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從生态視角看,終端産業供需兩端受市場環境、使用者需求、技術革新等多因素綜合影響,目前已跨越單品類的産品競争階段,進入泛在智能生态競争階段,拓域、跨界、融合、生态成為競争新焦點。

新年伊始,有必要從産業上遊供給、市場競争、産品技術、生态發展等次元,綜合研判終端産業2022年的新趨勢、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潛在的市場機遇。生态參與者更需要在不确定的變化中發現确定性機會,探究哪些變化将成為新常态,新機遇在哪裡。

産業上遊

傳統意義上的終端産業上遊主要指晶片和器件,包括IP、設計、制造等環節。産業上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終端的技術、供應等關鍵發展要素。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

上遊供給整體結構性好轉,部分晶片、器件依然緊缺,價格上漲壓力有所緩解。

疫情使得晶片特别是成熟制程晶片緊缺,包括MCU、PMIC、驅動IC、車用IC等,這種狀況已貫穿2021年全年。進入2022年,需求側依然旺盛,由于新增産線建設周期長、産能尚未投産,成熟制程晶片制造産能整體仍偏緊張,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大尺寸面闆、存儲等部分器件已由緊缺轉向階段性過剩。半導體的周期性波動預期,仍是抑制成熟制程晶片産業大規模投入的重要因素。

在供求關系結構性緩解的形勢下,持續的器件漲價壓力也将有所緩解。2022年,預計存儲、面闆等将進入季節性波動階段,上半年價格下行,下半年有所回升。5G晶片新型号上市價格保持一定升勢,老款型号價格将逐漸下移。4G/3G/2G晶片由于供應問題,将面臨持續的價格上升壓力。總體來看,手機端器件成本上漲壓力低于其它的泛智能終端,先進制程晶片的成本上漲壓力低于成熟制程,高端産品的成本上漲壓力低于低端産品。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2

終端産業上遊格局重塑,國産自主可控晶片産線驗證提速。

傳統意義上的終端産業國際分工模式已發生事實性改變,科技領域的戰略競争大于合作,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終端産業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依然面臨挑戰,産業迫切需要自主可控技術生産線。

進入2022年,光刻機等關鍵裝置國産化、商用化有望取得突破,以40nm、28nm為代表的成熟制程自主可控産線驗證提速。但半導體産業鍊涉及面廣、技術壁壘高,裝置、原材料等相關尖端技術領域突破仍有待“産學研”各方共同努力。

在自主可控成為商業政策首選的背景下,開源技術将迎來發展良機,更多廠商加大或開始布局開源技術領域,開源指令集RISC-V、開源OS等将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市場競争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3

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小幅回升,消費結構分化持續。

從需求側看,國内移動使用者數已接近人口“天花闆”,疊加疫情對消費的影響,目前使用者換機周期已有27個月以上,消費者對于主動換機消費更趨理性。在供給側,終端技術整體處于平台期,缺乏說服使用者主動換機的亮眼技術,疊加上遊供應壓力仍将繼續,廠商趨于聚焦高價值産品供應。

綜合供需兩端看,手機市場整體規模短期内将處于低位波動,預計2022年國内手機市場規模将小幅回升,同比增幅在5%以内。手機消費結構變化将延續2021年趨勢,增長點主要在高端、中高端價位市場,超低端市場将持續萎縮。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4

國産廠商繼續攻堅高端突破,創新填充品牌勢能是關鍵。

價格在5000元以上的終端市場是終端廠商品牌勢能的關鍵,蘋果在華為缺席後的2021年中高端市場一枝獨秀。市場均價的持續上揚本質上并非全是價值填充後的上漲。

品牌勢能受限下,經過2021年試探性布局,2022年國内品牌廠商OPPO、vivo、小米、榮耀等将迎來中高端市場的真正考驗,需要“補短闆、強長闆”,比拼的不僅是品牌、技術、産品、管道等要素合力,還有人才、管理、供應鍊等方面的綜合硬實力。

