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1910年,清朝國運還剩兩年,清朝後期,因為閉關鎖國的國策,中國已經落後西方許久。

無數革命先烈掀起了推翻清朝昏庸統治的熱潮,1911年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

在孫中山先生的上司下,清朝統治者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此時,封建社會已經是封建殘餘,清朝已經沒有理由可以繼續統治下去。各地都爆發了起義,終于在1912年,随着溥儀在紫禁城宣讀退位诏書後,清朝也落下帷幕,成為曆史。

這位老先生,段君毅也出生在1910年,他曾擔任過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活到了94歲。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段君毅出生在山東濮縣,現在這個地方歸河南管轄,叫範縣。少年時期,段君毅在山東聊城讀中學。當時的學校是進步思想的溫床,諸多先進思想最先早入學校,學生的接受能力又強。很快就能了解這些進步思想,是以開始學生運動。1931年國中畢業的段君毅前往北平求學,

次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在這裡,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并且積極參與了“一二九”愛國運動。

1936年,段君毅如願加入中國共産黨,當年,諸多學生因為遊行和抗議被國民黨逮捕,他帶領全國學聯以及在宋慶齡等人的支援下,開展營救行動。次年,段君毅前往延安,在延安的中央黨校内更加系統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知道了隻有社會主義才可以挽救中國,

隻有共産黨能夠建立新中國。完成學習後,段君毅回到了山東,開始在抗日戰争的一線奮鬥。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1945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後,國家得到了暫時的安甯,但國民黨很快又挑起了内戰,

解放戰争期間,段君毅擔任鄂豫區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當時正值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

建國以後,段君毅開始擔任重慶市常委,1952年,調往中央,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副部長,建國以後百廢俱興,一個農業國家,沒有什麼工業生産能力,需要大力的發展工業。1960年,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文革期間,段君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四人幫被粉碎後,段君毅回到工作崗位,擔任鐵道部部長(鐵道部現已經撤銷)。1978年,段君毅從中央調往河南,擔任河南省第一書記,調往河南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文革期間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同志平反,成果顯著。于是在三年後,段君毅往北京調,成為了北京市委第一書記,

當時的北京還沒有現在那麼大,很多區也還沒有劃進來,段君毅在北京期間的建設了諸多的市政工程,同時他表明要加快北京的經濟建設,北京作為首都要成為典範。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後任北京市委書記,功勳卓越,活了94歲

鄧小平複出以後,采取了顧問制度,文革期間諸多年輕的幹部被迫害,文革結束以後,需要大量的幹部來重建,是以鄧公提倡讓年紀輕一點的幹部上任,年齡較大的幹部因為年事已高以及精力的緣故,鄧公希望他們的主動退位讓賢。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中顧委。

1982年,段君毅擔任中顧委常委,1992年響應鄧公的号召,從上司崗位上淡出。

此後,段君毅老先生過起了他的晚年生活,直到2004年3月8日,與世長辭,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