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清朝滅亡後靠擺地攤謀生,拒絕和溥儀同堕落

大清國破,王公貴族自此衰落,而在面對權勢和名利之時,許多昔日大臣選擇了出賣國家的利益,隻為追求自己往日的富貴。而有一個人,他貴為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甯願擺地攤,也毅然拒絕叛國。

此人便是愛新覺羅·載濤,是滿洲正黃旗人,大清宗室。他是清宣宗的孫子,醇賢親王的第七子,清德宗的弟弟,清宣統帝的叔叔,身份可謂十分顯赫。

而他早年還曾經赴法國的索米騎兵學校留學,學習騎兵作戰科目,後回國之後也是負責騎兵這方面。他的愛好便是在馬身上了,他經常養馬、騎馬以及畫馬。

他曆任了許多重要官職。光緒十六年,封二等鎮國将軍,不久晉升輔國公。二十八年,襲貝勒爵位。三十四年,封郡王,任總司稽察。

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清朝滅亡後靠擺地攤謀生,拒絕和溥儀同堕落

在宣統元年,他負責管理軍咨處的事務。二年2月,赴日、美等八國考察陸軍,三年5月,他任軍咨大臣并且掌管了禁衛軍,而後不久任蒙古鑲黃旗都統。

可見他确實是晚清最具權勢的一位王爺了,在大清滅亡之際,他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昔日榮光呢?是不顧一切挽救還是毅然放棄呢?

在大清王朝覆滅了之後,由于沒有了皇室的補給,他生活可以說是十分艱難的。因為他要養活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府上的三十幾口人。

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清朝滅亡後靠擺地攤謀生,拒絕和溥儀同堕落

但即便如此,也不過是一時的掙紮罷了。1929年,他将自己的貝勒府賣給了當時的輔仁大學,而一家人則是搬出了貝勒府,住進了破敗的土坯瓦房。

後來,沒有收入來源的他隻好到街口擺攤,以此來養活一家人,可以說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這個昔日權勢鼎盛的大清王爺一下子成了街頭擺攤的,就連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

但在面對昔日的榮華富貴和今日的家徒四壁,他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落差。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雖說是家徒四壁了,但他還會種點爬山虎來裝點一下庭院,也是怡然自得了。

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清朝滅亡後靠擺地攤謀生,拒絕和溥儀同堕落

要知道清朝并不是因敵國入侵而覆滅,而是在溥儀頒布了《退位诏書》以後消亡的,算是和平消亡的。也是因為這樣,是以很多的王公貴族,包括溥儀在内,都是存有一種複國的心思的。

是以當日本人人占領了東北三省以後,親日的溥儀,企圖要建立僞滿洲國,以此來恢複大清朝。而日本人也是找到了載濤,想要任命他為北平市的市長,得到他的支援。

不管日本人是如何槍口威脅還是以權勢誘惑,這位膽子算不上大的王爺卻是拍着胸口,堅定地說道:“來吧,我還是騎着我自己的自行車比較舒坦!”拒絕了日本的邀約。

與載濤做法全然不同的是,仍然有着許多滿清王公們得知溥儀在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政權時,他們争相前往投靠,妄圖恢複往日的榮光,甚至于不惜出賣人民的性命和國家利益。

晚清最有權勢的王爺,清朝滅亡後靠擺地攤謀生,拒絕和溥儀同堕落

而他與溥儀這位侄子的關系也是經此之後更加惡化了,本來從三歲的溥儀被慈禧抱進宮中以後,就與他的關系十分不親。而當他知道溥儀與日本人勾結之後,他為了反對溥儀與日本人勾結在一起,兩人更是反目,也是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相比較之下,便可看出載濤此人身上的愛國之心和身為滿清貴族的驕傲了,即便一無所有,他也不願意親日,不願叛國。可見他确實是一個有血性的人,也才是不辱沒了王朝貴族的名聲。

事實上證明,關掉一扇窗便會再打開一個門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他雖是毅然拒絕了溥儀與日本人的邀約,但他也得到了新的人生之路。

在建國之後,他被上司人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而且還曆任了總後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更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正是他當初拒絕與溥儀一同叛國的堅定,才有了後來的新生活,可以說這最後也是一個十分圓滿的結局了。

繼續閱讀