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持續升溫!2021年海洋溫度再破記錄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全球海洋變暖“又雙叒叕”破紀錄了!最新資料表明,地中海、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海區溫度均創曆史新高。

1月11日,由中科院大氣實體研究所牽頭,全球14家科研機關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大氣科學進展》上釋出國際首份2021年全球海洋變暖報告。

報告顯示,2021年海洋升溫仍在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

持續升溫!2021年海洋溫度再破記錄

1958-2021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

人類活動導緻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熱量被困在氣候系統内導緻海洋熱量增加。海洋儲存了90%以上的全球變暖熱量。相比地表溫度,海洋溫度受自然波動的影響較小,因而海洋熱含量變化成為判斷全球是否變暖的最佳名額之一。

中科院大氣所最新的資料表明,與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吸收的熱量增加了14×10^21(14乘以10的21次方)焦耳。“這些熱量大約相當于中國2020全年發電量的500倍。”中科院大氣所副研究員成裡京解釋道。

過去80年中,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海洋變暖引起了一系列嚴峻後果,比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極端降水時間增加。此外,“溫暖的海洋對天氣系統增壓,産生更強的風暴和台風/飓風,會增加降水。同時,溫暖的海洋也會導緻更溫暖、更潮濕的大氣,進而促進更強烈的降雨,進而增加了洪水的風險。”成裡京說,海水變暖威脅着海洋生态系統和人類生計,比如珊瑚礁和漁業。

報告表明,海洋變暖在南大洋、中低緯度大西洋、西北太平洋等區域更為劇烈。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員使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地球系統模型(CESM)的獨立強迫實驗,揭示了不同強迫因子對海洋變暖的貢獻。實驗表明,溫室氣體增加是驅動海洋變暖空間結構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和生物氣溶膠、土地利用等對海洋變暖也有一定的影響。

持續升溫!2021年海洋溫度再破記錄

2014年北極熊(攝影:王少青)

此外,“海洋對大氣溫室氣體增加的響應較為緩慢和滞後,過去的碳排放導緻的海洋變暖等影響将持續至少數百年之久。”成裡京說,這一現象凸顯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團隊指出,需要充分将海洋變暖的影響納入氣候風險評估、氣候影響和應對當中。

同時,這項研究也表明,在海洋變暖監測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和知識空白,比如,從年際到多年年代際尺度的不确定性量化、資料品質控制的影響以及不同資料集揭示的熱含量的區域差異等。是以,“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海洋動力學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成裡京強調。

研究團隊同時釋出了兩個國際機構的2021年海洋熱含量資料,分别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實體研究所的IAP/CAS海洋觀測格點資料,以及來自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海洋資訊中心(NOAA/NCEI)的NCEI格點資料。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檔由中科院大氣實體研究所提供

編輯:劉義陽

稽核:嶽靓

終審:劉海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