在高端市場突破攻堅中,創新形成的技術“護城河”是核心價值基點,蘋果、華為給業界樹立了範例:晶片、作業系統、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突破性技術是高端品牌的核心價值點,沒有技術創新引領的所謂高端突破都是營銷塑造的“鏡花水月”,高端突破=創新+時間+價值+口碑,在這條路上沒有捷徑。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5

産品快節奏疊代,以“新”緩解同質化競争困局的效果有待觀察。

目前主要廠商的産品系列布局已基本完成,有固化趨勢,但同一産品系列通過Pro(+)、标準版、Lite版等多個版本,覆寫更廣的價格區間和更多的目标群體。從産品節奏上看,蘋果仍保持産品“一年疊代一次”的傳統,安卓系代表廠商的主要産品系列逐漸向“一年疊代兩次”轉變,這在2022年将成為正常操作。

加快産品的疊代節奏,可以視為同質化競争下的“治标”應變舉措,通過新的産品設計、規格和營銷,迎合使用者“喜新”心理,激發消費者購機欲望。同時也必須看到,如不能做到新技術有效填充與區隔,也将面臨“飲鸩止渴”“新瓶舊酒”等負面效應,輕則使用者審美疲勞,重則被市場反噬。

産品技術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6

上遊競争激烈程度下降,新技術導入放緩,技術平台期繼續延長。

2021年,海思缺席,高通、聯發科事實主導了手機晶片供應,疊加晶片緊缺,廠商以搶貨源、保供應作為首要任務,客觀上導緻了晶片競争激烈程度下降,新技術導入放緩。預計在2022年,市場上新上市的終端、晶片等将完成4G升5G切換,5G-Advanced技術研究和标準化也将取得階段性進展。整體看,手機技術平台期将繼續延長,等待人工智能、螢幕、電池等技術突破性更新。

2022年手機晶片平台保持年度疊代節奏,晶片産品性能穩步提升但不會出現躍進;7nm制程工藝成為晶片主流,旗艦晶片進入4nm時代,将有助于高性能晶片穩定功耗;從競争角度來看,聯發科在中高端市場有望繼續取得突破,紫光展銳則繼續搶占市場佔有率。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7

探索完善屏下攝像,折疊屏真正進入導入期,新形态産品的使用價值仍待填充。

智能手機大屏化後,前置攝像頭的技術方案成為手機設計的重點之一,從劉海屏到挖孔屏再到屏下攝像頭,方案各有優缺但難言完美。從觀感角度來看,屏下攝像方案更接近使用者對全面屏的期待,但受制于屏下攝像頭進光量低、螢幕發光進入攝像頭等問題,屏下攝像的商用仍處于探索階段。預計2022年屏下攝像技術将繼續攻堅,算法、螢幕透光等将得到改善,但手機廠商在屏下攝像商用産品的布局規模預計将謹慎擴大。

折疊屏手機的螢幕及鉸鍊耐用性、産品良率等難點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預計折疊屏手機在2022年将迎來一波快速增長。橫折、豎折設計使産品形态漸趨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多年來大直屏的外觀設計,将成為差異化競争的有力手段。從産業鍊角度來看,預計三星、華為、OPPO、小米、榮耀等廠商将推出更多新品。同時更應看到,折疊屏手機仍面臨價格下探與使用價值填充兩大關口。

此外,Mini LED、OLED擴大滲透率,高重新整理率、LTPO等螢幕新技術繼續提升使用者體驗。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8

XR終端重回主流“賽道”,新興泛智能終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021年“元宇宙”概念興起,衆多公司開始布局。沉浸式體驗是元宇宙的關鍵特性,而XR終端是通向元宇宙的理想終端。預計2022年,在元宇宙加持下,XR終端将重回主流“賽道”,VR眼鏡/頭盔、AR眼鏡、AR耳機、智能眼鏡等産品将陸續釋出和上市,但由于近年來XR終端的技術更新有限,使用體驗仍需持續改善。引領廠商的産品釋出意味着以沉浸式體驗為代表的互動革新正撲面而來。

