相”的元載,最終在政治鬥争中被殺,新宰相楊绾、常衮又請回了六十八歲的顔真卿,做了吏部尚書。兩年後肅帝駕崩,李适即位,宰相又換為盧杞,可能是感恩于前朝宰相的提攜,或是對他們的認可,看不慣當朝宰相的所作所為,與其相背而行,再因直言不諱遭來第四次降職,被任命為太子少師的閑職而再無實權。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即使這樣盧杞也不肯放過,一直在尋找機會算計,這時,恰逢淮西節度使李希起兵造反,盧便向皇帝獻策,說顔真卿德高望重可派他去李營勸降。這個馊主意就是借刀殺人,雖然知道此去是九死一生,但忠心可鑒的顔真卿不畏生死、大義凜然。

懼于顔真卿的威信和高風亮節,李營先是百般拉攏并許願給他宰相,但他不為所動慷慨陳詞并痛斥李希的無恥。最後以死相威脅,也沒能讓他就範,隻得将他下了大牢,料定自己必死無疑,顔真卿并不懼怕,他自寫墓志銘和祭文,展現了視死如歸大無畏的精神,最終被缢死于龍興寺柏樹下。

四朝老臣顔真卿以悲劇走完了忠貞、壯烈的一生。唐朝德宗皇帝賜他溢号“文忠”并诏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褒揚了顔真卿不凡的一生。

方長榮:若你認為顔真隻是一個書法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作者簡介】方長榮,南京人,江蘇散文學會、江蘇作家協會、西部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