智慧家庭、全屋智能終端将傳統家用電器或非電器産品電子化、智能化,滿足人民對健康生活追求相關的運動、健康類終端産品迎來發展良機。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新興終端(例如服務機器人等)也将持續爆發。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9

人口結構變遷激發新需求,兩極人群産品供給迎來長期機遇。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疫情帶來的“數字化鴻溝”問題推動社會各界關注針對老年群體的應用适老化、智能終端适老化等需求。2021年,網際網路公司、手機終端廠商開始積極響應并提供适老産品和服務,優化内容與功能設計,如預設字型放大、助老模式、親友代付等。進入2022年,适老化改造導向深層次,成為常态化需求。終端産品、服務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老年群體需求,同時鼓勵推出老年人專用終端、無障礙使用功能、适老化内容創作等。

健康養老領域的終端、服務将成為長期剛性需求,廠商需加快布局,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類、便攜式健康檢測類、自助式健康檢測類、智能養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智能養老裝置規模年增速将在20%以上,到2026年智能養老裝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60億元。

“Z世代”群體已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其消費基數、收入和消費能力在迅速提升,偏重體驗消費、顔值消費、偶像消費等。在社交、視訊、教育、娛樂、運動等方面,面向“Z世代”群體,業界需加快布局新産品、新技術和新服務,探索新模式。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0

多端協同技術激發場景化服務,泛在數字服務成為生态标配。

iOS、安卓、鴻蒙的分布式、多終端能力将進一步增強,手機作為主裝置,将持續增強與辦公終端、智家終端、XR裝置、車機等協同互動與共享的能力。進入2022年,随着泛終端的自主智能能力不斷更新,端雲協同、能力虛拟共享、服務流轉等将成為基礎性能力。

多終端協同技術的成熟将助力滿足更多家庭、辦公與工業場景化需求,激發創造新的場景化應用;而場景化應用的豐富也将催生更多的産品組合,終端産業由單品競争進入多終端組合、協同競争階段,産品的生态價值将成為泛終端的核心價值之一。橫向多終端協同、縱向雲網端一體的智能泛在、計算泛在、服務泛在的無縫數字化服務将成為生态服務的标配。

多終端的場景化服務将進一步加深生态壁壘,使用者的生态忠誠度将得到持續強化,從長期看,市場可能形成若幹“生态孤島”。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1

雲網端融合系大勢所趨,協同計算體系催生端雲一體服務。

從2018年到2021年,手機的端側AI算力持續大幅增長48倍,并且依然處于高速增長期,更多泛終端将具備AI算力。5G時代,網、雲、端的能力均實作了大幅提升,“端+邊+雲”協同能夠為需要大算力、高帶寬、低延遲時間的應用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中國電信天翼1号雲終端是目前業界端雲協同創新探索的最佳實踐之一,實作了優秀的雲網資源賦能雲終端,計算在雲、存儲在雲、彈性配置,極大地擴充了終端的能力邊界,端雲協同打造端雲一體的無差異體驗,讓使用者能夠更快捷、更安全地使用雲服務。2022年,在移動XR業務落地、視聯網安防應用、自動駕駛輔助應用等領域,端邊雲一體化服務将不斷湧現。

生态發展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2

無邊界競争繼續深化,産業鍊主導者跨界、拓界增強生态競争力。

随着整個行業發展進入平台期,無論是主動拓展還是被迫卷入,目前終端産業鍊上的各環節主導者都在進行跨界、拓界,由此帶來的是“無邊界”競争。2022年,這一競争趨勢将進一步深化。

上遊手機晶片商,橫向拓展汽車、泛智能業務領域,與傳統的車用晶片廠商競争;在原有領域,利用5G更新機會加大套片化産品布局與供應,如SoC+射頻套片、SoC+定位套片等,加強對下遊手機廠商的話語權,同時将擠壓專業射頻器件廠商的市場空間。

中遊終端廠商,橫向跨界進入新興泛智能終端領域,布局“泛智能超市”已初見成效;同時紛紛以解決方案抑或造車等方式,嘗試進入更具市場想象空間的智能汽車領域。縱向向上遊滲透,硬體上擴大自研晶片版圖布局,蘋果繼續引領擴大自研晶片,其中最具挑戰性的自研基帶晶片預計将進入商用視野;小米自研智能充電晶片;OPPO自研影像NPU已經規模商用。安卓系廠商加大自研晶片投入,雖然主要是從外圍晶片開始布局,但畢竟是擺脫同質化競争、走向高端的實質性嘗試。

通過自研、并購與資本投資等多種手段拓展邊界并增強生态競争力,終端産業生态中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日益顯現。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3

硬體盈利依賴度下降,軟體、配件、服務等生态型收入持續增加。

終端是生态價值變現的核心載體,這一點從未改變。從趨勢上看,正在從以硬體收益為主轉變到向軟體、通路、雲要收益,從關注單品收益價值向多品一體的綜合生态價值轉變。

産品同質化競争、缺貨導緻的上遊器件漲價、大部分終端産品提價能力不足等因素将進一步削弱終端硬體的盈利貢獻。手機市場進入“寡頭競争”時期後,主流品牌擁有億級存量使用者,應用分發等存量使用者經營的收入大增,并将在2022年繼續增長。包含手機耳機在内的配件銷售已經成為又一重要的細分市場,部分泛智能終端(如掃地機器人)、耗材式的配件銷售将是改善商業回報的有力手段。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4

多元化、生态化既是美麗風景也可能是陷阱,亟需打造生态核心競争力。

多元化、生态化布局對終端産業各方而言是不可抗拒的發展政策,廠商期待跨界多元化産生“乘數級”效果;同時也必須看到,多元化布局極大考驗廠商的人才、資金、商業運作等能力,最典型的是當下終端廠商紛紛布局造車業。在跨界多元方面,上司廠商蘋果的跨界政策始終穩健,不論是對消費電子領域新産品的投入,還是對新興領域的布局,都堅持謹慎有序推進,這一點值得借鑒。

生态級公司的核心能力包括作業系統、晶片、人工智能等,除蘋果、華為等少數巨頭外,大部分廠商的生态核心能力仍顯不足,生态的建構還處于上層,需在更多底層核心技術方面加大投入與布局,夯實生态基礎。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趨勢15

數字經濟拓展終端内涵與外延,終端行業需主動融入,推動産業規模“乘數級”擴張。

數字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支柱,終端是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要素,更是數字經濟的“感官、四肢”與“資料源泉”。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将達60萬億元,是以終端産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終端産業在延續技術演進的同時,更應思考如何承載、助力、融入數字經濟,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一環。在連接配接、算力、感覺、定位等終端能力邊界持續擴張的同時,終端如何與數字業務互相成就,做到對使用者價值的螺旋式疊代更新?

在傳統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提速更新過程中,終端産業将在通信賦能、承載數字服務、提供解決方案等方面獲得更多機會。更多樣的連接配接、更靈活配置的産品組合、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強的算力、更安全的端到端保障,将推動泛在終端更加有效地嵌入工業生産流程,滿足多元化、定制化的業務場景需求。與此同時,在消費、政策、産業共同驅動下,政務場景、企業場景、個人場景等數字化、智能化應用不斷深化,大資料化和人工智能的賦能、多場景算法的突破共同提升終端使用的智慧化體驗。社會經濟發展繼續推動數字化轉型更新,也帶來終端多元化需求,新興智能産品不斷湧現。

終端産業應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參與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浪潮,提高行業“天花闆”,做大終端産業“蛋糕”。堅持需求引領,協同開展行業場景需求及整體解決方案研究,積極探索、規劃、設計新興品類業務終端,如面向跨行業的5G通用終端(基礎連接配接類、運動控制類、視訊類等)、5G行業專用終端(電力、醫療、礦山等)以及面向個人的全屋智能、智慧養老終端等。

觀勢、謀定、緻遠,在順應與堅持之間,唯有苦修内功、深水靜流,才能把握終端産業結構性機會,在數字經濟大潮的曆史性機遇中乘風破浪。

本文作者

預見2022|十五大趨勢勾勒終端産業走向

程貴鋒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